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的需要开发校本课程

  【摘要】新课程实施以来,“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定教”等理念已经深入了每个学校的各个学科,深入每一门学科的老师的内心。在课堂中如何教,教什么,成为老师们研究的重点,也成为了课堂转型的重点。“校本教材的”开发便成了各个学校实施课程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校本课程开发”(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简称SBCD)的思想源于本世纪60-70年代的西方国家。其主要思想是针对国家课程开发的弊端,要求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实现课程决策的民主化。

  【关键词】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校本课程开发的依据;开发的意义;如何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校本课程开发的结果

  1.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

  个学校都围绕自己本校师生的特点在轰轰烈烈地进行着校本课程的开发。而目前我校的课程开发基本上是基于两个目的在进行:

  1.1 课程改革的需要。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1)倡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本。2)倡导课程结构的均衡性。3)倡导课程内容的现代化。4)倡导学习方式的变革。5)倡导发展性的课程评价。6)促进课程的民主化。

  课程改革要求我们的教材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课堂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我校的校本课程正是基于这样的要求进行开发的。

  1.2 学生的发展需求。新的课程标准认为学生不是被操控的工具,学生是参与的主体、是发展的主体,发展的基础是兴趣,所以围绕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进行的校本课程开发,使学生能从课本知识走向生活实际,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思维,用学到的知识去装点生活,从而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学习最好的动机莫过于对知识所产生的兴趣,这正是我们开发校本课程的初衷。

  2.校本课程开发的依据

  2.1 活动课成果积累。根据《上海市中小学课程计划》的要求:各个学校要规范课程教学工作、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要求,认真执行课程计划,加强教育教学管理,规范课程教学工作,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所以我们学校严格按照课程计划进行课程的设置,开设了一些符合我校特色、适应学生发展需要的活动课,不仅仅是为了适合《课程计划》的要求,更是为了让学生获得多方面的知识,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地充实自己。如:泥塑、剪纸、手球、合唱、英语口语、趣味数学、文学赏析等等,都可以对学生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而且我们学校的校本课程的开发都是基于在开发前的活动课中的资料和经验以及学生的要求等各方面的综合成果的积累。

  比如,我们的“国韵特色”课程——《美丽的东方歌剧--京剧》,就是老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图片、文字资料,以及学生课下搜集的一些课堂所用资料,也有一部分师生参与的活动和比赛的资料,通过老师和学生的共同整理,做成了符合我们学校的特点,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课程。进行循环使用,在使用过程中,老师再进行反复加工、整理,以获得最佳的使用效果。

  2.2 师生合作、小组探究结果的呈现。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上课,是教师和儿童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需要双方积极地配合。”传统的课堂是以老师讲解为主,学生的参与为辅。这种课堂教学模式远远满足不了学生发展的需求和时代的需要。随着课改的逐渐深入,课堂的模式悄然地发生着改变。而“师生合作、小组探究”便是课堂变革中的产物。通过这样的方式,能给学生提供自由选择的渠道和拓展思维的广阔空间,通过思维的碰撞,让学生体验英语世界中的多元文化,调动学生积极的思考,唤起他们对于知识的理解、质疑、关注。集中讨论、共同思考,大家集思广益,便于每个人有的放矢、有据可依、胸有成竹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主张。师生关系处于一种民主、平等、信任和理解的状态,它营造的了一种和谐、愉悦的教育氛围,并且产生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课堂探究的结果使得教师可以获得第一手的材料积累,这个积累是师生共同参与的结果,在参与探究的过程中,进行积极的反复加工,修改,使材料不断完善,为了校本教材的开发做好前期的充分准备。

  例如,我们在开发《英语口语》这个教材的过程中,首先是从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调查学生的喜好,教师根据这些制定方案和教学进度。然后师生共同参与去寻找国内外书中或者网上的相关资料;或者是在课堂上把学生课堂操练过程中自己编出来的内容进行整理,使得文字内容丰富、真实和具有可操作性。在编辑《The culture of Western》这个部分,教师和学生搜集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在课堂中再划分各个场景,模拟真实的场景进行口语操练,让学生积极地调动思维,把自己编写的内容也加入进去,这样学生通过大量的信息输出,获得了自身的提高。老师再把这些积累起来。负责这个话题的所有老师集中了所有课堂上的精华,进行加工修改,集体反复讨论,形成定稿。每一个话题都经过师生的反复推敲,最后形成了符合我校学生特点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校本教材。所以说编辑校本教材的过程,也是师生共同提高的过程。

