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一体化教学改革,促进办学水平的提高

  • 来源:职业
  • 关键字:教学,就业,课程
  • 发布时间:2015-11-02 13:57

  摘要:笔者学院要围绕“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目标,建立适应经济建设和个人发展需要的教学体系和管理制度,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应用型、技能型技术工人。为促进学院办学水平的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加强,必须推行一体化教学改革。本文就如何推行一体化教学改革、促进办学水平提高展开论述。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 素质教育 教学改革 双师型

  在当前技工院校和职业院校教学改革中,一体化教学改革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热点。一体化教学模式是针对传统以“理论为主、技能为辅”的教学模式的一种改革,围绕“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目标,建立适应经济建设和个人发展需要的教学体系和管理制度,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应用型、技能型技术工人,并为高等职业院校输送合格生源。笔者认为推行一体化教学改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一、加强素质教育

  从笔者学院招生情况及学生现状来看,一部分学生是分流生,一部分学生是没有参加过中考的学生,还有一部分学生虽然参加中考,但成绩普遍较差。

  衡量这些学生学业的优劣时,如果我们只拿考试成绩来论证,而不去考虑其他方面的能力,这种观点最终会影响到学院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为此,在技工院校教育中推行一体化教学改革,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是关键。

  二、完善教学大纲

  在技工院校中,培养目标是关键。整个教学环节中主要是通教学大纲和课程内容来具体体现。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原有教学大纲早已过时,已不能适应当前发展的需要,即已明显不能适应当前教学的需要,要推行一体化教学改革以改变这种状况。在一体化教学改革中要体现教学的应用性和适度性,强化针对性、实用性和先进性,因此必须完善规范教学大纲。

  大纲的内容应包括:一体化课程的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一体化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教学进度和学时分配、课程质量评价标准与成绩考核办法、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等。

  三、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技工院校想要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就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也就成为一句空话。教师又是教学的组织者,“双师型”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开展一体化教学改革的重要保证。

  因此,要顺利推行一体化教学改革,首先必须先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在提高教师学历层次的同时,以培养“双师型”、一专多能的教师为重点,不断提升教师的现代技工教育理论、专业实践技能和现代教育手段等。

  由于每个专业的一体化教学课程都要求教师既具有较强的专业理论水平,又要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即必须具备“双师型”素质。没有高素质的“双师型”一体化教学师资队伍,一体化教学改革的任务和目标就不可能完成。因此,在推行一体化教学改革时,学校就要有计划地安排教师走出学校,走进企业深入生产第一线,参加实际操作,使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提高教师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四、加强一体化教室的建设与管理

  在推行一体化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一体化教室是开展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场所,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基本保证。笔者学院虽已建设相关规模的实验室、实训室,在一体化教学改革中已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还需进一步完善。还应根据实际教学内容的更新与调整,配置新的一体化教学设备,并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等,形成该专业系列一体化教学基地,从而完成该专业所有必要的一体化教学任务,成为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保障。

  除上述外,推行一体化教学改革还要与生产实际结合起来,即定期让学生进企业实习。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企业实际生产情况,让学生在一体化教学中能更加主动地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直接参加企业生产,进行顶岗实践,可以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近几年笔者学院也采取了校外实习这一措施,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很好的锻炼,使学生对学习、生活都有了新的认识。

  总之,学校要发展,就必须提高办学水平,更新观念,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只有这样,学校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发展壮大,才能被社会所认可,才能在社会上站稳脚跟,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作者单位:淄博市技师学院)

  文/谢芳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