中山市技师学院“世赛双杰”

  • 来源:职业
  • 关键字:技校,哲学,录像
  • 发布时间:2015-11-02 11:17

  从一个懵懵懂懂的技校生,到技校教师,又站在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的领奖台上,成为机电一体化项目的银牌得主,中山市技师学院教师谢坤、郭杰钊的经历充满传奇。

  这两位被称为“世赛双杰”“黄金搭档”的传奇人物谢坤、郭杰钊又有什么样的励志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来走近他们吧。

  谢坤:奇迹是努力的另外一个名字

  “比赛是一个过程,更是一段成长。不管参加什么样的比赛,我们要做的其实很简单,找到自己的方向,充满自信地迈出自己的脚步。奇迹是努力的另外一个名字。”——谢坤感言

  壮壮实实,快快乐乐,这是记者对谢坤的第一印象。这位原籍湖北随州的快乐小伙,2008年时也是一名技校生。当时,由于兴趣和爱好,他选择就读中山市技师学院电气自动化专业。

  因成绩优异,谢坤先后被选拔为第42届、43届世界技能大赛参赛选手。其间的经历不再细说,仅是数字,就看出了艰辛和汗水:先是省选1年时间,再到国选半年时间,先是广东省内100进20、20进8、8进4、4进1,再到全国各省份选拔出5队,5进3、3进2、2进1。

  “选拔的过程虽然很繁琐、时间很长,但就是这样的多次选拔,才磨练出选手应付比赛的良好心理素质,比如自信心,让自己站在比赛的赛场上,能更好地冷静下来,发挥出自己最好的状态。”谢坤微笑着说。

  “训练是艰苦的,不,应该是残酷的。”几个数字也可以看出来: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的训练,平时没有假期,过年时才放假了2天;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的训练,过年放了15天假,平时只有屈指可数的自由时间。在谢坤的印象中,那些时间,基本上就是在实训中心、企业、学校,每个地方呆上一、两个星期,就再换其他地方学习。

  “要感谢的正是那些紧张的训练!紧张的训练会丢失很多东西,心理上也会很累,需要放松。但不能太放松,这就需要自己把握了。那些紧张的训练,让自己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都有了很大提升。”谢坤再次微笑着说。

  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正式比赛的号角吹响了。

  在巴西圣保罗比赛的几天时间里,对谢坤影响最大的是第一天的开幕式。比赛组织方让他们14点出发到开幕式的现场,但是他们等到17点,巴西的队员才到场。快20点了他们才进场,导致很多国家的选手都没吃饭,我们中国代表队为所有选手买了1个面包。回到酒店已经是凌晨1点,脱去正装,洗澡,再商量一下接下来的比赛,很快就凌晨两点了。

  还没进入梦乡,又被铃声叫醒了,这是凌晨的5点,按照计划,要起床进行赛前准备了。

  “竞赛前身体的状态很重要,要利用好自己身边的资源和时间,保障好睡眠,填饱肚子,宁可少分析些任务安排,也要保障好睡眠。”谢坤的体会。

  由于精神状态不好,比赛结束以后,谢坤的心情很失落,最后一天丢了不少分值。当天晚上吃饭的时候,领队问比赛成绩,他无力地摇了摇头。第二天闭幕式,当台上宣布他们这个项目获得银牌时,谢坤一下子站了起来,激动不已。

  “任何比赛,不到比赛结束的时候,不到正式结果公布的时候,一切都有可能,尤其是不要因为上一个没有做好的赛程,影响到下面的比赛。”谢坤的体会之二。

  “你靠什么获奖?”对于记者的提问,谢坤如此作答,“坚持。做任何事都一样,要找到方向,并向自己的目标迈进,剩下的就是坚持走下去。长达5年的比赛时间里,我多次想过,如果中途一个选拔,不管是能力、失误、运气,导致被淘汰,感觉之前付出的一切毫无意义。但后来发现,事实并不是这样,竞赛失去的是时间,但得到的却是自己平时无法掌握的技能。竞赛就像骆驼一样,虽然走得很慢,并且需要很长时间,但终能走到目的地。如果你过分珍爱自己的羽毛,不使它受一点损伤,那么你将失去两只翅膀,永远不再能够凌空飞翔。”

  很多人都说,比赛让谢坤成熟起来,有时候还像一个哲学家,经常有惊人之语。关于能力,谢坤有这样一段话:“每个人的能力都不一样,但自己能力的行与不行,不是竞赛路上致命的障碍,关键在于努力。很多人总觉自己这不行、那不行,但却不知所有的问题在自己身上,自己没能处理好。就算自己能力再差,起点再低,只要你用功了,也能跟上别人的脚步,甚至超越别人!”

