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 人才是项长线工程

  “企业要像爱护眼睛那样爱护人才、保护人才,推动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关于人才的战略意义,华晨汽车董事长祁玉民曾经做出了这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对此,华晨汽车总裁助理、人力资源部部长东风在接受《汽车人》采访时也多次强调。

  行业间流动更频繁,高层次人才的渴求更强烈,在此背景下,自主人才队伍构建备受关注,东风内心的紧迫感与日俱增。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并用好人才,某种程度上,自主品牌的成长,躲不开这些追问。

  中国汽车竞争的本质,最终还要归结为人的要素,多年致力于推动华晨汽车人才强企战略的落地,这让东风形成了更为透彻的认识。人才战役之所以最关键,东风认为这首先源自于,一支完善的人才梯队,将构成华晨战略目标的坚实支撑。

  按照规划,华晨汽车立足于实现技术、品质、品牌、资金、文化、改革6个方向的突破,并争取由产品经营转向品牌经营,达成国际化、现代化、市场化的目标。在探索华晨模式的路径当中,人才团队显然已成为企业成长壮大的动力之源。

  让东风感触更深的是,中国经济逐渐切换到结构优化、创新驱动的新常态,这给人才建设带来了全新挑战。面对智能化、电动化、电商化、共享化的时代风口,传统汽车产业模式进入更新阶段,车企人才结构也出现了调整与转向,复合型、跨界型人才需求不断提升,这意味着,东风需要推动华晨在完善人才布局层面多做尝试。

  实际上,人力资源管理本身也应因时而动。“人力资源在这个新的时期同样要转型,我们人力资源怎么发挥自己的价值,怎样实现从管理型向战略管理型转变,这里还有很多具体课题去面对。”当然,上述课题正促使着东风去探索、去解答。

  根据东风的介绍,目前华晨汽车人才梯队已初具规模,人才结构逐步优化,但并非没有隐忧。人才布局层面,引才步伐还不能放慢,从宏观机制来看,人才管理体系仍存在改善空间。

  此前一项预测指出,到2020年,汽车行业人才缺口将高达100多万,核心技术人才储备尤为不足。“行业普遍面临着人才不足的问题,人才队伍比较薄弱,缺口非常大。”而东风透露,最让他困扰的环节卡在了人才质量上。

  对于汽车人才缺口这种论调,东风其实并不完全赞同。“现在是盲目扩张造成了表象上的数量缺乏,实际上更需要解决质的问题,我们欠缺的是高质量、专业化的人才。”不容忽视的是,汽车人才培养正从规模向效益转变,更注重业务水平和人才贡献率,这表明,培育高层次人才成为当务之急。具体到华晨汽车自身,解决本土人才能力相对滞后的难题,这是绕不过去的一道坎。

  在东风看来,人才建设并不崇尚求新求快的打法,这项工程反倒需要一种长线思维。“人才的培养是精耕细作的过程,但目前国内汽车处于无序竞争状态,远未达到人才的收获期。另外,产业环境不够成熟,这导致高层次人才使用上出现矛盾,还存在水土不服的问题。”实际上,如何打造一支高层次人才队伍,并借此形成培养平台与机制,通过这种高度来拉动整个队伍的成长,东风的思考一直处于进行时。

  东风坦言,华晨“想了很多办法”,展开了多角度尝试。具体来看,根据东风的介绍,华晨首先立足于勾勒企业人才地图,做好人才存量盘点,并以高层次人才梯队为切入点,加强重点人才引进。另一方面,东风告诉《汽车人》,华晨同时着力于完善集团培训体系,内部人才市场构建成果渐显,去年内部调剂就达到2000余人,提升了集团层面的人力资源运转效率。

  更为积极的探索来自于,华晨一向注重打通对外合作链条,进一步挖掘国际人才资源。“华晨最大的特色就是通过合作项目的开发,提高本土人才研发与管理水平。”正如东风所强调,近年来,华晨相继与宝马、麦肯锡、麦格纳等国际知名团队达成协作关系,这种合作不仅仅局限于单纯的技术、管理支持,更深入到国际人才交流层面。

  按照华晨汽车制定的人才招揽计划,在整车研发、核心零部件研发、工艺设计、市场营销、财务金融、国际贸易、企业管理等领域,华晨面向全球招纳、补充专业化人才。东风认为,得益于这种国际化人才战略,华晨汽车开始“睁开眼睛”,逐步对接国际管理体系。

  以质量管理为例,2012年,华晨汽车聘请原BMW产品流程质量总监高尔曼出任华晨汽车首席质量官,意在加快培养自主品牌质量管理队伍,提高集团质量管理水准。在高尔曼的主导下,华晨引入PPQ1-10质量改进项目,注重从生产源头保障质量管控,采取了时效模式有效性分析,并导入供应商管理职能,目前这一套质量改进体系也已贯穿设计、零部件采购以及生产、销售各个链条。

  “管理的方法、团队的意识都在提升,华晨正在形成质量管理上的特色。”其实,就如东风做出的这番评价,瞄向国际化的进程之中,加速全员质量意识的渗透,并将管理高投入转化为高效能,这是自主品牌将面对的必修课。

  另一方面,国际合作带来的,是为自主研发补足方法论的短板。“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宝马的资源,派驻华晨员工到宝马总部接受培训”,按照东风的形容,这也是一个双向交流的过程。据介绍,华晨目前各类海外专家(包含短期项目支持人员)接近300人,海外研发项目团队则近20个,于华晨团队而言,国际交流更有助于加快konwhow的积累,比如,在最新推出的中华V3项目中,华晨工程研究院已具备独立掌控研发链条的能力。

  按照华晨汽车“十三五”人才战略,在推进落实人才强企的基础上,华晨的终极目标立足于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而华晨如何留住人才,如何为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环境,这又给东风提出了一道新考题。

  人才流动性偏高,且人才竞争缺少良好秩序,面对这一棘手局面,东风提出,行业内需建立劳动生产率对标评价模式,最终实现企业薪酬数据共享。东风的这一建议得到了业内普遍赞同,2012年,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理事会开始牵头组织全国汽车(整车)企业薪酬对标项目,华晨同样参与其中,这也为行业内人才有序流动与人工成本控制提供了依据。

  去年,华晨汽车通过对标发现,行业平均离职率又上升了3个百分点,达到17%,研发、销售等重点领域尤为突出。更关键的,自主板块乘用车人员异动率高达40%,远高于合资乘用车企业,并且很多重点领域人才都流向了合资品牌。“对标工作中也看到,我们现在人力资源挑战也非常大,尤其自主品牌的员工稳定性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

  针对人才流失困境,东风向《汽车人》介绍,华晨坚持“薪酬留人”、“事业留人”、“情感留人”相结合的方式。首先是创造人才成长发展条件,提供事业发展平台,为员工规划六大序列、26个职级职业发展通道;同时建立三级全员绩效管理体系,推动市场化劳动用工制度以及薪酬分配制度改革。东风最感振奋的是,华晨近年来人均销量年平均增幅、人均销售收入年平均增幅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准,人才团队渐趋巩固。

  实际上,在负责华晨人力资源建设之前,东风曾有过将近10年政府工作经历,这让其更具备全局性眼光与审慎思维。进一步完善华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并完成中长期人才战略规划,东风选择自赋使命。

  本刊记者/王雯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