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电影 新味道
- 来源:投资者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电影,导演,演员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2-07-03 10:09
6月16日盛大开幕的2012年上海国际电影节,可谓是国内电影界最重要的盛事之一,各国影人纷纷派出最强阵容参展,一时名流云集、群星闪耀。
十年英伦影片最强音
电影节同样吸引了来自英国电影界的顶尖导演和演员,多部具有代表性的英国影片远渡重洋与中国影迷见面。电影节特别设立“艺述英国”单元,为观众带来近年来获得英国电影电视学院奖(BAFTA)提名或得奖的英国影片展映。活动期间还将举办研讨会和纪录片放映活动,让观众有机会一睹英伦影片的风采。
《投资者报》日前从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获悉,此次参展的英国影片包括:《无处的男孩》(Nowhere Boy);2010年的《又一年》(Another Year),编剧兼导演迈克?李(Mike Leigh)凭借此片斩获第83届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影片则提名2011年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最佳电影”奖;英国导演安德里亚?阿诺德(Andrea Arnold)的《鱼缸》(Fish Tank),曾获2010年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最佳电影”奖,《呼啸山庄》(Wuthering Heights),曾获第68届威尼斯电影节“最佳摄影奖”。
其他展播的影片还包括由英国性格女王蒂尔达?斯温顿(Tilda Swinton)领衔主演、探讨母子关系的《我们需要谈谈凯》(又名:凯文怎么了)。电影《我和梦露的一周》则呈现了1956年在电影《游龙戏凤》拍摄过程中,一群人与大明星劳伦斯?奥利弗、玛丽莲?梦露发生的种种趣事。该片获得7项BAFTA提名。
老电影夜宴
在新片如过江之鲫映入观众眼帘的时候,我们怎么处理自己与老电影的关系?英国电影人对此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6月15日晚,上海外滩美术馆举办的“英国老电影之夜”活动座无虚席,英国文化协会的电影部门总监布莱欧尼?汉森(Briony Hanson)女士用“老电影,新味道”作为开场白,讲述了英国文化协会致力于在全世界推广英国电影和英国的电影人的故事。随后布莱欧尼?汉森播放了一些电影片断的组合。“这些电影片断是150部纪录短片中的一部分,是70年前担任我这个职位的人由英国文化协会委托摄制的。当时是1940年代,英国正处于战争中间,这些影片很清晰地向观众表明了我们在战争期间的状况。这些电影并不都是真的,而是宣传的工具,只是让世界看到我们希望他们看到的样子。这些电影放映了将近10年之久,渐渐地就不再放映了,到后来只给学习英语的人看,但是很幸运的是这150部纪录短片没有被束之高阁,而是由英国电影学会的电影资料馆保存下来了。”
多元的电影主题
布莱欧尼?汉森告诉《投资者报》,在一年半之前,这些影片经过GOOGLE公司赞助转为数字化的影片,这些电影的主题非常广泛,有战争主题的,其中有5个主题的短片,展现了政治家、还有皇室的成员、名人等在那个困难时期的情况。皇家系列中,一部关于4岁的英国女王的电影名字叫做《皇家之路》,这是在几个星期之前刚刚发现的,正好赶上英国女王60周年的登基大典。
还有表现英国工业的,比如《泰晤士报》的整个制作过程,从新闻发布会一直到最后的报纸。还有一些是关于体育的,如板球,电影记录了英国和澳大利亚两个板球队之间的比赛。还有关于足球的电影,展现了学校中很小的学生对足球产生兴趣,一直到成为职业足球运动员。
世界上最大的电影资料馆
英国电影学会(BFI)电影资料馆首席策展人罗宾?贝克(Robin Baker)在电影策展、发行、市场和电影档案收藏领域有超过20年的工作经验。他广泛地活跃在电影策展领域,曾是伦敦儿童电影节和伦敦影展的联合主席。2001年,他着手建立支持和发展独立电影展映的机构和独立电影工作室。2005年,罗宾?贝克加入BFI,主管媒体资料库的策展工作。他目前的研究包括BFI收藏的印度独立前的非虚构影片。他曾拍摄过两部短片作品;也为BBC Radio 4电台制作广播剧《大象城堡区》,并于2010年播出。
他表示:“英国电影学会做了很多工作,包括资助剧情片的摄制,包括在英国地区运营电影院,另外我们还经营一本杂志,而最令人兴奋的一项工作就是我所负责的电影资料馆。我们保存的有世界上第二古老的影片,同时我们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影资料馆,整个资料馆当中保存了大约20万部电影和90万个电视节目。”
