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审美教育的策略分析

  • 来源:辅导员
  • 关键字:审美教育,初中音乐,策略
  • 发布时间:2020-08-09 11:12

  摘要:美育对于培养一个人的素质是非常重要的,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又是美育教育的关键。本文从音乐双基教育,音乐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及教师教学方法、教学大纲等方面对如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审美教育进行策略分析。

  关键词:审美教育 初中音乐 策略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中学音乐教育改革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音乐课已逐渐从唱歌型、知识能力型的模式中解脱,面向审美型发展。所谓审美型的音乐课, 即从育人出发,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每堂音乐课中,教师把对学生的审美心理真善美贯穿始终,使他们都具有一定的审美观点,审美能力和审美情操,并起到陶冶心灵与塑造人格的作用。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呢?本文就审美育人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挖掘音乐作品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美。

  门德尔松说过:“在真正的音乐中,充满了一千种心灵的感受,比言词要好得多。”优秀的音乐作品都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思想性。音乐审美,就是认识和领会音乐作品的美。翻开《浙江省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音乐课本》可以看到入选的绝大多数是音乐宝库中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充满着美的因素,主要表现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两方面。

  所谓思想性,即从中学音乐教材中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如:热爱党、热爱祖国的深情,对革命先辈的缅怀,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憧憬,对人生的思索,对人类美好情感和行为的讴歌等等。教师要注意正确地把握作品的思想性,根据作品原有的思想教育因素,找准教育点加以启发诱导学生。如,欣赏一首乐曲,教师可通过介绍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围绕主题思想,设计思考性问题加以自然引导,也可以通过创设情景,引发学生情感共鸣,在共鸣中潜移默化地陶冶。尽管这种教育不一定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那深入学生内心世界的精神力量却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以及鲜明的爱憎观、从而发挥出其无法估量的作用。

  音乐作品的另一种美,即艺术性、即音乐本身的音乐美。音乐美表现在音乐的节奏美、旋律美、和声美和配器美等,这些美以强烈的力量,沁入学生的心灵深处,经过长期音乐美的熏陶,就会使学生形成美好的情操和健康的审美观。所以审美教育要呈现音乐作品的音乐美。教师可以通过视频录音范唱,或亲自范唱,把歌情乐情送到学生心中,运用歌曲的艺术性,以演唱使学生获得美的体验。

  伴奏也是呈现音乐美的一种手段。教师范唱、教唱,学生演唱都离不开伴奏,教师应以不同的伴奏风格,表现不同的作品,准确把握以烘托音乐美。

  另外,还可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表演、演奏、演唱借以体验音乐美。二、利用多媒体教学,用生动形象的动态画面来表现音乐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

  进行音乐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对学生进行品行教育,对音乐的表现力、鉴赏力和感受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基于学生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强烈的求知欲,教师要抓住这一特点,利用现代化的媒体进行教学,如课件、视频、节拍器等,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动态画面中,和优美动听的旋律、动作、表情中感受到世界的美好,如:在教《太湖美》一课时,我们可以用视频课件,播放出太湖一带湖光山色和风景秀丽的画面,并衬以音乐。通过这些生动形象的画面,让学生感受到江浙民歌的音乐风格及太湖作为“江南鱼米之乡”的形象。在美的气氛环境中。既培养了他们审美观念,又陶冶了他们的情操。

  三、寓教于乐,寓教于理。

  音乐审美教育的主要方法是寓教于乐,寓教于理。贝多芬说过:“音乐应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这种精神包括人的品质、意志和道德。中学音乐教学大纲也明确指出:音乐教育的目的,是通过音乐教育,启发学生革命理想,陶冶优良品格,培养高尚情操,使他们身心得到健全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抓住作品的音乐形象,寓教于乐,寓教于理。如:一首法国歌曲《大鹿》, 其内容表现了在小白免被猎人追捕的紧要关头,大鹿挺身而出,保护了小白兔。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果大鹿坐视不管,袖手旁观,小白免的后果该是怎样的?当同学遇到难处,你应该怎样对待?对此,学生自然会展开热烈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得到德育教育。通过学习,学生不仅在歌声中受到美的感染,思想上也受到了教育,懂得了要爱护弱小,舍己相救的道理。由此可知,在音乐教学中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也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和高尚情操。

  四、注重音乐双基教育的方法。音乐双基教育是从属于音乐审美的一种工具或手段。音乐教学的双基,是指基础音乐知识和基本音乐技能两项内容。它应当在学生感受、体验、理解、表现音乐美的过程中加以解决。那种把“双基”当作目的本身去追求的做法,并不是使“双基”达到实用和熟练的最好方法。因为,这会磨灭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或 者,把学生的兴趣引导到脱离音乐的方向上去。其后果必然是丧失音乐教育的真正价值,更谈不上有何审美教育的意义。 五、根据课本中歌曲的题材,体裁,风格调整课序,使审美教育序列化。

  学校在深化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实行各科教育序列化,我按照学科的特点,进行音乐序列化。根据各册教材的思想内容和不同的演唱风格,把相关的题材、体裁的歌曲划分为歌颂美、抒情美、民歌美以及革命传统美,并穿插“双基”训练,调整课序,集中同类型有针对性教育意义的课题,再结合定期形势教育来进行教学。如,在每学年的第一学期三、四月份结合万物复苏,春雨蒙蒙及学雷锋、学英雄、为革命先烈扫基等活动,教育内容就以写景和以革命传统为主,教育学生热爱祖国,了解祖国大好河山,珍惜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幸福生活,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在“七一”党的生日和国庆节期间,教育内容要以歌颁美为主,如(党的关怀亲亲哩》, 《歌唱祖国》等。进一步教育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和人民,树立革命理想,争做党的接班人,通过调整课序,既保 持了课堂应有的新鲜感和吸引力,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品质和审美情操,使审美育人序列化。

  日本著名音乐教育家、小提琴家铃木镇一说过:“音乐并非是技能训练,而是借此启发才能,培植优美的心灵。”这是每一个音乐教育工作者都应遵循的真理。

  赵惠珍(浙江省乐清市乐成公立寄宿学校)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