  3.开发的意义

  3.1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我们学校各个学科都是仅仅围绕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校本教材的开发。21世纪需要的人才不仅仅是知识,需要的是在知识基础上所具备的全方面的技能,为了使得学生跟紧时代的需要,为了培养学生的技能,我校各个学科从技能方面着眼,力求保证学生能从校本课程当中有更多的收获,不断地成长。比如,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要使学生能从多渠道、多角度,以不同形式来接触英语、学习英语。我们英语课程开发的是英语口语,目的是让学生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英语语言的魅力,并能够在真实的场景中大胆地运用语言。

  3.2 更能发挥老师的专业特长和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新的课改下,教师的角色在进行着转变,教师在课堂中是组织者、领导者、促进者、研究者更是学习者和开发者。所以在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我们学校都是以老师的专业特长这个角度出发,积极从专业这个角度进行探索,充分发挥教师的特长。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的同时,教师也在这个过程中在不断学习、不断实现自身的突破和成长。所以在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我们都是让老师自己根据专业特点进行操作。比如,音乐老师进行校本课程的制定,我们就从艺术这个角度,让他们自行选择能够发挥自己专业特长的课程,更有针对性和适切性。

  3.3 可以凸显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特色。我们的校本课程在开发上也体现了我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结合我校信息、京剧、手球特色文化发展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夯实基础课程,优化拓探课程,围绕“国韵丰中”的系列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如我们的校本课程《绿色网上行》,凸显德育育人价值。《泥塑》、《图谱春秋》、《美丽的东方歌剧》、《剪纸艺术》《手球》等,凸显“国韵丰中”特色。使课程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通过“一般课程——优秀课程——精品课程”建设路径,进一步完善校本课程体系。

  4.如何开发校本课程

  为了确保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和可操作性,我们学校在整个过程中重点关注了以下几个方面:

  4.1 前期准备(1).制定详尽的计划:包括确定领导机构、师资、前期准备、确定选题和最终的评价。(2).根据学生的需要:开发校本课程一定是以学生为主体的,适合学生的发展需要。所以要切实满足学生的需要要做到以下:一是对学生进行前期的调查,了解学生的兴趣。二是通过课堂进行观察,学生在参加活动时,最适合教师“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平时教学时,教师只要时时留心处处在意,尽可能进行双边的教学,也能了解学生。(3).重视材料的积累:材料的积累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个重要条件。材料的积累不仅仅是文字信息,也可以是图片信息,学生在实践中所形成的图像信息、图表信息、数据信息等等。(4).充分利用各方面的资源:书本、网络、信息乃至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做为校本教材开发所需要的资源。如果对这些资源合理利用,加以整合,有助于。

  4.2 实施阶段(1).在实施的过程中,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开发校本教材。以沪教委基《上海市课程计划》为指导,结合丰庄中学办学实际情况,落实科学发展理念,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强化教师的课程意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努力在拓展型课程方面挖掘潜力,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研究与评价。(2).根据学校发展,以艺术(国韵丰中)和体育(手球)的特色项目为龙头,开发包括语言与文化、自然与人文、信息与科技、运动与保健、艺术修养等多方面、多元化的校本课程,来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和自主选择,为学生的多元化学习和个性张扬奠定课程基础、提供课程保障。

  4.3 后续工作(1).评价,针对由教研组为单位开设的校本课程,我们建立了有效的评价机制。根据具体的评价量表,建立专门的领导小组进行统一、公开、公正的评价。评价内容包括:方案、主题、内容以及效果等各个方面。评价不仅仅是从教师这个角度进行评价,还要从学情和学校多个角度展开。并且提出改进的思路和方法,为了下一步的修改提供依据。(2).修改,经过了领导小组进行评价的课程,再次返回到开发的教师手中,让他们再次进行修改。这样循环往复的过程,既可以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不断完善,也可以保证实施的顺利进行。

  5.校本课程开发带推动了学校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加拿大著名学者迈克尔.富兰在他的《变革的力量》一书中提到:“变革是一项旅程,而不是一张蓝图”,所以这个旅程中教师是最初的策划者,而在改革的逐步前进的过程中,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所以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发学生的潜能是关键,这也是是改革的目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学生的学习活动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教学的改革便在这种进程中不断深化。近五年来,基于校本课程的开发,促使我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在市区级的比赛中有500 多人次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其中包括语言类的,科技类的,体育类的、学科类的等等。

  青山有绿水相伴,才那样美丽;蓝天有白云相随,才别样多姿;课堂有兴趣相陪,才生机盎然。而校本教材,正是让这种兴趣植入生的心中,才使得课堂更加丰富多彩,才使得学生能不断茁壮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薛积玲,发表于2010《山东师范大学》的《高中英语口语校本教材的开发与试验》加拿大著名学者迈克尔.富兰《变革的力量》

  李春艳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