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执行有争议的战略?

  • 来源:经理人
  • 关键字:职业经理人,战略
  • 发布时间:2013-01-25 16:20

  开拓新市场的压力,可能毁掉你心中的万里长城

  身为职业经理人,最大的挑战莫过于执行一项老板极力推行但多数人质疑的新战略,比如开展新的业务,开拓新的市场。开发新市场的难度足以让你焦头烂额,但老板的期许和众人的质疑,也可能毁掉你心中的万里长城。

  我所在的公司,是一家发展非常快速的互联网企业,为企业提供中高端人才招募等服务。在深圳耕耘2年后,公司希望加快商务社区的覆盖广度,老板提出更有挑战的目标:首先要在上海开设分公司,进一步拓展人力资源服务的相关业务。当这一战略在会议上讨论时,引来多数人的质疑和反对,如不够了解上海市场、难以适应上海的地域文化、公司根基不稳、业务太新等等。但出于对企业长远发展的规划,开发新市场势在必行,老板放出来讨论是为新战略把脉,观察众人的态度,探讨战略的可行性,寻找能够扛起这份责任的执行人。作为全国市场总监,肩扛这份重担的压力可想而知。

  逆转不利局面

  公司新战略执行的第一个问题一般是:思想如何统一。思路决定出路,没有思想的统一,更谈不上过程中的执行。

  新战略遭到多数人的质疑和反对。作为执行人,我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安抚大家的情绪,让大家有一个消化和理解的过程,择日再讨论和确认。但一方面,执行人必须对老板有个交代,因为老板既然提出来了,就不是要简单的讨论,而是要看到战略的执行方案,以及相关部门的通力合作。

  所以,我紧接着要做的事就是,和几个关键部门的负责人做深入的沟通和确认。我认为私下沟通的方式为佳,这样可以尽可能地让大家知无不言。执行新战略好比做大蛋糕,大家的目标和愿景是一致的,只是怎么做大蛋糕,大家的意见不是很一致。

  如何做大蛋糕,收益和风险肯定要同时考虑。这里面会出现不同的声音,员工考虑风险为多,因为他们是具体执行人;老板考虑收益为多,因为新战略要为公司创造财富,否则就不会被提出。但实际上,执行人在统一思想的工作上,应该引导员工多考虑收益,这样他们才能更加积极地思考和行动;同时提醒老板要更加谨慎,因为新战略事关重大。

  通过沟通和搜集,一个关于新战略是否执行的决议就已经很明确了。首先是要不要做,为公司长远发展计,开发上海市场势在必行;其次是能不能开,以公司的人财进行预算,也没有问题;第三是怎么开,我们罗列了各种风险和顾虑,与各个部门进行逐条沟通,他们表示基本上可以接受。最后是集体会议,老板详细全面地阐述战略的背景、来源等问题,基本上公司整体保持了思想上的统一。

  很快,公司从外部聘请了一位职业经理人,负责上海分公司的运作。然而,波折才刚刚开始。

  寻找最佳担纲者

  这也是“激进派”执行人面临的第二个问题:如何有效执行战略。历经千辛万苦,逆转了众人反对的局面,但是执行中的各种波折才是最大的挑战。

  分公司总经理初来乍到,她身后是多家大公司任职的辉煌履历。老板抱以厚望,包括我在内的管理层都是抱以支持的态度。然而,从成熟的大企业到创业型企业,面对完全不一样的工作方式和企业文化,加上对公司各方面的情况掌握不够充分,不到两个月,新聘总经理便以个人原因辞职。

  显然,短期内外聘合适的人才非常困难,因为外聘人才如不能认同企业文化、匹配老板风格,即使拥有超强的能力素质,也很可能难担重任。在当时的管理团队中,一方面我对公司比较了解,人际关系相对熟络;另一方面在经历和能力方面相对符合,所以临危受命,兼任上海分公司总经理。

  向“保守派”要资源

  上海公司开发的是新业务、新市场,一开始最困难的问题是没有人,没有资源。这里说的人,不是普通的员工,而是能够共同“开辟新市场”的伙伴,但这个伙伴很不好找;其次,能有多少资源投入到这个市场,将直接决定成败,毕竟市场有其客观规律,没有投入的产出肯定也是有限的。说到底,首任总经理的退缩也是因为这些困难。这些困难不可怕,最重要的是如何从“保守派”那里争取到资源。

  第一,要到人力。我很快与老板沟通,想将总公司的HR经理借调上海几个月,目的很明确,即借助他多年的识人用人经验,组建一支上海的创业团队,而且要效率和质量双保证。

  为什么要借调他?一方面我们熟悉,容易配合,另一方面他的专业能力也是受广泛认可的。但这样一来就会打乱HR经理的上司的工作计划和工作安排,所以让老板出面调动资源,而我依然从侧面打人情牌,事情得到了顺利的解决。

  第二,要到资源。这是关乎分公司生死存亡的大事,也是我最不想做但是不得不做,而且要做就得尽最大努力的事情。分公司真金白银的市场投入,只能和老板沟通,需要拿出一个完整的方案。通过对市场的综合了解、研究和分析,结合个人的经验和判断,方案分析了分公司的投入产出比。对老板而言,只要是有理有据的资源请求,一般没有问题。

  而第二块资源,即各种软资源,争取的难度较大,比如公司的品牌活动、宣传报道在哪里进行,由哪个公司负责。经验告诉我,争取这类资源,前提是师出有名,能为分公司和该资源所在部门获得双赢是关键,如此才能调动这些资源为你服务。

  经过争取一定的人力和资源,分公司的运营很快有了成果。管理上,现有团队得到了更好的梳理,一周之内还组织了专场招聘会,大面积地进行候选人的甄选,积累了一定的客户资源。这次进入到上海的团队,大部分至今还在为公司服务,这为分公司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资源方面,通过老板和其他资源部门的支持,上海的当季投入并不小,但在当年最后一个季度,上海的综合业绩表现是最好的。

  ■ 文 / 刘晓东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