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清波被移送公安 “中技系”面临百亿债务

  • 来源:财会信报
  • 关键字:成清波,中技系,债务
  • 发布时间:2015-02-04 15:32

  被带走调查半年之后,“中技系”实际控制人成清波已经身陷囹圄的消息,终于得到官方确认。

  1月23日,在证监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张晓军在通报2014年以来上市公司和中介机构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时表示,成清波已被移送公安机关,其曾经控制的部分上市公司也在2014年被立案调查。

  从2002年收购*ST成城前身物华股份开始,成清波仅用了十年的时间,就控制了多达五家上市公司,但其发家的过程,一路布满灰色的资本运作轨迹。

  自2013年开始,“中技系”开始急速走下坡路,成清波控制的上市公司不仅全部被立案调查,且多数已丧失控制权,其通过资本运作搭建的金钱帝国,已经陷入分崩离析的境地。

  记者梳理海量信息发现,即便不计股票套现资金,自2002年以来,成清波及其控制的“中技系”已知存量债务规模,仍然高达110亿元以上。

  终被移交公安机关

  张晓军在新闻发布会上称,2014年以来,证监会对上市公司、中介机构调查43起,对16家上市公司171名上市公司董事、高管及其他责任人员作出行政处罚,21人被市场禁入。张晓军还表示,目前,已将成清波等21名涉嫌犯罪人员移送公安机关。

  在这16家上市公司中,仅“中技系”控制的就达到3家,分别为博元投资、*ST成城、*ST国恒。资料显示,除了上述3家,成清波及“中技系”控制的还有恒立实业、*ST国创两家上市公司。

  出生于1962年的成清波,曾经一度在A股市场呼风唤雨,从1996年成立深圳中技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技实业”)起,在此后的十余年里,其业务版图渗透到地产、电力、铁路、金融、高科技、化工、工程、商业资产八大领域,到2013年,其名下控制的A股上市公司,已多达5家。

  就在2013年染指恒立实业不久,成清波通过上海优道募集资金事发。随后,“中技系”便急速走下坡路。2014年6月,因涉嫌非法集资,成清波在上海被警方带走调查,但此后一直没有更多消息传出。随着成清波身陷囹圄,其一手搭建的中技系,也已陷入分崩离析的境地,5家上市公司全部被监管部门立案调查,并且已丧失其中3家的控制权。

  公开信息显示,2014年1月,成清波通过深圳国恒实业有限公司(下称“深圳国恒”)持有的*ST国恒1.8亿股,已被强制转让给泰兴市力元投资有限公司,持股比例降为0.21%。2014年8月,因债务无法偿还,深圳中技所持*ST成城2580万股,被强制划转给国联信托。今年1月6日,*ST国创控制人易主。

  擅长灰色资本运作

  从一名乡村教师,到资本市场呼风唤雨的“大鳄”,成清波从崛起到坠落,仅用了十年时间,其崛起的过程,也充满了灰色轨迹。市场低迷期买入绩差、股权分散的股票,取得相对控股地位,市场繁荣时抛售获利,这种老掉牙的故事,在A股市场几乎尽人皆知,但却被成清波运用的游刃有余,例如仅在对*ST国创、*ST国恒的操作中,他就获利数亿元。

  知情人士此前曾向记者透露,“中技系”所控制的上市公司资产收购或确定定增对象时,可能有部分就是成清波或“中技系”代持或者“陪标”;或是通过支付中介费的方式,拉几家投资人认购,禁售期满后,释放一些利好消息,让对方包赚不赔。通过这种方式,成清波认购的股票锁定期较短,到期后就可抛售或者抵押融资。而且,其自身用于认购的资金,也是从别处拆借而来。

  这种灰色的资本运作轨迹,与成清波一路相随。通过构筑迷宫式的股权结构,隐身幕后操纵,是成清波资本运作的主要手段。在这些上市公司中,成清波本人以及与其有直接关联关系的企业,并不直接出现,而是通过层层代持,实现对上市公司的控制,例如掌控*ST国创、*ST国恒、博元投资等上市公司均是如此。

  这种神不知鬼不觉的操作方式,为成清波种种严重违规行为大开方便之门。公开信息显示,在上海优道事件中,成清波以参与*ST国创定增为名,通过上海优道获得资金超过10亿元,而实际流入其账户的仅有7.7亿元。

  百亿巨额债务缠身

  成清波的身后,留下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中技系”,而受其控制的上市公司,亦是一片狼藉。残局如何收拾,尚是未知之数。

  1月23日,张晓军表示,一些上市公司存在不披露担保、关联交易信息,伴随大股东、实际控制人挪用公司资金及董事、高管背信损害公司利益等严重行为。

  而这些做法,在“中技系”控制的上市公司中,均有不同程度体现。据测算,从2002年至今,成清波通过各种手段获取的资金,高达130亿元,而这些资金中,除了抛售股票套现部分,其余绝大多数都是债务。比如,迄今为止,据*ST国恒披露,其对外担保、债务纠纷已达到19亿元以上,加上曾经失踪的9亿元募集资金,公司各类债权债务已达25亿元左右。紧随其后的*ST成城,对外担保、债务纠纷也达到10亿元左右,此外还有总额高达8.85亿元的其他应收款、应付款。

  深圳信用网信息显示,“中技系”目前被立案执行的债务纠纷共计约21.7亿元;尚在执行的约17.9亿元。若不考虑重复计算和上市公司的定增资金,加上上海优道的债务部分,“中技系”已知债务规模已经超过110亿元。

  规模巨大的资金,究竟流向何处,外界不得而知。但这些债务中的绝大多数,可能尚未偿还,如何处理这些债务,将是摆在相关上市公司面前最为迫切的难题。

  (记者 张宪光)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