吗啡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 来源:职业
  • 关键字:吗啡,吸毒,德育
  • 发布时间:2015-11-02 15:43

  摘要:中职教育首先是培养人的教育,其次才是培养专业技术人员的教育。专业课教育中应渗透德育教育理念,德育教育应以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员为目标,两者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但是,由于功利主义的驱使或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我们的专业教育往往只强调学科知识教育,而忽略了德育教育。本文将以药理学教学中的吗啡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在专业课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入德育教育,避免在课堂上空洞说教,达到潜移默化的德育效果,力求从中探究专业教育和德育教育相辅相成的办法和策略。

  关键词:专业课教育 德育教育 药理学教学 吗啡

  要学做学问,先要学做人,“教育”要让“德育”先行。教育的宗旨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对于我们医药院校来说,德育教育就更重要了。我们向社会输送的医务人员仅仅具有精湛的技术是远远不够的,高尚的医德才是他们更好地履行使命的保障。医务人员只有具备的高尚的道德,才会牢记“救死扶伤”的历史使命,增强他们的岗位意识。《教育学》一书中提到“任何教材都具有德育意义,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药理学是医药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吗啡是该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以吗啡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在专业课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入德育教育,避免在课堂上空洞说教,达到潜移默化的德育效果,力求从中探究专业教育和德育教育相辅相成的办法和策略。

  一、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1.什么是德育教育

  所谓德育教育就是一定社会或阶级根据其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人们施加系统的道德影响的活动。

  2.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我国的教育体制及企业单位对学历的要求,使得大部分的学生在初升高时,选择了普通高中,普通高中淘汰下来的学生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选择职业学校,这就导致了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偏低。加之社会对中职学校的偏见,较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动力、没有目标,消极地认为即使认真地学完全部的课程也不一定会有好的工作、好的发展前景,大部分学生只想混个文凭,导致了他们在学校整日无所事事,意志消沉,违纪事情不断,有些同学甚至不愿意继续上学。因此,中职教师将德育教育融入到专业课教学中,培养中职学生的学习信心就显得特别重要。

  对于我们医药院校来说,德育教育就更重要了。我们向社会输送的医务人员仅仅具有精湛的技术是远远不够的,高尚的医德才是他们更好地履行使命的保障。

  二、目前中职学校德育教育面临的问题

  1.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

  有些学校一味追求高的升学率,长期施行应试教育,而忽略了德育教育,单以成绩评价一个学生好坏,打击了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些学生甚至产生自卑、逆反的心理,严重影响其健康成长。

  2.学生存在的问题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基本是中考考场上的失利者,有些学生对职高的学习生涯并不看好,有些甚至有恐惧心理,于是在职高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便马上自暴自弃,丧失学习信心。

  3.家庭教育的影响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的行为,孩子就是家长的镜子。有些家长只关注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了对孩子的德育教育,一看到成绩不理想就拳脚相对,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

  三、吗啡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接下来笔者将以吗啡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在专业课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入德育教育,避免在课堂上空洞说教,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效果,力求从中探究专业教育和德育教育相辅相成的办法和策略。

  1.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教育不能空洞说教,要结合教学内容,用有血有肉的真人真事来引导教育学生,让学生逐步明确爱国主义是怎样的一种发自内心地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情感,让学生逐步明确爱国主义表现在自觉地把个人利益与国家民族的利益联系起来,使个人的利益服从于国家、民族的利益。这样的工作、生活才更有价值、更有意义。在讲解吗啡一课时,笔者以虎门销烟及鸦片战争的视频引入,以此告诉学生吗啡不合理使用就会变成毒品,危害社会、家庭和个人健康,也让学生明白,国家落后就要挨打,我们青年一代是国家的未来,一定要奋发图强,为振兴中华出一份力。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氛围,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2.提高职业道德修养

  目前,我国的医患关系特别紧张,因此作为一名医务人员,仅仅具有精湛的技术是远远不够的,高尚的医德才是他们更好地履行使命的保障。吗啡这一药物有一案例“某男性病人,30岁,极度消瘦。急诊时处于昏迷状态,检查:病人瞳孔极度缩小,两侧对称呈针尖样大小,呼吸深度抑制(5次/分钟)。”请学生将此案例改编成一部情景剧,并在课堂上进行表演,并让学生讨论分析。这样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另一方面通过医患角色互换,让医药类学生学会站在患者的角度看问题,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改善医患关系,提高个人的职业道德修养。

  3.教会学生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我们面对的学生是中职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还不成熟,做事容易冲动,有时想法比较极端,遇到困难就自暴自弃。在吗啡这一节中提到“吗啡对各种疼痛均有效,一般仅用于其他镇痛药无效的急性锐痛”“吗啡久用易产生耐受性及生理依赖性”。由此可见,吗啡具有两面性,既有治疗作用,又有不良反应,而且两者是不可分割的,在用药过程中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用。告诉学生,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遇到问题应学会一分为二地分析,利用好的方面,正确地处理不好的方面,不要有极端思想。

  4.进行禁毒教育

  目前,在我国吸毒人群中,35周岁以下的青少年比例高达80%,而且他们初次尝试吸毒的平均年龄不到20岁,16周岁以下的吸毒人数更是数以万计。青少年吸毒一方面可能是出于好奇,但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对毒品的危害认识不足。药品——吗啡滥用就是毒品,故在吗啡一节中,详细阐述吗啡滥用的危害,并播放“吸毒者毒瘾发作”的视频,展示骨瘦如柴的吸毒人员的照片,展示由吸毒引发的刑事案件,用触目惊心的画面给学生敲响警钟,让他们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并自觉加入禁毒者的行列。

  5.分组学习,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我们的教育面对的是中专生。这些学生自尊心很强,自我意识强,合作意识较差,而许多医院的工作是要求一个团队共同完成的,因此在教育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在吗啡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指派一名组长,每组必须要协作在课前做好预习和信息收集工作,在课堂上完成案例分析、智力大冲关等任务,课后还要共同完成一份禁毒的宣传海报。分组学习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专业教师应结合专业课课程自身的特点,适时地引入德育的内容。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到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事业观,是一举两得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武俊立.浅谈中职教育的特点及德育教育的重要性[J].德育天地,2014(3).

  [3]李秀萍.在化学教学中应渗透德育教育[J],卫生职业教育,2005(14).

  [4]赖兰芳.陈森林.青少年吸毒现象的思考[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3(8).

  (作者单位:桐乡综合中等专业学校、桐乡市卫生学校)

  文/杨孝燕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