修复希区柯克无声电影
罗宾?贝克向观众介绍了他们今年新建的电影资料库,“或者说是仓库,储存的环境很冷,温度保持在零下5摄氏度,相对湿度保持在35%,建筑外观看上去没什么特别,但在这样的仓库储存,影片可以保存200到30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如果不保存在这样的条件下,这些纤维素的胶片就会发生分解。如果说不悉心照料,这些胶片会变得非常脆,最后会粉碎。同时这种胶片也非常危险,极易燃烧。作为电影修复,最重要的一点是把它们恢复到最好的状态。很多人以为,修复这些影片只是用PHOTOSHOP改一下,或者做数字化,实际上数字化是作为最后一步。BFI现在在进行一个非常大的项目,就是修复希区柯克拍摄的9部无声电影。希区柯克可能是英国最著名的也是最伟大的电影导演之一,其著名作品包括《精神病患者》、《迷魂记》和《鸟》等等。”
他说,即使在英国,也很少有人知道希区柯克拍摄过无声电影,“比如我们修复的其中一部电影《欢乐花园》,一共有5个版本的胶片,技术人员比较其中的4个,一帧一帧地比较,找到最好的素材。在找到最好的素材之后,我们把它洗印出来,然后再进行数字化。我们最近修复的几部非常早期的影片,包括1903年的《爱丽斯漫游奇境》、1948年的《雾都孤儿》,有些人可能觉得很惊讶,这个电影的色调是粉红色的。其实在1920年代就有很多的电影胶片经过了染色,但在五六十年代的时候开始分解了,又从彩色变成了黑白。”
“我们在修复的时候,很重要的一个工作就是观看这些早期影片,然后尝试找到当时的记录,记录这个影片有些什么样的色彩,从我们修复的版本就可以看出来有些镜头当中有12种颜色,非常美丽,就像教堂的染色玻璃。”他还透露,BFI会委托一些非常著名的音乐人为这些电影重新创作配乐,然后在电影的放映活动中现场演奏这些音乐。“希区柯克拍摄的最后一部无声电影是《敲诈》,这些电影有些是在大英博物馆拍摄的,我们会在大英博物馆放映电影,馆外有交响乐团伴奏,大家可以看到电影里面的场景,然后同时也看到这个建筑本身。”
BFI最近成立的一个网站,是跟BBC的电视部门合作的,包括不少关于英国历史的纪录片,大约有100部,涵盖了从1930年代到1960年代拍摄的片子,影迷可以免费在网上观看。
名副其实老电影
罗宾?贝克表示,BFI的电影资料馆中还有一些是旅游纪录片、家庭自制片,还收藏了很多中国的电影。实际上在1980年代,在伦敦的中国大使馆就向他们捐赠了600部中国电影,但是关于中国人拍摄的非常早期的电影并不多见,他们是世界上唯一收藏这些电影的机构。“有一些拍摄得非常早,在电影刚刚出现的时候就拍摄了,还有一些关于伦敦的电影是拍摄在维多利亚女王执政的时候,她死于1901年,所以大家可以知道这些电影的年代有多早。有4部电影是在清朝末年拍摄的,还有一部是1901年的,还有一部是1908年的,还有一部是1910年的,这些早期的电影有很多都是旅行纪录片,当时全世界对于电影的出现都感到非常的激动,特别是英国和法国的电影公司,就派摄影团队到世界各地拍他们认为很漂亮的风光,他们所拍摄的片子被当时认为是很具代表性的描述中国的电影。比如:大家会看到留辫子的男子在理发店理发,还有一些做手工艺的。很多拍摄的对象是当时的穷人,而不是富人,不管表面上看起来多么的直白,这些电影的背后都具有某种政治意义。”
他特别展示了4部1923年拍摄的新闻纪录片,是由英国的一个新闻电影的公司所拍摄的,它所记录的就是当时在上海发生的白色恐怖事件。“我们要记住这些电影都是从英国的视角拍摄的,是为了在英国放给英国的观众看,这里面还会涉及到英国的军队,在海外保护英国的经济利益。我个人很喜欢的一部家庭自制电影,是一个叫温树家(音)的中国人于1920年到1930年间在英国拍摄的。这些电影的质量本身并不是太好,却有非常美丽的外滩的镜头和对上海的记录。”
电影史话献礼电影节
英国文化协会这次推荐给中国观众的是他们精心收藏的一系列风格迥异的英国电影佳作,以及这些影片叹为观止的幕后故事。其中一些影片是初次与中国观众见面,包括1900年到1939年间100多部由英国和其他欧洲电影人在中国拍摄的影片。通过早年的旅行片、新闻纪录片以及家庭电影。
此外,上海外滩美术馆还放映了《电影史话》(The Story of Film, An Odyssey)。这部长达15小时的影片引导观众探索史上最伟大的一系列影片,了解世界电影不断开拓创新的历史,以及电影产业在过去120年的发展历程。影片拍摄地跨越六大洲,历时5年,所记录影片多达千部。从默片开始,影片娓娓讲述好莱坞的崛起,璀璨巨星,俄罗斯、日本、德国、法国、意大利、英国、斯堪的纳维亚和美国的电影艺术革命。电影改编自马克?卡曾斯(Mark Cousins)的获奖同名著作,讲述历史事件对电影人创作的影响,以及电影人与电影人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的。
《投资者报》记者 蔡臻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