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筑师职业能力的进阶培养

  • 来源:职业
  • 关键字:建筑师,教育,施工
  • 发布时间:2015-11-02 16:39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现有的建筑师教育模式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如教育机制僵化等,已无法满足社会需求,故而探讨新型的建筑师培养模式非常必要。基于此,本文围绕建筑师职业能力的进阶培养展开了论述,并就建筑师进阶式培养模式的实施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对建筑师人才的培养有所帮助。

  关键词:建筑师 进阶教育 人才培养

  传统的建筑学教育是我国应试教育的组成部分,该教育模式长期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学科知识为重点,培养的建筑师大多缺乏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难以适应社会需求。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对现行教育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将建筑师职业能力进阶培养作为改革的方向,以培养出适应当代社会需求的建筑师为改革目标。

  一、建筑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重理论,轻实践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现有的建筑学教育仍主要采取课堂授业的模式,对理论知识的传授非常到位。但是,建筑学是一门“因地制宜”的学问,知识内容必须根据周边自然、人文、气候环境等做出灵活的调整。然而,在当前建筑设计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普遍缺乏实地考证,导致学生缺乏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设计出的作品大多是脱离实际的“空中楼阁”,实际应用价值非常有限。

  2.重美观,轻实用

  同样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为了能设计出让授课者耳目一新的作品,在测试中获得高分,学生们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往往倾向于重点突出作品的外观设计,而忽视了其实用性,所以,设计出的作品容易出现“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问题。近年来,有很多建筑物就是因为过度追求美观、忽视了实用性,在施工中经常出现无法克服的困难,从而导致“烂尾楼”现象频发。

  3.重模仿,轻创新

  近年来,我国建筑界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相当罕见,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建筑师们思想的僵化。究其原因,多是在培养中过度重视对现有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独立思想的培养,导致建筑师们普遍缺乏创新能力,只能模仿前人的成功作品,即使偶有改进,也鲜有亮点。

  二、建筑师进阶培养模式

  随着以上问题的逐渐暴露,实行新的教育模式势在必行,进阶式培养模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上述问题,培养出真正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建筑师。

  1.系统化的课程设置

  首先,在课程设置中应当注意系统性,使文化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形成完整的逻辑结构,方便学生消化吸收所学的知识。

  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如果要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就要设置相关的逻辑思维、空间想象、绘图绘画等方面的课程,全面对学生进行培养,从而确保学生能真正理解、掌握建筑设计,而不是一直停留在能画出作品的阶段。

  2.递进式的培养模式

  在建筑师培养教育中,应当坚持从简到难的施教顺序,按照先文化课,再专业基础课,最后专业课的顺序设置课程,循序渐进。第一学年重点设置文化课,主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第二学年以专业基础课为主,使学生掌握绘图、测量等技能,初步掌握建筑设计技巧;第三学年以专业课为主,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进一步提高,逐步培养和训练学生独立设计的能力;第四学年以实地测量和设计为主,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能设计出真正与环境相契合的作品。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式

  教育必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建筑师的培养教育应当经常安排学生进行实地实践,例如,对参观、测绘设计新颖的建筑;对设计失败的作品进行分析、改进;或者在一个新的环境下,要求学生模拟进行实地设计,最大限度地贴近生活,使学生在掌握原理的同时也能熟练地运用。

  4.模仿与创新相结合的教育理念

  在教学中,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向成功的建筑师学习,另一方面也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他们天马行空地想象,要积极引导他们将自己的独特想法设计出来、实践出来。同时,应当不断开拓学生的视野,锻炼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学生成为有独特思想的设计师。

  三、小结

  建筑师进阶教育模式的实施,应在不同的阶段实现不同的目标。在培养教育的基础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在培养教育的进阶阶段,应重点关注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独立设计的能力;而在培养教育的最后阶段,则重点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确保学生在设计团队中发挥自己的才华,最终成为真正能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合格建筑师。

  参考文献:

  [1]马骁.建筑师职业才能进阶式培养模式研究[J].中原工学院学报,2014(4).

  [2]王健.组织的知识管理与建筑师职业能力的开发[J].企业管理,2013(9).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北工业大学)

  文/李文凯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