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执基金公司大旗当空舞?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基金公司,薪酬,佣金
  • 发布时间:2011-05-16 13:27
  做一名称职的基金公司总经理,可不简单。上要对得起股东,下要对得起持有人,内要稳得住军心,外要撑得住场面。

  这是一份体力活儿,更是一份脑力活儿。东跑西跑、加班加点乃至推杯换盏,没个好身体,不行;同业竞争、规模变化、基民怒吼,没有超强的抗压能力,更不行。

  61家基金公司(不含已成立未发行产品的3家新公司,下同),飘扬着61面大旗,咧咧狂风之中,领军者如何能够走在前列,像当年《三国演义》中的马超那样,手执大旗当空舞?这是一个问题。

  一旦登上基金领军者宝座,首先面临的考验,便是如何尽快将基金公司的规模拉离生死线--所谓的盈亏平衡点。较早的时候,比如十年前,这一平衡点大约在四五十亿元;随着薪酬和销售佣金等各方面成本的水涨船高,现如今,没有个百八十亿的规模,很难翻过盈亏平衡这座大山。

  在生死线面前,多少“英雄”竞折腰。据统计,从去年12月至今年5月初的短短半年,已有10位基金公司总经理黯淡挂靴,其中九成公司的规模没有远离生死线。

  典型者如金元比联、益民、天弘、天治等,公司分别已成立4年、5年、6年和7年,但规模却只有11亿元、61亿元、70亿元、40亿元。

  在残酷的竞争面前,股东和董事会留给基金公司领军者的宽容度是有限的,“当官不能上规模,不如回家卖红薯”,这恐怕是基金公司总经理不得不接受的现实。最可怜的是天治,7年中,已有4位总经理到这家公司折腾,但最终无果而退。

  与这些人相比,银华基金公司总经理王立新是幸运的。当然,这种幸运,不是天上掉馅饼砸中的,而是眼光和功力使然。

  王立新2002年9月到银华任总助,主要任务就是卖基金。那时,市场环境比现在还差,正在经历中国股市一次著名的大熊市,上证指数从2001年的2246点一直跌至2005年的998点,按王立新自己的话说,“银华生不逢时”。

  对银华来说,十年中有三个重要时点:2002年底,规模40亿元,“初步解决生存问题”;2004年初,规模100亿元,“加入百亿规模基金公司俱乐部,从此解决生存问题”;2006年之后,抓住牛市机会,规模推升至八九百亿元,“跃上规模十强”。

  客观地说,过去的十年,是观察基金公司成长能力的较佳窗口,既有漫长而无助的低迷市道,也有高亢奋进的蓬勃市道,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挑战与机遇并存”。

  同样的外部环境,同样的十年再回首,宝盈、长城、融通、银华、易方达,规模从88亿元到1500亿元渐次排开,真应了本山大叔小品中的那句“同样是搞基金的,差距咋就这么大呢?”一样的岁月不一样的结果,抓住机会的人,把事情做得风生水起的人,必有内因值得探究。

  早些时候,记者专门梳理过60家基金公司总经理的所作所为,从履历上看,他们可以分成官系派、渠道派和实战派。与之对应,一般而言,在拓展基金规模方面,官系派和渠道派的优势在于人脉熟络,实战派的长项在于业绩领先。

  无论如何,从根本上来说,规模不断扩张最终要靠业绩支撑。就算你再有人脉,当基金业绩每况愈下时,总不能掐着脖子不让投资人赎回吧。

  但仅有业绩也是不够的。

  如果业绩亮点闪现之时,既不会在传播上着力,也不会在渠道上配合,规模上台阶也是“水中月,镜中花”。比如天治,2010年初基金业绩异军突起,可其他方面乏善可陈,结果依然在生死线之下苦苦挣扎。

  王立新是渠道派出身,除了保险,他几乎对所有的金融行业都有涉猎。他来银华,首先将基金规模推上了一个新台阶,随后,当他2006年领军银华之后,下工夫扩充、打造投研团队。渠道与业绩合力,助推银华火箭飞入“规模前十”行列。

  位居中国基金行列前十的公司,领军人物各具特色,有的风风火火,有的温文尔雅,有的爱打高球,有的爱弄茶道,但不管特征如何、爱好几许,他们都是在处理好三大关系之后才获得“渠道与业绩双剑合璧”的宝贵局面:

  第一,处理好与股东方的关系,得到充分信任与支持;第二,处理好员工队伍基本稳定与吐故纳新的关系,让人才脱颖而出;第三,处理好战略上把握方向与战术上放手放权的关系,让投研团队领跑同行。

  反之,基金公司面对的必然是内外交困的局面--股东不断更换总经理;员工队伍“劣币驱除良币”;总经理赤膊上阵、投研形同虚设,结果,业绩一团糟、规模长不大。

  基金公司有别于一般企业的特殊之处,是它拥有的产品,无时无刻不在接受着基金持有人的监督,其业绩的任何微小波动,都躲不过公众的视线。

  证券市场云谲波诡,基金持有人耐心有限,巨大的压力随之而来。一名优秀的基金公司领军者,不仅要有高超的统筹协调能力,还必须具备举重若轻的心态,不然,纵然有千万本领,也早已倒在了长征途中。

  中国基金业发展至今10余年了,61家基金公司,有的像小萝卜头,规模只有十几、几十亿,有的似巨无霸,规模已经跃上数百亿、上千亿。不争的事实表明,“革命不分先后”,成立的早与晚,对规模有影响,但没有绝对影响。

  基金公司的大佬们,不止一人曾公开声称,十年后中国将涌现万亿级的基金公司。与那个遥远的目标相比,过去的成败又不算什么,“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各自的修行带来不同的结果,关键是对成败要有所思考和感悟,积淀下来属于自己的真正财富。

  只要你努力,风光依旧在--中国基金业在路上。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