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资产管理业务正大踏步发展。
一方面,基金资产管理公司正在放开,新的基金公司接二连三地出现;另一方面券商系资产管理公司也在纷纷建立。
《投资者报》记者了解到,光大证券已经向证监会提出申请,将成立资产管理子公司,目前正在等待证监会的批复。
光大证券品牌公关部门也向记者确认了消息:“光大证券资产管理公司正在走审批程序,具体到哪一步还不清楚,但是我们有信心通过审批。”
如果光大证券的申请能够通过,将成为继东方证券、国泰君安之后,国内第3家券商系资产管理公司。
光大证券资产管理业务目前已经成为公司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大力发展资产管理业务成为公司发展的重中之重。
“相信光大证券将资产管理公司独立出来,相关业务也会驶上快车道。”一位券商分析师告诉《投资者报》记者。
记者还了解到,广发证券、兴业证券等新上市券商也有意设立资产管理子公司。随着券商资产管理公司队伍的不断壮大,资本市场上一支新的机构力量正在成长。
资产规模有优势
光大证券启动成立资产管理公司计划,并不是“空中楼阁”,而是有坚实的基础。
光大证券是券商综合治理后首批获准开展资产管理业务的证券公司,也是首家获准发行集合理财产品的券商。
2005年4月,光大证券发行了国内首只理财产品阳光1号,募集的资金高达9亿元,这也是当年募集资金规模最大的一只券商集合理财产品。
此后阳光2号,阳光3号、5号和6号,都得到了投资者的热烈追捧。光大阳光基中宝(阳光2号展期)首期募集资金更是达到创纪录的67.6亿元。其他三只产品首期募集资金都超过13亿元。
目前,光大证券集合理财产品有着丰富的产品线,有偏股型、FOF、混合型、债券型还有三只小集合产品。
偏股性产品,有阳光1号;FOF产品,有基中宝;混合型产品有4只,包括阳光3号、6号、7号以及8号;阳光5号属于债券型产品;小集合产品包括光大阳光集结号一期、光大阳光收益型一期、光大阳光收益性二期。
今年3月份,光大还成立一只QDII产品,即光大全球灵活配置型集合计划,该集合计划旨在聚焦中美经济圈的投资机会,包括中国内地、香港、台湾、澳门等地在境外市场发行证券的企业。
募集对象的资金门槛从5万元到100万元不等,可以说将高中低端客户一网打尽。
截至今年5月11日,光大证券旗下共发行了11只集合理财产品,管理规模飙升至97.6亿元,在国内券商中排名第5。
明星产品推动
资产管理规模增长,主要受业绩推动。
如同华夏基金倾力打出王亚伟“明星牌”,光大证券也树立了自己的旗舰基金——阳光1号。
自2005年成立以来,考虑分红因素,阳光1号净值增长率达到293%,年化收益率达到27%,在218只券商集合理财产品排名中,仅次于东方红4号,排名第二。
27%的年收益率即使放在公募基金,也是令人很羡慕的投资业绩。
或许是将大部分力量用在了阳光1号,光大旗下其他集合理财产品的表现没有那么耀眼,业绩排名处于中等水平。
去年1月28日成立的光大阳光集结号,截至今年5月9日,一年多时间内净值上涨了12.6%,年化收益率有9.7%,在218只产品中,排名第20。
2008年8月成立的光大阳光3号,截至5月6日,净值增长率为25%,年化收益率为8.6%,排名第24。
表现不佳的有2009年7月募集巨额资金的光大阳光基中宝,年化收益率亏损2%。
进入2011年,资本市场跌宕起伏,超过5成的集合理财产品净值收益率为负,光大证券集合计划也不例外。
截至5月9日,公司旗下产品,仅有光大阳光5号一只产品保持了正收益,为0.5%,其余平均亏损5.3%,幅度最大的一只产品阳光6号亏损了10%。
面对产品亏损,光大阳光新兴产业集合产品团队在给投资者的一封信中回答说:“我们追求的不是短暂的领先,而是长跑冠军。”这或许也是光大证券整个投资管理团队一直追求的目标。
有望驶入快车道
很长一段时间内,资产管理业务对于券商的意义,仅在于提供了创新实践,对利润的贡献度很低。
但进入2010年后,券商资产管理业务爆发,资产管理收入也日趋成为券商重要的收入来源,有和传统三大业务相比拼的架势。
2010年,光大证券净利润入账21亿元,其中资产管理业务就贡献了1.9亿元,占比达9%。而同期自营业务贡献收入仅有0.79亿元,可见其资产管理业务已经超过自营,成为公司第三大收入来源。
2010年7月,东方证券成立资产管理公司,旗下有19只集合理财产品。其中,有9只产品是在去年7月份成立,而过去5年时间,整个公司也就发行了10只集合理财产品。
去年10月,国泰君安也成立了资产管理公司,当时仅有7只集合理财产品,半年后上升至13只。
可见资产管理公司独立后,其业务发展将得到快速发展。未来,光大资产管理业务收入占比有望得到更大提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