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班幼儿怎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提到良好行为习惯,有些老师便会将严格遵守规矩或纪律与幼儿挂上钩,于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便成了对幼儿进行行为控制的过程。随着现在社会的不断进步,我们的思想意识也有所改变。我们知道尊重幼儿需要,培养幼儿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促进幼儿主动的发展。为此我们也不断努力的在进行学习和借鉴好的经验方法。通过实践粗谈一下我在教学中的些许体会。

  1.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教师的强制而是师幼和谐改变。

  以往,我对于我们班的要求比较多,个体服从集体的规则也多。现在我发现由教师和幼儿共同建立规则,幼儿会积极的遵守。

  由于我班的教室离厕所有点远,我班每天上厕所都是由老师负责幼儿排队去上厕所,在这段路程上有好多的幼儿不按老师的队形随意的走跑,最开始我很气愤,也是命令式的叫他们排好队,但有些幼儿总是会趁教师不备走来走去,甚至有个别的幼儿还喜欢跑到别班的教室去,所以经常会有幼儿过来告状说某某没有排队,通过观察,我发现有个别幼儿确实没有养成良好的排队习惯。而且在教师提醒了之后依然跟以前一样,没有任何的改变,显然,被动的服从根本就不能解决幼儿不排队的问题,于是,我多次去问一些有经验的教师。

  有一次幼儿上厕所的时候我与幼儿进行了一次试验,让幼儿上厕所不排队的习惯得到了一些改观,那天看见了一个不好好排队的幼儿,我看到他走路的时候还东张西望,我故意走到他面前把我的大脚横在了他面前,因为他正在东张西望,所以并没看见我的脚,一下子拌倒了,倒在地上连喊好疼好疼,这时我也不急着去拉他,我问到“你怎么倒在地上的呀?是不是撞到老师了呀?”他抬起头看了一眼我说是,我刚才不小心撞到老师了所以摔倒了,我又接着问:“那你知道你为什么撞到老师了吗?”他又看了一眼我不好意思的说我刚才没好好的排队,还东张西望才撞到老师的,“那摔到地上了疼不疼呀?”他摸着腿说疼,这时我把他扶起来接着说“那现在你排队吗?”话刚说完我就看见他乖乖的站在队伍里去了,并且眼睛还看着老师的。回教室后我又把这件事对着其他小朋友讲了,其他小朋友也从这件事明白了要排队上厕所,不然的话就容易撞到别人或是摔到地上并且会很疼的。经过了这次小试验,我惊奇的发现幼儿们排队的时候都改变了很多,可见幼儿对于日常常规的培养有了自己的想法,同时也使我意识到对于幼儿常规培养应先从幼儿理解着手,让有人自觉履行取代教师的硬性规定才能取得一定的效果。

  2.由语言指令转化为讨论活动

  在开学初,我发现班里有许多孩子有拖着椅子走的习惯,两个小椅子腿着地,受拽着椅子背,椅子腿沿着地面发出很难听的声音。我们老师也总是在一旁提醒,但效果不明显,后来,我直接把他提出来,当成一次讨论活动,让孩子来讨论“说说怎样爱护小椅子”孩子们讨论的很激烈,你一言,我一语的。有的说不能使劲摇椅子,有的说不能托着椅子走等等。我根据孩子们所说的用夸张的动作表现了出来,惹得孩子们哈哈大笑,这时我及时提问幼儿,刚才老师这样做对不对。还特意问那些喜欢拖椅子的幼儿,他们知道自己做错了,也及时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我相信拖椅子的行为在我们班不会出现了吧。

  3.激励多于批评。

  今年开学我班幼儿刚适应在幼儿园这个大集体里就餐,所以每次一到吃饭时间就有小朋友愁眉苦脸,可偏偏每次吃的快的幼儿吃完了去玩玩具或是去聊天时,没吃完的小朋友就会忍不住的想去参与到他们的游戏或聊天当中去,刚开始我也批评一些幼儿,惹得幼儿眼泪汪汪,饭到最后是没吃下去几口,后来,我慢慢观察发现有的幼儿是想吃饭又想去玩,两者还没理清就被老师无故批评,在一次吃饭时又出现了此类现象,我特意把几个幼儿请出来,让他们比赛看谁吃的最快,老师让他去拿一本最好看的书看或者是去拿好玩的玩具玩,我的话刚说完几名幼儿就开始埋头大口吃饭,一句话不说了,他们生怕吃到后面没好看的书和玩具了,当然在吃饭的过程中我还经常激励他们谁吃的快我就让他当我们班的小班长等等,通过这些形式适当的鼓励他们,这样他们的进餐效果明显的比以前好了很多。

  4.以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中心,构建家园共育。

  家园共育是对家园双方的共同要求,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中养成的习惯将使他们终身受益。让家长也配合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让家长反应幼儿在家出现的行为习惯问题,教师会及时进行集体或个别教育,在家园目标一致的情况下,相互理解,更大程度的促进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们一生都是很有帮助的,相信以上几点对于我们以后的工作也会更加的有帮助。

  金芳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