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世界500强 传递“微创新”的力量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实体经济,APEC,中小企业,创新
  • 发布时间:2012-07-03 10:17

  6月22日,第四届APEC中小企业对话世界500强财富论坛在四川成都闭幕。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作了“让实体经济的根基更加坚实”的主题演讲。

  辜胜阻认为,从国内经济形势看,实体经济的要素流失严重,中小企业生存困境加剧,经济最重要的任务是处理好稳增长和促转型的关系,只有让实体经济的根本更强,才能摆脱经济危机带来的影响。

  作为第七届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流暨展览会的主论坛,本次APEC中小企业对话世界500强财富论坛以“创新和传承”为主题,约400多位来自亚太地区各经济体的世界500强及跨国企业高管、知名专家学者、中小企业、政府机构代表及海内外各界精英代表出席了论坛。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农工党中央主席桑国卫,中共四川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奇葆,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中共四川省委副书记李春城,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崇禧,中共四川省委常委、秘书长陈光志,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刘捷,全国人大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朱宏任,及出席第七届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流暨展览会的部分省市主要领导参加了论坛。

  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甘霖主持了论坛开幕式,中共四川省委副书记李春城、印度尼西亚地方代表理事会主席伊尔曼·古斯曼(H.E.Mr.Irman Gusman)、美国纽约州中小企业发展中心总署署长詹姆斯·金(James L. King)分别致辞,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就中小企业发展等问题做了主旨演讲。

  与此同时,水井坊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柯明思,香港卫视国际传媒集团董事局主席高洪星,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投行部董事总经理王曙光,软银中国主管合伙人宋安澜,中国国际期货有限公司总裁陈冬华,以及来自中孚石油、用友软件、太极集团、渣打银行、四川长虹、联东集团、易观国际、优势资本等优秀企业代表,悉数参会。

  论坛以关注时下最核心的热点问题,围绕“强化实体经济,重振实业精神”、“云时代:信息化应用”、“微创新的力量”、“绿色产业的驱动力”、“问诊小微企业的‘钱程’”等话题展开讨论,探讨如何强化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的技术协作和配套对接,加快结构调整,提升整体产业链水平。

  毋庸置疑,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小企业对国家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愈加凸显, 对区域经济走势的影响力日益增强。论坛的举办,为亚太地区的中小企业和世界500强跨国公司搭建了有力的沟通与合作平台,也为500强企业提升区域影响力、进一步了解和开拓中国市场提供了良好的渠道。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在主旨发言中,对中小企业的创新做了如下阐述:目前,在中国,占企业总数99%的中小企业,提供了全国约65%的发明专利、75%的企业技术创新和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已成为促进我国科技进步的重要主体和生力军,在信息、生物、新材料等高技术领域,包括信息咨询、现代物流等新兴行业,中小企业的创新十分活跃,大量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和新商业模式源自中小企业,令中小企业成为改善和提升传统行业、培养和发展战略性产业的关键担当者和重要之所在。

  针对大小企业的合作创新,苗圩指出,大企业是引领者,中小企业是重要的担当者,工信部也将从五方面着手推进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提高企业素质和抗风险能力。

  一是着力提升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继续实施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和建设计划,加快完善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型体系。二是着力推进中小企业的结构调整,加快技术和产品的升级换代。三是着力推进技术成果的转移扩散和应用。鼓励信息技术企业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化的应用平台。四是加快对中小企业的创新服务,实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推进战略。五是着力加强中小企业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论坛中,多位成功企业代表分享了“微创新”的经验。英特尔中国区董事总经理黄节以集成电路的翻新的摩尔定律为例,引出对微创新的两个含义,一是不停地的创新;一是越做越小,越做越微小化。

  积累即是质变过程。在黄节看来,创新首先需要企业投入,在更新换代的问题上,即便是在经济糟糕期,如2008、2009年的金融危机中,英特尔也从未减少过企业投入。“为未来投资,不怕别人复制,现在能跟得上英特尔摩尔定律的厂商也越来越少。”其次是员工负责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恰恰是实现其价值的机会,而一个擅长复制文化的企业,永远只是一个复制的企业,一个追随者。

  水井坊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柯明思表示,微创新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其核心是人才的重要资产,即一个有能力的团队,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

  从自身出发,柯明思给中小企业家们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选择真正的领袖,确保在不同的部门掌握所需的资源,拥有决策权利,承担不同的责任;二是确立管理层激励措施,明确目标和期望效果,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建立一个学习型结构,进行培训,如水井坊开办“水井坊学院”,进行一些领导力和管理层相关的培训等,也给员工失败的机会,研究错误,在学习中不断尝试;四是在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灵活选择不同的思维模式和商业模式去适应当下的发展,管理下一阶段的增长。

  而在星巴克中国区总裁王静瑛的眼中,创新是运用一种新的方式来发展合作伙伴,并激发员工的执行力,促进“家庭内沟通”,急速传递前端产品概念,将所有人联系在一起。创新服务上,王静瑛建议借助社会数字媒体,注重于客户的互动,这不仅可以严肃、直接地接纳意见,反馈信息;也打破了传统的企业-客户沟通方式,利用网络的低成本平台为企业宣传产品与技术,保持与客户紧密联系。

  “也许你可以随时随地开一个咖啡馆,但却难以模仿星巴克的价值、文化和信条,特别是我们对客户的信条。”王静瑛对于星巴克在社会责任担当中的出色表现充满了信心,“真正以客户为本,大胆地承担风险。星巴克也冒过很大的风险,才有了这样的地步;我们经历了许多失败,也经历了许多成功,要这样做是因为每天都在创新,为了实现目标,不畏惧,也更多地关注客户的需求。”

  那么,面对市场挑战和转型升级,中小企业家应如何应对?参会成功企业高管在分享各自的国际企业从事经验中表达了一个共同的观点,即行业变化快、机会多、挑战大,没有天生的大公司,亦没有永远的领先,众多国际500强企业在进入中国之初,均是从零开始,经历过一些剧变,在几年内发生变化,其最初发挥作用的模式可能只是极少的一群人,而关键之处就在于集中精力,应对商业市场变化,不断地实现能力和价值。

  《投资者报》记者 占昕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