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胶似漆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漆器,工艺,艺术
  • 发布时间:2012-07-03 10:07

  七千多年前河姆渡先民的朱漆大碗;春秋战国曾乙侯沉睡的漆棺;马王堆辛追带去极乐世界的漆奁、杨贵妃的金银平脱铜镜、宋徽宗赵佶笔下的漆盏、元代贵族使用的剔红漆盒、清代宫廷藏有的百宝嵌。无一不展现着漆器的华美乐章。曲水流觞、举案齐眉、如胶似漆、买椟还珠,它们的背后藏着有关漆器的故事和传说……原来,漆器一直伴随着我们的生活从未离开,从古至今,无时无刻不展现着他雍容华贵和优雅含蓄的美。

  听漆说故事

  “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

  “上面左右两张榻,榻上都铺着锦茵蓉簟,每一榻前有两张雕漆几,也有海棠式的,也有梅花式的,也有荷叶式的,也有葵花式的,也有方的,也有圆的,其式不一”

  “宝玉道:‘我常见着在那小螺甸柜子里拿银子,我和你找去’”

  ——打开《红楼梦》,撇开故事不谈,单单描写的生活器皿,便是令人惊奇和眼花缭乱,有人说,曹雪芹是个工艺美术家,对故事里的器皿更是随着一点,信手拈来,从简单的摘录中,漆器技艺品种就有:雕漆、填漆、素漆、戗金、描、螺甸镶嵌等;而制作的型制上就有椅子、床、几、匾额、乐器、家具、柜子、盘、盒、鼓、架子、雕梁画栋、车、门……一部《红楼梦》揭开了中国古代贵族们的生活,也由此让我们品味到了中国古人对器皿的审美追求。

  早在七千多年前的河姆渡时期,伴随着彩陶文化的辉煌,漆器的使用已然开始出现,原始人类尝试用漆来髹饰生活器皿,并为后世留下了朱漆大碗的实物证明。而之后的尧舜禹时期,尧禅天下,虞舜受之,作为食器,流漆墨其上……舜禅天下,而传之于禹,禹作为祭器,黑漆其外,而朱画其内……开了漆器黑红经典色彩的先河。以青铜文明著称的商周,漆器的发展也格外辉煌,到了西周、东周,已在宫殿、建筑、车辆、弓箭、乐器、饮器、兵器、杖、笠、扇、文具、寿器等上广泛运用漆饰,几与陶器、玉器并驾齐驱。由于漆作为材料的大量运用,春秋战国时期,已发展为一种战略资源,各国竞相植漆树,布漆园,置园吏。无独有偶,先秦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庄子,现实中却是宋国漆园吏,也许漆树的繁茂清宁为他带来了“清静无为”的灵感。

  秦汉,乃至三国、晋、南北朝的800余年中,是漆器极为昌盛和繁华的时期。随着青铜器的衰落,瓷器尚未完全出现,漆器开启了辉煌的时代。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各类漆器足以说明,在当时贵族们的生活中,无论是家具、器皿、建筑、佛教造像,都能寻到漆的影子,管中窥豹,可见一斑,辛追老太太那大量的随葬品,都在默默地向世人展示着秦汉雄风下的华贵和精美。时间移至隋唐,其兼容并蓄,包容自信,雍容华贵的气质推进了漆器工艺的多元化,使得漆器从平面走向立体,延伸出了特有的雕漆工艺,为之后第二个漆器时代的辉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宋之后,虽然瓷器达到了巅峰,但漆器依然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此时,漆器一转华贵之风,犹如宋瓷般变得内敛含蓄、温润柔和且造型优美,并伴随盛行的饮茶之风,而深入到了茶器的设计和制作。

  从元之始,中国漆器的第二个繁盛期已悄然临近,这一时期的工艺推陈出新,漆器的发展全面辉煌,尤其是从永乐年后的明代,乃至整个清代王朝,漆工艺的发展似乎到了一种极致的高度,同时也塑造了《红楼梦》里那些华章异彩,雍容华贵的精美漆器。

