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价药:患者喊你回归市场

  • 来源:家庭医药
  • 关键字:低价药,药荒,药企,药品
  • 发布时间:2014-06-09 12:25

  国家发改委近日宣布,为鼓励药企生产低价药的积极性,减轻患者使用高价药的负担,国家取消283种低价西药、250种低价中成药的最高零售价,生产企业可在西药费用日均不超过3元、中成药日均费用不超过5元的前提下自主定价。

  何谓日均费用控制?即,无论患者是在零售药店买药还是在医院开药,假定服用某种西药片剂1天3次、1次2片,1天就是6片,零售价格1片是0.2元,6片就是1.2元。那么,该药的日均费用1.2元就符合日均费用不超过3元的标准。

  业内人士表示,此举有望解决因招标采购定价过低致小品种低价药消失或短缺,患者无奈只能用高价药的问题。

  国家发改委同时要求各省区市在2014年7月1日前,向社会公布本级定价范围内的低价药品清单。

  这些年“消失”的低价药

  近年,各大药企在政府药品招标采购中恶性竞争,部分纳入医保范围的低价药招标价格远远低于生产成本。而原材料和劳动力价格的接连上涨,使得一批低价药被厂家限产或停产。根据此前在医药药品招标中,最低报价者中标的“游戏规则”,报价最低的药企在低价药的竞争中胜出,但却往往很难保证供货。

  根据此前媒体报道,近年不少低价药在这样的背景下处境艰难。其中,治疗甲亢的常见药甲巯咪唑片(又称他巴唑)在部分地区出现“药荒”问题,有的城市甚至“一盒难求”,最终逼得发改委等多部门联手出台措施保障市场供应。

  此外,药企停产低价药的新闻近年也屡见报端,如神威药业停产双黄连注射液、藿香正气水等知名低价药。不过,这些药即使大药厂停产,也有其他厂商生产这些药品。但是,像非那根、回苏灵、维脑路通、七珍丹这些老百姓曾经耳熟能详的廉价药目前已经很难在药店找到。

  国家发改委方面对此表示,相对于高价药品而言,低价药品盈利水平比较薄弱,消化成本上涨能力有限,对成本变动比较敏感。近年来,在成本上升的同时,由于招标降价以及零售限价不能灵活调整,企业生产供应低价药品的意愿下降,医院缺乏使用积极性,导致一些低价药品出现短缺、甚至断供情况,影响了临床用药需求。这在消费者看来,就是一些便宜、好用而且使用了多年的低价药,渐渐在药店难觅踪迹。

  为保障低价药品生产供应,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已联合印发了《关于做好常用低价药品供应保障工作的意见》,从生产、流通、价格、招采、使用等各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改进低价药品价格管理方式是其中一项重要措施,将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调动企业生产供应和医院使用低价药品的积极性,满足临床用药需求;有利于抑制高价药品不合理使用,优化临床用药结构,降低医药费用总体水平。

  取消限价后 药价会普涨吗

  取消低价药品最高零售限价后,会不会增加老百姓负担?

  国家发改委表示,低价药品大多是生产企业众多、竞争比较激烈的药品,放开最高零售限价,市场实际交易价格不会出现普涨现象。与此同时,有关部门将针对低价药品进一步完善招标采购政策,确保通过竞争形成合理价格。即使一些药品因原辅材料上涨需要调整零售价格,由于有日均费用控制,价格变动也是可控的,而且对低价药品报销标准比较高,基本不会增加患者负担。

  此外,一旦发现低价药品价格变动频繁或变动幅度较大的,价格主管部门将开展专项调查,重点监管企业不合理提价行为。与此同时,鼓励社会各界对医药价格违法行为进行举报,价格主管部门将依法严肃查处。

  药业有关人士也认为,低价药提高使用量,会一定程度地减少高价药的使用,对降低患者就医费用、减轻医保部门负担形成利好。而且,这项政策改变的是药品的定价方式,使药品价格更多由企业生产成本与市场供求关系来决定,对保证低价药品的质量安全是有利的,患者也能够用到更多质优价廉的药品。

  政策好,还需执行得力

  那么,此项新政是否能彻底改变低价药难买现状?

  因患关节炎而长期服用消炎痛等低价药的王女士在得知有关低价药的新政后,更关注的是今后能不能更容易买到自己想要的低价药。

  8年前,朱女士开始在医生的建议下服用一瓶才几块钱的消炎痛,发现这药对自己的病症起到较好的缓解作用。不过后来她发现,买到这种低廉的药品变得越来越困难,无论是在医院还是药店都不容易买到。她希望,此次出台的低价药新政能改变买不到低价药的现状。

  此次出台的新政是否能改变这一现状?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医药人士表示,会起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作用。发改委此举意在引入部分市场机制,把市场机制和价格调控结合起来。但最终低价药是否能够满足市场需求,还得看药企和医院的意愿,以及国家的相关配套制度。如果药企仍然赚不到钱,是不可能愿意赔本赚吆喝的。这项政策要切实发挥作用,还有赖于国家相关制度配套和各地遵守执行作为保障。如果相关政策能够尽快配套出台,将促进各级政府落实好这项政策,鼓励和保护企业、医疗机构生产、使用质优价廉药品的积极性,让患者受益。

  编后 国内医药市场低价药逐渐退出,除了生产者觉得无利可图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以药养医”。本来用几角钱1支的青霉素就可以解决问题,就因为医院可提“回扣”太少,医生更愿意选用单价高达数十元的头孢类药物。

  可见,要改变低价药“叫好不叫座”问题,还需加快医改,让医院愿意采购、医生愿意开方。当前尤应加快推进医保付费方式改革,提高医疗机构主动节约成本、控制费用的意识,调动其优先使用低价药品的积极性。药品采购也应增强医疗机构的参与度,以优惠价格鼓励医院批量采购低价药,以优质服务确保低价药配送及时到位。

  为避免低价药因利润过低影响企业的收入,以致不愿生产,药店和医院药房不愿进货,能否以政府采购的形式,既保证企业和医院有利可图,又不影响市场供应,让利于民,是值得政府考虑的问题。

  □本刊编辑部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