  一个故事可以诠释这点:2012年,谢坤在天津读书,学校魏海翔老师的电话打了过来,说有一个竞赛,是因为他们上次是广东省选拔的前三名,可以直接进入第一次选拔的前20名里面去。当时没想太多,谢坤就自己一个人坐火车回到了广东。本以为1个月左右就可以回天津,和同学完成最后的毕业礼,但那一走就是3年。参加广东20人集训的时候,谢坤的成绩差得惊人。每次的模块测试,当第19位选手离开时,再过半小时,所有教练来评分的时候,他都没能结束自己的任务。每次的成绩几乎最差,每次都让教练不满意,所有的教练都不看好他,并发生了很多感觉自己被抛弃的事情。可后面的几次选拔,谢坤都能晋级,并获得了广东省的第一名,直至参加世赛。

  “体能很关键!机电一体化项目的比赛长达4天时间,每天早上5点起床,晚上7点多才能回去吃饭,中途消耗的体能很多。但我觉得体能除了平时我们要锻炼,更主要的是在比赛前后的休息,好的休息,好的状态,才能有最佳的体能。”这是谢坤关于体能的经验。

  “冷静,冷静,再冷静!”这是比赛中谢坤经常暗示自己的话。因为他知道,比赛中会出现很多问题,需要做的就是冷静。只有冷静了自己,清晰了大脑,才会做出正确判断。因为,比赛比的就是没有问题,如果出现了问题,不能冷静处理,那这就是比赛的失败。

  另一个故事也可以诠释。比赛第四天的下午,2个小时的优化任务,他们有4个单元,题目中说可以进行设备位置的改变,比如说将最左边的单元,放到右边。看题的时候,他们想出了更方便的方法。当时让翻译问方式首席,可否根据自己的要求改动位置。不知道是没问清楚还是什么,方式首席的回答是:“位置任你们自己改动。”

  2个小时的优化任务,工作量很大,大得可以说能做完就很勉强。令人不安的,比赛开始半小时后,首席过来告诉他们不能进行位置改动,让他们改回去,并不能改变最右边的一个单元。那时,谢坤已经将程序改的差不多了,位置也改变很大,以前程序都删除了。所有的计划乱了,他们需要从新安排计划,可时间已经过去45分钟了,他们还在原地踏步。

  “冷静!”谢坤开始提醒自己。他冷静地重新规划任务。问题又出现了,首席又跟他说,最右边的单元不能修改。谢坤说,如果完全不能修改,无法进行优化任务。谢坤无语了。他观摩了一下左右,看了巴西、韩国的选手,发现他们都将最右边的单元进行了改动。“为什么不允许我修改?”他找来翻译,换了一种方法问:“别的选手都可以将最右边的单元进行改变,为什么不允许我们这样做?”首席又答复说,“你可以这样做”。

  “冷静!”谢坤再次提醒自己。虽然时间只有1个多小时了,谢坤还是决定要想办法完成比赛。他冷静地一步步调试着,最后,终于实现了整个设备的优化运行。

  “这个故事也说明,语言在世赛中也是很关键的。中途出现的2个大问题,可能是因为我和首席之前因为有了翻译,导致中间的沟通出现了误解。”谢坤如此感慨。

  关于沟通和交流,谢坤还有不少体会:“世界技能大赛不仅是一个赛场,更重要的是一个交流的平台,促进各国之间技能的交流。然而国内的比赛,所有选手最不愿意做的就是交流。为什么?因为怕。怕什么?怕自己的技能让别人学到,自己的方法让别人知道。但我觉得每个选手、教练怕的不是这些问题,怕的是自己被别人超越。我们的专家黄伟明主任经常说,所谓舍得,懂得舍去,懂得分享,才会得到自己想要的。能有现在的成绩,交流学习这个环节是不可缺少的。”

  还有一个故事可以诠释。在上海训练和在香港的切磋赛期间,谢坤经常都请教台湾、澳门的选手、教练和专家,经常进行信息的交流。有一次,教练组长提醒他,与他们交流过多,可能反而会害了自己。谢坤虽然当时点了点头,但事后还是进行了交流。世赛结束后,他发现之前所有的交流、学习、借鉴给了他非常大的信息,对比赛是有益的。

  关于运气,谢坤也有自己的诠释。“比赛中多少都可能遇到问题,经常会感叹为什么运气那么差。其实上帝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自己遇到了问题,别人也会遇到;自己运气不好,别人的运气也不一定好。不要太依赖运气,我们要做的是将自己能力都发挥出来。有问题了就解决,只有解决不好问题的人才会说自己运气不好!”

