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天降”脑梗塞

  • 来源:家庭医药
  • 关键字:脑缺血,脑梗塞,瓣膜病,吸烟
  • 发布时间:2014-06-09 13:04

  最近,老王不知怎么了,右手好几次失去控制,打碎了碗,拿丢了筷子,走路也不稳,还有些口吃,不过都在几个小时就好了。医生说他这是脑缺血,说他有发生严重中风(脑梗塞)的危险。

  可老王自己不承认,“我血压不高,没有糖尿病、血脂异常,不抽烟,不喝酒,也不肥胖,乐观,喜欢锻炼,甚至连感冒都没有,怎么会中风呢?”反而怪医生是为了让他多检查,多花钱,所以拒绝进一步检查治疗。

  直到这次发作,症状更重,出现半身不遂,且两天多不好转,医院多种检查诊断为隐源性脑梗塞。因为找不到栓塞的来源,只好加上“隐源性”的前缀。

  后来经过大会诊,又做了经颅多普勒(TCD)检查,医生才发现老王的心脏有隐蔽的缺损——卵圆孔未闭,那里是产生栓子的来源。这下可惹急了老王家人:“他几乎每年都做体格检查,心电图、超声数不清做了多少次,怎么都没说他有先心病,这缺损是怎么长出来的?心脏的缺损怎么会引起脑梗塞?”

  所谓隐源,原因隐蔽

  隐源性脑梗塞,是由不常见的隐蔽性致病因素导致的脑梗塞。脑梗塞又叫卒中或中风。这些年来,人们对中风有了比较多的了解,知道了一些常见的可能引起中风的危险因素,诸如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颈动脉狭窄、心房纤颤、先心病、瓣膜病、吸烟、肥胖等。

  但是,还有一些以往很少听说,就连医生也往往想不到的病因或疾病,也被发现与脑梗塞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或者说是导致脑梗塞的直接原因,比如:卵圆孔未闭、主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夹层、某些紫癜症,甚至偏头痛和鼾症,也可能引发脑梗塞。

  就因为这些因素有一定的隐蔽性,不容易查出来它们导致脑梗塞的直接证据,很难作出判断。目前,就把这类难以查找到原因的脑梗塞叫做“隐源性脑梗塞”。

  隐源因素多

  脑梗塞的发病虽说复杂,但说白了,其实质不外乎是局部脑动脉内有血栓形成或者是外来的栓子栓塞了脑动脉。所以,探索脑梗塞的危险因素,就是要查找促使血栓形成的因素和动脉中栓子的产生根源。目前认为比较隐蔽的危险因素还有——

  主动脉粥样硬化 包括颈动脉粥样斑块破裂,斑块中脂质核心内的组织因子释放出来,激活血液凝血系统,可诱发血栓形成,再加上脱落斑块形成小栓子,即可引发脑梗塞。

  动脉夹层形成 动脉夹层是指血液通过损伤的血管内膜进入血管壁各层之间导致的血管壁层次之间的分离,形成壁内血肿,从而在局部造成管腔狭窄或血栓形成,如果夹层发生在颈部动脉、椎动脉,脱落的栓子就成了导致脑梗塞的重要原因。

  异常凝血性疾病 如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以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神经系统症状、发热和肾脏损害(五联征)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该症本身治疗不当死亡率高达90%。它还潜伏着脑梗塞的危险因素,即在于血小板聚集消耗性减少、弥散性血栓性微血管损伤以及微血栓形成等都可导致脑梗塞。

  法布里病或称α-半乳糖苷酶A缺乏病 因其可引起糖鞘脂代谢障碍,而致使酰基鞘氨酸己糖苷在组织中积聚而发病。血管角质瘤或糖鞘脂类沉积是导致脑梗塞的原因。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现在认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加速血管壁病变(动脉粥样硬化),动脉样硬化血管壁、管腔狭窄和血栓形成是脑卒中最主要和基本的病因,是脑梗塞的一个新的独立危险因素。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由于缺氧和高碳酸血症可导致交感神经活性增强、脑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脏负荷加重、心脏收缩力降低,促脑血流量减少、红细胞增多、血黏度增高、缺氧,使血小板聚集性增加,血流变缓等而引起血栓形成。目前已证明本病是脑卒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偏头痛导致缺血性脑卒中 近年来,随着磁共振技术的普及,偏头痛相关脑梗塞的病例报道逐渐增多。缺血性卒中的0.5%~1.5%,与偏头痛相关,而年轻脑梗塞患者中,这一比例可高达10%~14%。研究发现,偏头痛相关脑梗塞患者的颅内血流变化以增快为主,且多存在大脑后循环的脑血管痉挛或痉挛性狭窄表现,以及伴随一系列血管、神经、神经递质及免疫机制的变化,在偏头痛相关脑梗塞发生中起到重要作用。

  做好预防

  不过,即便有这么多的隐源性因素,脑梗塞也并非防不胜防。做到以下几点,可有效预防脑梗塞:

  (1)基本预防。控制三高症(高血压、高血糖、有害血脂高),积极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禁烟,忌酒,低盐饮食,注意锻炼,控制体重,避免情绪激动,保证睡眠,等等。

  (2)定期体检。这样可以尽早发现脑梗塞少见病因的蛛丝马迹,如贫血、血小板减少、血黏度增加、易凝血、皮肤出血点、肝脾大、黄疸、尿少色深等,进一步查找发生症状的原因,及时治疗,如有打鼾,头痛、心律不齐、心跳气短、一过性眼前发黑等症状,更要高度重视。

  (3)重视影像检查。非典型病因如卵圆孔未闭、先心病畸形、瓣膜腱索畸形、动脉夹层、颈动脉分叉处斑块等,现代影像检查为发现此类结构异常创造了条件。一旦发现,可及时采取介入治疗、手术治疗或稳定斑块的药物治疗(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以消除发生脑梗塞的后患。

  (4)观察凝血状况。严密观察血液凝血机制变化,尽可能除掉诱发凝血、血栓的不良活性因子:如组织因子是脂质核心内促血栓形成最重要的活性因子之一,它在冠脉综合征、不稳定心绞痛及其他斑块破裂性病变过程中起着极坏作用。对于此类患者坚持稳定斑块的药物治疗,或许有预防隐脑梗的作用。

  (5)重视遗传学检查。已知法布里病与隐源性脑梗塞有关,提示人们在有条件或有机会时可做遗传学检查,尤其婚配择偶时更应主动遗传咨询,对预防遗传性疾病大有好处。

  □济南市第一人民医院主任医师 王有国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