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报》:银华的资产管理规模已连续5年稳定在行业第5至10位之间,什么时候有望迈入行业前5?
王立新:什么时候达到?不知道,顺其自然(微笑)。
我们内心确实有目标要做大一点,因为做大了才会有影响,才能为更多的人服务,但不想将排名看成唯一的目标,做大了,肯定说明投资者认可你,这是一个基本逻辑。如果你各方面都做得非常好,投资者自然会认可你,你的规模就会增长。
记者股东对你们的业绩考核、规模排名压力有多大?
王立新:如果说过去十年银华发展较稳定、正常,感受很深的一点与股东有关。银华有个较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股东、董事会对管理层非常支持,没有过多干预,在考核机制上也较合理,立足长远。
他们没有对规模排名、业绩排名提出硬性指标,这对管理层来说是个挺幸运的事情,保证了管理层有较大的、自主管理空间和独立性。
对管理者来说,考虑和股东有什么意见、分歧等问题的时间相对较少,就能更专心致志的考虑公司管理和发展。
记者对基金经理实行末位淘汰机制吗?
王立新:有。所以基金经理的压力其实很大,但是我们的考核会更多的关注长期业绩,不会因为短期波动而给基金经理太多的压力。
记者从刚才的交流能感受到,你对明星经理不排斥,那你个人认为,现在银华团队里是否已有明星基金经理?
王立新:明星基金经理可遇不可求。银华更强调团队的力量,希望打造一个优秀的平台,当然,如果能够成功培养出一两个明星基金经理,是比较理想的,但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做投研和踢球比较像,只有球星,团队的其他人能力不强是不可能拿冠军的。而没有球星,一个球队拿冠军的概率也不高。不仅防守要很好,破门得分的人也要有。灵魂人物、领军人物对团队非常重要。
“每个人都在偷偷干活”
记者现在基金业一个较深刻的感受是,从1998年至今,行业总体发展较快,但全行业规模从2007年最高点达到3。3万亿元后,最近两年呈现出缩水、徘徊的状态,你怎么评价这种现象?担心吗?
王立新:客观说,这是一个正常的调整。2007年快速发展实际上带来了一些后遗症。2007年牛市效应让很多人认为基金是可以赚大钱的,大部分人从上证综指5000点时入市,不少人受了伤害。
市场下跌对投资者带来的损害自然对行业的发展有一定影响;同时,其他类理财机构也发展非常快,公募基金没法去阻止别人发展。有发展,就证明市场有需求;产品能卖出去,就说明有人要。
记者为什么银行理财产品发展那么快?
王立新:这里面有些原因。银行理财产品发展较快,是因为银行能设计出低风险、有一定收益保障的产品,他们背后有一个巨大的资产池支撑他们的研发体系。
我们的模式和国外不一样。比如美国有法律、法规强制性要求养老金要到基金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管理。我们现在没这样的制度性安排,但未来可能会有一天,在我们的个人账户做实之后,也会给基金公司这样的专业投资机构来管理。
未来中国的理财市场还是比较大的,随着利率市场化,储蓄资金会慢慢的脱离银行体系,进入资本市场,这是一个大趋势。投资者还是希望能找到抵御通胀的产品。所以对整个行业的发展来说,不存在到了天花板,没有空间这种问题。关键在于基金公司如何把握自身的发展,提高投资能力等。
大家都在拼命工作,行业竞争依然非常激烈。每个人都在偷偷的干活,干的还很多(笑)。
这就是市场的机制,一旦形成竞争,投资者就会有获利。
从哲学的角度思考职业与生活
记者管理者通常有四种风格:一是指令式“我来决定,你来做”;二是教练式“我们探讨,我来决定”;三是团队式“我们探讨,我们决定”;四是授权式,“你来决定,你来做”,你属于哪种?
王立新:教练式沾点边。我在公司时间最长,常会说些建议。我学的是哲学。前两天,我还给投研团队写了一封信,要从思想层面总结前两月的投资经验教训。
一是怎么认识中国股市的运行规律;二是基金经理最重要的是做什么,是做组合结构?是做好配置?还是频繁的做交易?三是基金经理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我觉得是客观、理性。不能似是而非或者道听途说。
最后是讲现在的工作如何和你的人生规划相结合。
授权式管理风格是我的目标。最后希望做到充分授权、权责明确,这是最理想的,现在还没有完全做到,所以,有时候还比较忙。
记者除工作外,有何爱好?
王立新:爱看书,坚持每年看几本。有些投资方面的书,会和基金经理一起讨论,如安东尼·波顿的书。还有美国著名的成长股基金经理弗雷德里克·科布里克所著《The Big Money》(《大钱》),这是今年推荐的。
记者基金圈里打高尔夫的高手被称为是“南有高良玉,北有田仁灿”,听说你也打高球,技术怎样?
王立新:现在能打的时间非常少,周末有时偶尔才能打场球。不过,比起以前,现在还是轻松多了。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