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Z50”连续三年战胜市场
- 来源:投资者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TZ50,战胜,市场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1-05-16 12:59
过去3年,宏观环境风云变幻,不同行业上市公司的业绩也随之发生变化,“TZ50”适时对成份股进行了调整。尽管其间A股市场经历了牛熊交替,但每一期的“TZ50”指数均能在期内跑赢大盘。
我们始终坚持严格的筛选方法,入选的成份股不仅在业绩增长、股东回报上有出色的表现,在盈利能力、现金获取能力上也有更高的水平。
行业分布反映经济周期
4万亿投资、产业振兴规划、调结构扩内需、楼市调控……从2008年至今,在多项政策措施的刺激下,宏观经济整体迈过了低谷走向复苏,而部分行业的景气度则出现了上升与滑落的更替。
在此背景下,由于我们坚持严格的选股方法,因此,“TZ50”所含的行业每期都会随之出现变化。2008年6月,全球金融危机还未全面爆发。第一期“TZ50”包含了16个申万一级行业,其中医药生物、化工、商业贸易、机械设备、房地产以及食品饮料6个行业的占比达到六成。
随着全球经济在2008年开始走软,旅游、有色金属、房地产等多个周期性行业的业绩增幅并不理想甚至出现下滑。在2009年5月份对“TZ50”成份股进行调整时,有17只个股遭到剔除,多为机械设备、化工、钢铁等周期性股。
在新入选的个股中,商业贸易尤其是零售类股最多,还包括食品饮料、医药生物、信息服务等行业的个股。经过调整后,第二期“TZ50”中最多的是商业贸易、医药生物以及食品饮料这3个抗周期性行业的个股,占比达四成。
2009年,经济仍处于低谷当中,一些周期性行业难以抵御风险,业绩继续下滑。与此同时,在政府经济工作中,“保增长、扩内需”被放在了重要的位置。随着内需的增长,消费类公司的盈利能力得到提高。
2010年5月,我们再次推出新的“TZ50”成份股,商业贸易、食品饮料以及医药生物等消费类股仍占最大比重,家电、服装、汽车等消费类股被调进。此外,2008年的信贷扩张政策也给银行带来了业绩增长,在第三期2010年“TZ50”中共有7家银行,其中4家为2010年新入选。而房地产及化工类等周期性个股,则连续两年遭到剔除。
3年涨幅均超越大盘
不管成份股如何变化,我们始终坚持入选公司的高质量,所以,据此编制的“TZ50”指数也一直有较好的表现。纵观此前3年,每一期“TZ50”指数的表现均好于大盘。
众所周知,A股从2007年10月中旬的高点滑落后开始进入熊市,大盘一直跌至2008年10月末才开始展开反弹。
我们以2008年5月1日为基期计算第一期“TZ50”的指数表现,在截至2009年4月末的一年时间内尽管累计下跌了21.1%,但是同期上证指数下跌却接近33%,“TZ50”指数的跌幅比其少12个百分点。其间有28只成份股跑赢大盘,其中6只不跌反涨,多为医药生物类股。
截至2009年8月初,A股一直处于反弹中,随后市场进入震荡调整阶段。2009年经过调整后的第二期“TZ50”指数,在2009年5月至2010年4月末期间累计上涨近50%,而同期上证指数仅上涨16%左右,“TZ50”指数涨幅超过上证指数。
尽管在此期间,“TZ50”指数一度相对滞涨,但最终仍然跑赢大盘。其中24只成份股涨幅超过50%,主要集中在医药生物、商业贸易、信息服务、食品饮料等行业。涨幅最大的成份股是江中药业,在2009年5月至2010年4月末期间累计上涨近147%。
而在2010年5月至2011年4月末的这一年中,一直处于震荡调整的上证指数累计上涨不足1.5%。在此期间,第三期“TZ50”指数一直领先于大盘,累计上涨11.87%。其中,2010年“TZ50”中有超半数成份股跑赢大盘,大部分消费类股都有不俗的表现,表现最好的公司是华锐铸钢,在这一年时间上涨超过60%。
盈利与现金获取能力出众
在筛选“TZ50”公司的方法中,我们着重考虑了上市公司的连续盈利能力、行业地位以及分红能力,因此入选的公司更具规模优势,且有更快的业绩增长和更优秀的股东回报。对过往3期成份股进行分析后发现,除上述优势外,“TZ50”公司与A股公司整体水平相比,还有更好的盈利能力和现金获取能力。
净资产收益率(即ROE)反映的是股东权益的收益水平,可以衡量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我们对过往3期“TZ50”公司入选前3年及入选当年共4年的数据进行了研究,如第一期“TZ50”公司选取2005 ̄2008年的数据,以此类推。结果显示,每一期“TZ50”公司的整体ROE均高于A股整体水平。其中,第一期“TZ50”公司年均ROE为16.66%,而同期A股整体年均ROE仅为11%;第二期“TZ50”公司年均ROE为16.36%,同期A股整体年均ROE为12.25%,相差4个百分点;第三期“TZ50”公司年均ROE为17.18%,同样比同期A股整体水平高近4个百分点。
现金获取能力的情况也相类似。我们用盈余现金保障倍数来衡量上市公司的现金获取能力,这一指标是指企业一定时期经营现金净流量同净利润的比值,反映净利润中现金收益的保障程度。同样,每一期“TZ50”公司的整体现金获取能力均好于A股整体水平。其中,第二期“TZ50”公司的年均盈余现金保障倍数,比同期A股整体水平高1.3倍。第三期“TZ50”公司的年均盈余现金保障倍数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同期A股整体水平。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