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可以改变人生

  “读书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读书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

  读书,对一个人而言,正如莎士比亚的诗所言:“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我说:“如果没有书籍,可能就没有我崭新的今天,也不可能拥有美好的明天。”读书,改变了我的命运,改变了我的人生。

  我出生于温饱不保的六十年代,在七十年代初期上的小学。当时是我们国家物质极度匮乏的时期,我们全家兄弟姐妹七个,吃饱饭,是父母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根本拿不出余钱来买书。“好读书”的时代除了课本几乎找不到任何课外读物,幸运的是我的哥哥是一名乡村语文教师,因此我比其他小伙伴多读了一些“小人书”,“小人书”伴随我度过了少儿时代。从“小人书”的连环画中,我了解了我国古代的《四大名著》、《聊斋》等内容,使我初步受到了文学的启蒙,得到了文学的熏陶。由于无书可看,每当过年家里买来报纸糊墙时,是我最高兴的时候,一是盼望过年的喜悦心情,更主要的是可以阅读刚刚贴在墙上的报纸,报纸上色彩鲜艳的图片、丰富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了我的眼球。从报纸上我阅读了我县农民诗人李维禄充满乡土气息的诗歌,了解了“当时国际国内的一派大好形势。”晚上躺在床上,借着昏暗的油灯,躺在炕上读着墙上、棚上的报纸,读着读着便进入了梦乡……

  到了中学时代,阅读条件有了很大改观。我和当时许多的男孩一样,疯狂的迷上了金庸的武侠小说,书中侠肝义胆的英雄是我崇拜的偶像,自己也梦想成为一个“路见不平一声吼”的英雄。后来随着阅读条件的改善,我又陆续阅读了《西沙儿女》、《金光大道》、《红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许多文学名著。尤其喜欢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给我留下了终身的印象。书中的一段至理名言“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至今萦绕在我的脑海,成为我人生的座右铭。后来在语文老师的启迪下,我喜欢上了《唐诗宋词》,古人的文学才华令我深深折服。我仰视李白斗酒诗百篇的才气;倾慕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的美誉;钟情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杜甫;惊叹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博大胸怀……

  阅读一部部名篇名著,我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和智者对话,与大师们交流——拜谒苏东坡、倾听李清照、扣访钱钟书……感受了文学巨匠博大的胸怀、深邃的思想、超凡的智慧;领略了“大家”们抒写真情、感悟人生、寄情山水、醉心文学的脱俗境界。通过阅读,使我目通四海,思连古今,提高了我的审美情趣和人生品味,丰富了我的精神家园,形成了乐观向上的人生观。

  走上教书育人的工作岗位之后,阅读仍然是我人生的最大乐趣。课堂上,我用我的阅读经历去感染我的学生,我引导我的学生去品读古人珍惜光阴、刻苦读书的故事:苏秦“锥刺股”、孙敬“头悬梁”、孙康“映雪”、车胤“囊萤”……让我的学生领略“书中乾坤大,笔下天地宽”的意境。我常用“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去警示学生;用“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去激励学生。让我的学生做一个读书人,做一个幸福的人。在我的读书习惯影响下,我的学生也深深的喜爱上了文学,其中姜仁海同学发表了自己的文学作品——《童话集》。

  后来成家之后,由于工作的压力和生活的琐事导致我无暇看书,自己逐渐淡化了读书的兴趣。来到新的工作单位——教师学校之后,学校阅览室书架上琳琅满目的书籍再次唤醒了我读书的神经,报刊、杂志是我工作之余的最爱。每当我走进学校的阅览室,仿佛牛进入了菜园,痴迷而贪婪。

  如今,全社会正在开展全民阅读,辽宁省打造“书香辽宁”,我们教育局也在全县中小学营造“书香校园”。社会给我们创造了良好的读书环境,营造了浓厚的读书氛围,我们有何理由不学习、不读书呢?

  天道酬勤书中得,腹有诗书气自华。我认为人生要培养读书的志趣,让自己心中珍藏“读书改变命运”的火种,那么,繁重的工作和琐碎的家务就不是你无暇读书的理由。生活中你将不再多愁善感;工作上你将不再得过且过;读书中你将不再有倦怠心理;你的精神家园将不再空虚。倘若如此,也许就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开始。

  书,伴随我度过了艰辛的岁月。书,祝我考上了师范,成为了人民教师,使我能一生与书为伴。书,改变了我前半生的人生轨迹。书,还将继续改变我的后半生。

  袁志成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