  漆与东方的生活息息相关,中国人与漆不仅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也将他融入到了文字中:“买椟还珠”、“举案齐眉”、“如胶似漆”、“曲水流觞”……或许,我们对成语很熟知,如果不细究,却不知后面是怎样与漆相关的故事,当我们得知原来“买椟还珠”是当时的楚地漆器装饰工艺已日臻成熟,郑人被这样的工艺所迷倒,而做出买其椟还其珠的创举;当我们追随“举案齐眉”是关于梁鸿与孟光之间夫妻相敬如宾的故事;当我们知道“如胶似漆”,是用漆的粘合性来比喻恋人间难舍难分的情感时;当我们了解“曲水流觞”诉说着王羲之那潇洒优雅的境界时,我们终于感叹:原来漆就在我们的身边,早已深入到了我们的文化和精髓中去。难怪,无论是卡地亚亦或梵克雅宝,在接触东方文化的同时,遂将中国的漆,作为东方元素的代表,提取其表现形式融入到西方的那些精妙绝伦的珠宝设计中,从而掀起阵阵东方异域风情的时尚风潮。

  漆器工艺的那些事儿

  中国人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如果说瓷器工艺,是将人和提在前,提早做好了拉胚、彩绘、上釉等环节的工艺,只待进窑,期盼天时地利赋予的恩赐,等待火与土的完美结合;那么漆工艺就像苦行僧参禅,一遍又一遍,仔仔细细,一丝不苟急不得,耐不住性子的人终究尝不到胜利的果实,而做漆器的过程犹如蜕变的蝴蝶,艰苦、缓慢,等待最后的华章异彩。

  漆器制作的工序繁复,工艺复杂,对于不同的表现形式,衍生出多种技法和工艺。

  描金:又名泥金画漆,即在漆地(黑地或朱漆地)上加描金花纹。其做法是,将齐胎打磨完再髹涂黑漆或红漆,经过打磨推光,在光亮的漆面上描绘花纹,入阴房待干,最后用笔绘金漆花纹,或者用丝绵球着泥金粉,敷在花纹上。是较为常见的漆工艺技法。

  洒金:在完工的漆胎上,先髹涂较薄的透明漆,将细砂金放进罗筒,砂金通过罗绢的缝隙落下,洒在漆面上。在装饰花纹时,先用透明漆薄描出花纹,再用罗筒洒上金粉,疏密随需要自由掌握。这一项工艺在日本被称为“莳绘”。日本的莳绘工艺,经过了几百年的本土发展,已发展成为日本极具代表的漆工艺。

  戗金:可以追溯到战国针刻纹的漆器,只是从战国时的填朱变为宋代的填金,当金漆与针刻结合就成了戗金。具体做法是在经过推光或罩漆完成的漆面上,用特制的针或雕刀,雕划出纤细的花纹,在花纹中填上漆后,填以金箔或泥金。日本人形象地把戗金叫做沉金,取金色陷入纹理的意思。

  剔红:是在器物的胎型上,涂上几十层朱漆,待干后雕刻出浮雕的纹样。他是雕漆品种之一,又名“雕红漆”或“红雕漆”。胎骨上髹红漆,少则八九十层,多达一二百层,至相当的厚度,待半干时描上画稿,然后再雕刻花纹。一般以锦纹为地,花纹隐起,华美富丽。

  剔犀:又名云雕,以朱、黑、紫、黄等色漆在器物胎体上有规律地逐层髹涂,每一层由若干道色漆组成,积累相当厚度后,在漆层上雕刻,雕刻的图案多为回文、云钩、重圈、剑环等。剔犀的断面有规律地呈现出不同色彩的漆层,常见的有朱色、黑色二色对比。

  点螺:清代的审美倾向繁复华丽,这在家具家饰上呈现得十分明显,传统的螺钿镶嵌工艺将清人的审美发挥到了极致,而延伸出了新工艺“点螺”。点螺采用薄螺钿,先把螺壳用特殊溶液浸泡,使其变软、变薄,有的软细甚至比纸还薄,在漆未干时,用镊子夹住螺壳,粘在漆上。

