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偏袒,不逃避
家族企业是否都会面临掌门家族的内部权斗,尚不能定论。但现实中的一些案例,不得不让我们思考在可能的权斗中,当家族企业城门失火,身处其中的职业经理人,应当采取怎样的应对策略,既帮助企业排除危难,又帮助自己解除困境。
利益分配引发冲突
家族企业中掌门家族之间的权斗,其核心是利益问题。之所以因利益发生权斗,与其制度安排、规范管理、文化建设有很大关系。当然还会与家族掌门人自身素养有关。素养高(领导力强、胸怀大、公信力高)则矛盾少;反之,矛盾多,甚至权斗就有可能发生。
康铭特公司(化名)是一家年销售额19亿元的制造型公司,1998年成立,2005年公司谋求上市,2006年进行股权改制。改制后,掌门家族之间产生较大的矛盾冲突。冲突双方是家族掌门人与其堂弟。两人均为创始人,掌门人担任公司董事长,其堂弟担任总经理。创业时设定的股权结构是两人持股,董事长占70%,总经理占30%。改制后公司股东增加到近50人,其中高管层7人,持股超过65%,其他股权为中层管理者、核心技术骨干等持有。
产生矛盾冲突的核心原因是:因其中的一名技术副总H持股接近总经理,造成总经理对董事长的不满和怨愤。总经理的还击办法就是,两人矛盾严重时,几乎不参加公司内部的重要会议,即使勉强参加会议,也基本上是阳奉阴违,不执行或打折执行会议决议,导致公司内部人心惶惶。公司中层对高层决策者之间的矛盾,猜测颇多,担忧颇多。职业高管们更是忧心忡忡。总经理为什么会不满这样的股权安排?
后来透露的消息反映了总经理当时的心态,他认为董事长通过对技术副总与他相近的股权安排,达到了拉拢核心成员,限制总经理权威的目的。之后的调查发现,这种猜测是不存在的。技术副总的价值和威信是得到公司公认的,对公司未来会发挥重大作用,董事长的安排完全出于公司大局需要。
从容应对,化险为夷
在本案例中,掌门人之间出现激烈的矛盾冲突时,高管层没有一个人选择退出,选择躲避。尤其是技术副总H作为主角之一,积极与董事长沟通,表示如果自己的股权不便再进行改造,他愿意私下约定将其中一部分股权分红权转让给总经理(尚不论这种做法是否可行,但其胸怀值得欣赏),但这个心愿没能得到董事长同意。
行政副总L则在各方之间“斡旋”协调,缓解矛盾。L在公司工作多年,与家族成员的关系非常好。他召集家族成员,包括公司内部工作和公司外部工作的,共同来处理这个问题。L希望他们能站在公司的立场,从不同的视角去客观看待公司的发展问题。尽管大家的视角不同,但家族成员共同认可的是,公司从创立起,董事长、总经理和职业高管们就一起共事了,同舟共济了多年,没有解不开的结。关于股权引发的激烈冲突,无非是技术安排的问题。如果安排不合理,可以再调整;如果法律层面不便调整,可以通过其他方面来补偿,让大家心理平衡。
此外,L还借助了第三方来做必要的协调,让大家听取外界专家的专业意见。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大家也都认可了董事长所做安排的合理性。由于总经理和董事长是家族成员,但是技术副总不是,所以股权始终是牢牢掌握在家族成员中。但均衡的安排方式,无非是告诉大家,公司需要更多的职业高管。而且这是一个以技术为导向的公司,如果不重视技术是有问题的。
据总经理后来介绍,他很感谢职业经理人帮助他摆脱了困境,尤其是心灵上的困境。
不偏袒不逃避有担当
职业经理人身处权斗环境中,是非常被动的,也往往会成为受害者,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由于家族权斗,职业经理人无法正常工作,职权行使必然受到影响,不仅耽误工作,其职业形象也会受到影响;其二,直接收益受到影响,公司经营受阻导致收益下降,进而“殃及池鱼”;其三,职业经理人职业心理安全必定受到严重影响,给其未来择业或者创业产生障碍。
因此,当职业经理人不幸陷入家族权斗时,应当冷静应对。至少应坚持以下原则。第一,不做偏袒者。出现家族权斗,最忌讳帮派出现。职业经理人若不能站在公司利益角度思考和行动,任何劝说都毫无意义,甚至是十分有害的。第二,不做逃避者。案例中的职业高管的行为是值得推崇的,他们没有选择逃走,而是留下来协调和“斡旋”。若一开始触及家族权斗时,就思考如何全身而退,虽无可厚非,但决不是优秀职业经理人的做法。第三,勇做担当者。家族掌门权斗,往往掌门家族矛盾双方是身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公司受到的危害是巨大的。这种情形下,职业高管们若能各司其职,能够主动弥补“权斗”可能带来的决策、管理“真空”,对企业是件幸事,对职业经理人更是一种修炼和提升。
职业经理人的职业修养和职业高度,取决于其在企业中的责任大小,取决于其在企业中面对各种矛盾,尤其是掌门家族发生“权斗”时的作为。身处险境中,职业经理人保护自己最好的办法不是退,而是有礼有节的进。一个优秀职业经理人,是能够在掌门家族权斗时扮演调解人的角色,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化解危机。
* 作者系家族企业研究专家
■ 文 / 郑敬普*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