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潮歌 我比任何人想象的都忧郁
- 来源:英才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王潮歌,又见平遥,印象武隆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3-04-24 09:10
黄土、青瓦,午后的平遥古城西风骤起。
西风过处,黄土被轻轻剥离,朦胧的地平线上露出青色的屋瓦人家。曾经,这些大院里上演过一幕幕先辈的故事。
这是《又见平遥》总导演王潮歌对沙瓦剧场设计的演绎。
走入剧场内搭建的平遥古巷。灯光明灭中,镖局、票号、牛肉铺、怡春楼……思绪被街景拽回历史,让人恍惚。
街巷一角,王潮歌坐在桌旁。一袭黑衣,身材略显瘦小,安静的眼神深处,透出奔放的野性。
在执导了一系列舞台剧后,2003年,王潮歌与张艺谋、樊跃组成导演界的“铁三角”,共同开创了中国山水实景演出之先河。10年间,他们推出了《印象刘三姐》、《印象丽江》、《印象武隆》等七部作品。
十年“印象”后,王潮歌又创了新的演出品牌——“又见”。这一次,从编剧到导演,她一肩全挑,而《又见平遥》之后,《又见五台山》也已进入了实施阶段。
两千年不死的原因
张艺谋没有出现在剧目单上,以往他总是担任总导演或者总策划头衔。
“‘铁三角’没有散。”王潮歌解释说:“在这个系列里,我们三个希望有所分工,这被称为‘体力分配’。比如,这次是我的主场,他们就在家休息或是忙自己的事。下次他们主场,我也可以偷闲。毕竟做实景演出十年了,我们都累了。”
三位导演开创的“印象”系列成功演绎了南方山水与当地住民的天人合一,“此后效仿特别多,现在很多人都在做山水实景演出”。而相对于南方,北方旅游区由于先天条件不足,较难推广实景演出。
没有了生活其中的主人,遗忘掉他们的劳作与离合,再喧嚣的遗迹也只是死城。“已经有的就放在那里吧”,王潮歌要创出适合平遥的新东西。
大概一年半前,王潮歌开始了《又见平遥》的创作,当然那时候她也不知道这个作品系列最终会被命名为“又见”。关于晋商,《乔家大院》、《白银帝国》等影视作品已颇有涉及。“我要从平遥人的血脉切入,让平遥两千年不死的原因浮现出来。”
“我是希望今天的中国人,能够静下心来好好想想我是谁?我的家乡在哪里?我祖辈是干什么的?他们给了我什么样的血液?”王潮歌说她特别想借此探讨的其实是现实问题:一个人为什么不爱自己的家乡,不爱自己的父辈,为什么要移民,为什么那么多埋怨……
在《又见平遥》的媒体见面会上,王潮歌说:“我特别想让大家看完戏、走出剧院时,抬头重新看看那高高的老城墙。为什么设计剧场时,我要往下挖六米,就是要表达对这座千年古城、对祖宗的敬意。我们要对自己产生满意,而不是对我们的钱产生满意。如果我们对自己满意,对自己的长相、父母、出身、家乡、血脉都满意。那样的人一定是最漂亮的,因为你很自信。”
十年再不清楚就太笨了
在王潮歌身上,疯狂与理性总是激烈对峙。采访中,她戏称自己是“雌雄同体”。
尽管做“印象”已经十年,可谓经验丰富、驾轻就熟,但《又见平遥》的大胆创新还是让王潮歌心里没底。“有一段时间,说话时我的眼睛都不敢看人,不敢想明天是死是活,觉得或许悬崖边上迈一步我就摔死了。”
其实,这种情绪与自信无关,而是性格使然。“表面上我性格很开朗,很直接。但是真正就性情来说,我比任何人想象的都忧郁。”她常常躲开迎面走来的熟人,不管跟这个熟人关系好还是不好,总之,为了逃脱一次打招呼,她愿意躲避任何人。
王潮歌告诉《英才》记者,与媒体塑造的“孙二娘”形象相反,她经常几天足不出户,在屋里蓬头垢面的捧着一本书。更不喜欢热闹,即便现在,她也不去卡拉OK、迪厅这些场所,更滴酒不沾。
“我的生活观念还是挺传统、挺女人的。出差时,我就把丈夫、女儿、父母一块带过来。等我飞回北京,再把他们带回去。每次出差都是这样。”
王潮歌的丈夫徐东是她大学时的班主任。在王潮歌的美色、才华和聪明的“引诱”之下,成为了她情感的俘虏。“老公是如来佛,我是孙猴子,永远都跳不出他的手掌心”。王潮歌觉得,自己就像丈夫眼里的大孩子,无论做什么都能得到他欣赏的目光。徐东则这样评价王潮歌:“她是个收藏男人思想的人。”
这里所指的“男人”当然包括张艺谋。王潮歌曾把张艺谋比作一头老虎——有王者风范,平时不出击,一旦饿了,就必有动物被伤。
“跟张艺谋在一起工作压力会很大,因为他就像高山一样让人仰望。要想跟他一样高,只有使劲攀登。”十年来,这种不服输、这种较劲儿,反倒刺激了王潮歌的成长。
但是,王潮歌并不认同这种说法:人生需要不断遭遇贵人或敌手,才能成就自己。他一直坚信:人应该按自己心中的方法走。人生中一定会遇到不同的人,但是一个人的性格、命运不可更改。“没有人可以改变我。我生命中的每个人对我都有分量,但还没重到足以改变我。”
这一次,单枪匹马、按自己方法走的王潮歌,为找到满意的感觉,前后邀请观众做了17场观演,“每天都在修改剧本”。找不到灵感的她要命地绝望,直奔商场买漂亮衣服。这也是她的最大爱好。买衣服时,王潮歌常常能灵光乍现。
试演中,很多观众含着眼泪看完。王潮歌心中的石头这才算落地。“我现在牛的不行,问什么都没问题,已经太有底气了。”她告诉《英才》记者,目前《又见平遥》已经开始有了销售收入,这更增添了她的自信。
“印象”演出给当地直接提供数百人的就业机会,并有数万人从演出的周际效益中获利。其中,仅《印象丽江》就在2012年接待
观众200万人,收入超过4亿元。“最近的《印象武隆》,只用半年,观众已经突破40多万人。”
但毕竟,在苛刻的目光中,叫好与叫座并不总是一同到来。《又见平遥》的票房表现能否延续甚至超越“印象”这是外界关注的。
面对疑问,王潮歌解释,“实景演出确实不太适合北方,但像‘又见’系列这样的剧场演出适合于任何地方。现在,已经有大约150个城市向我发出了邀请。”
“我现在对剧场演出的态度甚至超过了实景演出。因为实景毕竟只能在晚上。但在剧场,可以不停地循环演出,从早晨一直到晚上。”
关于其他媒体也一再追问的“张艺谋去留的影响”,王潮歌的回答语带机锋:“观众的欣赏水平逐渐提高,不会因为有艺谋导演就一定看或者一定不看。总之,我对商业逻辑一点儿不担心。毕竟我做这个事已经十年了,十年时间再不清楚能不能做,我就太笨了。”
文|本刊记者 赵福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