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须抓住人的行为本质

  • 来源:财会信报
  • 关键字:企业管理,梅约定律,拜金主义
  • 发布时间:2015-02-04 15:00

  “只有从人行为的本质中激发出动力,才能提高效率。”这是梅约定律,美国行为科学家D.A.梅约认为“工作效率的提升,有赖于抓住人们行为的本质并加以激励。”一个人或一个群体的行为背后,总是潜藏着本质的动机,员工为了薪酬而奔命,公司为了利润而运作。如果缺少了动机,员工和公司就不会发生那些不用他人指使的主动行为。

  企业管理常常是一件疲劳的事,有时不论管理者怎样费劲,员工、客户均不听使唤;而有时以逸待劳,反而能够获得较好的管理效果,员工或客户全都像安装上了内部驱动,会主动的乖乖朝着管理者所预期的方向奔走,用不着去推动,他们也会争先恐后。这就像个调皮的孩子,你要他好好读书,怎么催都不管用,然而,当他玩起自己所爱好的东西,却会玩得很积极,只因其行为背后有了一股“动力”。倘若管理者能找到人心内部的这股“动力”,企业管理就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拜金主义盛行的时代,金钱被认为是大多数人的行为本质,然而,却有个美国亿万富翁将他积累一生的巨额财富捐赠社会。年已86岁的他中风后,蹒跚到阳台一跃而下。鸟儿已经飞过,天空不留痕迹,他没留下一点财产,也没有子女后代,就那样离开了世界。这样看来,他还财富一个本来的真相--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或许,有人会说:86岁的富翁本来就已接近生命的尾声,会这么做也不稀奇。但在2009年1月5日,美国的另一位中年地产大亨在芝加哥附近一片树林里自己饮弹自尽。而在同一天仅隔几小时后,一位德国亿万富也自撞火车身亡。这样的事在中国内地也并不例外,八年里有17位亿万富翁自尽,平均年龄才50岁。也许有人要质问,这些富翁的财富终身也用不完,为何还要寻短见?

  从中我们可以明白,至少金钱不是万能的,有钱也不一定幸福。如果有钱花有官当就很幸福,也不至于有那么多富翁高官解不开思想疙瘩了。何谓幸福?这是个非常私人化的具体问题。在普通工薪阶层的家庭,孩子会为新年添置一台电脑、新添一套衣裳而有强烈的幸福感,甚至一家三口会为分享一只平时很少吃的蛋糕或柚子而其乐融融。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解释:人是受欲望驱使的需求动物,一般可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层次,呈金字塔结构。“生理需要”就落在金字塔宽大的塔底,是人们最基本最广泛的需要;而“自我实现的需要”则成为金字塔的塔尖,属于高级而少数的需要。那些富翁也许已经实现了其它四项需要,当剩下的“自我实现的需要”遭遇诸多失意、失败、失望之后,就可能会想不通,走上绝路。

  行为科学作为研究人的个体行为以及集合体行为的一门新兴科学,涉及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和语言学等领域,从交际行为、消费行为、经营行为到科研行为、生产行为、生活行为……在错综复杂的行为关系中,生理需要最为原始自然且纯朴实在,但是它的实现,并不等于可以一劳永逸。今天吃饭了,明天还会饥饿,还需要吃饭。而且吃饭不光要有饭有菜,还需要健康的身体,才能产生饥饿感,能狼吞虎咽吃得香。从两千多年前告子“食色性也”的人性本质论述中,人们似乎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健康是福”,健康,是人们追求的永恒目标。能够给广大员工和顾客带来健康的企业,也就找准了发展方向,沿着健康大道去生产经营,不光图利润,还要兼顾生态环保,兼顾企业文化,兼顾分配公平,兼顾社会公德,企业才能越做越好。当这个世界的劳动剩余价值积累够多,人们健康的生活基础有了真正的保障,而不再为钱权争夺,不再利欲熏心,也就多了一份人际的温情、和谐,都会过上天堂般的美好生活。

  企业管理要善于观察员工和顾客的行为本质,探及他们的内心世界,找到并抓住其行为背后的“内部动机”,尽管“动机”会因人而异,但最终都是为了“健康美好的生活”。企业如果关心员工和客户的健康美好生活,就可以驱动最广泛的人群,激发员工的创造热情和工作效率,并且提高顾客的消费力和购买欲。

  文 许亮生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