  攻玉的它山之石

  《红楼梦》里有一出:新茶刚出,见袭人起来,手内捧着一个小连环洋漆茶盘,里面放着两种新茶……诸如这样的“洋漆”字眼,故事里出现了不少,所谓的“洋漆”漆器,大抵是指从国外流进的外国漆器,或外国漆材料。可见,于明清,中国的国际贸易活动相当频繁。

  如果说China除了中国之意外,还有瓷器的隐喻,那么Japan不仅有日本的含义,同时也代表着漆器的诠释。有自晋唐以来,传入日本的中国漆器,其中一些种类经过日本化的改进补充,不断提高,蜕变为更为精美的漆器艺术。

  汉唐的堆漆、堆红、犀皮在日本称为堆朱、屈轮,更有新的突破。而唐代传入日本的夹纻脱胎造像技法,在日本得以发扬,并成为后来日本漆器中的一些杰出种类和工艺,他们的生活文化自唐以来,一直没有大的改变。

  因此,用漆器作为日常生活用品的习惯并无多大变化,不仅如此,日本还特别珍惜和保护传统漆器在现代生活中的位置。但凡每种器皿,其用途分工细致明确,不仅有专门用来喝汤、盛蔬菜、装饭、放生鱼片的用具,在各种节日中还要使用不同的器具以配合不同的习俗和食物。这使得漆器的使用面很广,不但家庭使用,而且酒店、餐馆也很普及,无论是社会交际,还是婚丧嫁娶,日本民众都有选择漆器作为礼品的习俗。

  因此漆器在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建筑装饰用漆器、陈设品用漆器、家具用漆器、礼品用漆器,天天使用的餐具更是离不开漆器,漆器已经成为日本人生活中的一部分。现代日本人还在不断拓展漆器的运用领域,在家庭装饰上也尝试着将漆器技艺用于陶瓷、现代家具,甚至门把手、电源开关、汽车内部装饰。Vertu发布了四款与日本国宝级漆艺家室濑和美合作的漆器艺术手机,更是将传统漆艺与现代科技结合得堪称完美而令人叫绝。时至今日,漆器似乎在我们一海之隔的日本分外繁盛,并渗透到日本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魅力梵谷

  梵谷创意漆器传承了中国传统漆艺,以现代设计为理念,阐释着东方特有的审美和文化魅力,更温柔丰满地表达了现代新需求下的艺术理念和视觉美感。从意匠到审美,从器型到纹饰,梵谷的漆器精美细致,光可鉴人。

  梵谷漆器依然延续着古人秉承天然的理念,诉说着自然的故事:以木、竹、瓷、铜为胎体,镶嵌牛角、骨质、贝壳、蛋壳、丝绸等天然材料,涂上从漆树割取的汁液,每一款产品都有种清新自然的气息。而锦上添花的是梵谷漆器那些特殊的彩漆 “配方”:加入辰砂能调配出绚烂的红;撒入水仙花种子可显现出各异的黄;蛋壳、珍珠母以及蜗牛壳磨成粉,能制成白、蓝、紫等不同色彩,来自天然的材料,总是让梵谷的漆器散发着自然清新的气息。

  如果说材料的天然是身,艺师们的技艺就是灵。将自然的馈赠塑造为魅力经典的梵谷漆器,需要漫长和细心的蜕变:胎体上漆之前,艺师们进行数遍打磨,成型;涂首道漆后,器皿要阴干2~3天才能继续之后的刷漆,此后每延续这样的过程,都必须历经2~3天的阴干时间,并花上数小时的打磨……工序被反复进行,这通常需要24道之多,最后的打磨推光要靠工匠们柔和灵巧的手,器皿才能展现那漆器独有的光泽、温润的一面。为了它的完美,艺师们必须劳累两个月以上,最后才能使梵谷的漆器蜕变为历久弥新的艺术佳品,其珍贵程度可知足以可见!

  车滨杰/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