  郭杰钊:体验过程收获快乐

  “虽然比赛结果是重要的,但是,在准备的过程中收获的东西更真实,更有意义。期间,我体验着过程,收获了快乐。”——郭杰钊感言

  瘦小精干,沉默寡言,是记者对郭杰钊的第一印象。其实,郭杰钊也有一段曲折的经历。2009年,郭杰钊进入中山市技师学院楼宇自动化专业学习。

  在技校第一学期,他也是混日子,什么也没学好。第二个学期,他进了电工协会,学到很多电工基础方面的知识。看到他对电子方面有兴趣,班主任就介绍他去了PLC兴趣小组。

  一开始学PLC的时候很辛苦,没人教,也不知道怎么用。一开始有几十位同学一起自学,后来一天比一天人少,最后剩下了四五个人。

  但郭杰钊没有退缩。就这样坚持着慢慢地积累,最后发现自己也学到了不少东西。到了三年级的时候,他们要出去顶岗实习,通过班主任介绍到工地做水电工。别人偷懒的时候,郭杰钊也坚持工作。师傅看这孩子肯干,就把自己会的都传授给他。10多天的时间,郭杰钊就熟悉了整个工作流程,积累了不少经验。

  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一天晚上,郭杰钊接到魏海翔老师电话,要求他立即回学校训练,准备参加11月份的一个比赛。郭杰钊不知道是什么比赛,受命回校训练。回到学校后,郭杰钊倍受打击,因为他发现,受训的几个人中,成绩最差的经常是他。别看郭杰钊不爱说话,但却有一股牛劲。经过了一个暑假拼死拼活的训练,他学会了编程的方法和技巧,并后来居上,比赛拿了二等奖。

  从此,郭杰钊就开展了他的参赛之旅。这个从来没有出过中山市的男孩,先后去了很多地方,也见识了不少,学了很多知识。

  2012年,郭杰钊和谢坤组队参加全国机电一体化技能竞赛,两人以第六名的成绩入选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机电一体化项目国家集训队。刚开始配合不是很理想,但经过几轮选拔和几次集训,郭杰钊学会了不少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经验。

  重复、重复再重复,这是郭杰钊对当时训练的印象。

  “其实重复是需要的,但更多的是找方法,找更好的方法。”第一次全国选拔赛很幸运地入选国家集训队,经过28进6、6进3、3进2的层层选拔,郭杰钊进步很快,团队配合也进入了默契期。可惜的是,他们在第二次选拔赛中,以第二名的成绩成为了备选选手,去德国莱比锡看了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虽然不能上场,但我们学到很多东西,拍了很多其他国家和地区选手比赛的录像、方法和使用的工具,回来后认真学习和研究。”

  新的挑战又在等着他们。莱比锡回来后,他们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比赛和选拔,参加了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广东选拔赛。因为有上一届的备选经验,他们从选拔开始我们一直领先,在广东和全国选拔中都比较顺利。

  “不能放过一个细节!”郭杰钊如是说。在训练过程中,每当遇到错误,他们与队友和教练一起讨论,反复琢磨,认真改进。期间,他们先后到上海、北京、香港等地方训练,也与港澳台的参赛队伍比赛,进一步了解竞赛规则,积累比赛经验。

  2015年8月2号,终于到了他们要出发的时刻,他们反复检查寄过去的工具和随身带的工具。到了巴西,郭杰钊用3天把时差倒了过来。接下来,他们利用晚上时间做着紧张的赛前准备。

  正式比赛正式开始。第一天因为英文的理解和中文的理解有一定的区别,出现了小的失误;最后一天因为听了不同意见,也出现了一点小的失误,导致分数不是很理想。郭杰钊的心情一下子低落下来。

  “China!”闭幕式颁奖典礼上,在宣布04机电一体化成绩时,郭杰钊听到这个词,一下子开心地跳了起来。这个一直憋着一股劲的男孩,脸上终于绽放出了微笑。

  文/本刊记者 杨生文 靳静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