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未结束的海龙神话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山东海龙,债券
  • 发布时间:2012-05-07 13:29

  在政府出面解决了山东海龙的兑付危机后,市场似乎很快将其忘记了,但实际上,山东海龙背负的神话并未彻底泯灭。

  曾几何时,中国资本市场里有几大神话:一是打新股肯定赚钱;二是国企不会违约;三是上市公司不会违约;四是银行承销的短融和中票不会违约。

  第一个已经不需多说,我已在前两年的《打新股神话的破灭是一个美好的开始》等文章中详细阐明了这个神话的荒谬。而剩下三个神话,都被山东海龙集于一身,但它就是这样破灭了。

  在山东海龙之前,债券评级几乎和发行人资质有着密不可分的绝对正向关系。几乎很少央企发行的债券是AA+以下,绝大部分国企发行的债券是AA以上,但只要是民企,大家都要为它的再融资能力担忧。如果碰到有质押物或有担保的企业,市场还可能网开一面,要求个高利率后债券也能发出去,但只要是没有非常过硬的第三方担保或质押物担保,民企一般都过不了承销商这一关。我们统计发现,如今央企发行的债券评级高于AA级的比例是90.43%,国企是73.71%,民企等企业的比例则总体上不足50%。

  但也有例外,如果这个企业是上市公司的话,情况就会好转,因为上市公司本身就是一个资源。中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则是另一个“护身符”,它由银行承销并在银行间市场交易,由于银行在其中有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所以银行基本确保了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不可能有信用风险。

  这样,中国债券市场上的最完美组合就出现了:国企背景(国企是最大股东就可以了)、发行人是上市公司、发行人发行的是短期融资券或中期票据——这不正是山东海龙吗?只不过它是银行贷款逾期而非短期融资券违约,最后地方国资委通过和银行合作把短期融资券勉强兑付。

  这不是神话的继续,而是破灭的开始。

  国企不会违约本身就是一个非常荒谬的想法,我们难道忘记了改革开放初期那些数以万计的落后国企,未来我们应该看到的是更多而不是更少的落后国企被淘汰。

  要知道,这次海龙债的悬崖勒马与当年的福禧事件有很大不同。福禧事件有很强的政治因素,企业本身的经济问题很小,而山东海龙简直就是贪官污吏搞垮陈旧国企的大表演。这样的债券也可以发得出去,主要是因为当时承销银行需要替自己解决山东海龙贷款到期的燃眉之急,这一广受质疑的细节应该让投资者提高对银行承销的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的警惕。

  人们相信银行承销的债券,主要是因为大家潜意识中仍然认为国有银行占据中国资本市场绝大部分的局面不会改变,但一个被大人溺爱和保护坏了的小孩是无法承受残酷世界的打击的。在利率市场化脚步加快的环境里,中国债券市场必须放下计划经济时代国有银行称“老大”的落后情怀。

  债券市场需要更多能够替代银行的参与者,它们的贡献不是提供资金,而是提供信用分析能力。同时市场的监管者们不应该为一个个“山东海龙”去安排救灾会议。这些权力人士应该一方面深化市场和拓宽市场,让市场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承受个别债券违约的压力,丰富产品和投资者群体的单一化,从而提高市场信用风险的承受力,一方面为信用分析者们提供良好的分析环境和维护投资者研究、调查的权利。如果我们打电话找发行人都困难的话,那么怎么能不继续依靠银行隐形担保这个20世纪的落后信用工具呢?要想走出“山东海龙”时代,我们只能像歌里唱的:我的未来不是梦,我认真地过每一分钟。(作者为北京凯世富乐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兼投资总监)

  乔嘉/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