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位淘汰制曾一度被许多企业提及、追捧、效仿、导入,但成功的并不多。由于它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激励了企业员工,从客观上推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精简机构等;但更多则在于末位淘汰消极的方面,不仅它会有损人格尊严、过于残酷,而且更会暗流涌动,有失公允,助涨不正之风,如果不在一定背景条件下实施,则弊大于利。
故事:在森林的动物王国里,虎大王宣布动物王国要对动物小头领实行末位淘汰制。其规则是:由全体动物给众动物小头领逐一投票打分,按得分高低,排列为倒数前三名的小头领为被淘汰对象。
一石激起千层浪。动物小头领们全都紧张起来了,心被提到了嗓子眼。事情明摆着:被淘汰的那就是最差的、最窝囊的,不仅仅会失去了位子,而且还失掉了面子和自尊,那简直是奇耻大辱。动物们会议论它一辈子,而它这一辈子也休想抬起头来,这比死更难受。于是谁也不想接受被淘汰的现实。
在心神不宁、坐卧不安的同时,动物小头领们又悟到了一个道理:是否被淘汰,关键在于投票打分,得分多者自然会安然无事,得分少者,自然被淘汰。于是,动物王国中兴起了明里或暗里的拉票之风。狐狸把它多年偷来的鸡,一下子宰了上百只,摆了个百鸡宴,它把所有认识的动物全请来了,在宴会上,狐狸双膝跪在地上,请求大家关照,投票时多给几分。老鼠趁夜逐家登门拜访,送上自己从地下挖出的宝石,只要求动物们在投票时高抬贵手。孔雀则举行了演唱会,请很多动物免费观看,它动情地跳起了孔雀开屏舞,赢得了大家的喝彩,在谢幕时,孔雀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说请大家多关照,自己终生难忘。
末位淘汰的结果公布了。被淘汰的动物小头领有猎豹、黄牛、猫头鹰。有传闻说,猎豹跑得那样快,好处全叫它占去了,不被淘汰那才怪呢;黄牛只知道干活,不知道表现自己,等着别人投票,哪有那等好事;猫头鹰只知道晚上加班干活,可干了那么多的活,谁看得见呢?
分析:动物界的末位淘汰的结果与现实大相径庭,令人匪夷所思。估计之前没多少人会想到被淘汰的竞会是猎豹、黄牛、猫头鹰这三种勤奋能干的动物,明显的映射出了这种不公平。原因很简单,这三种动物虽然有能力,勤劳努力,但它们却并没有拉票,并没有将那些浮夸、暗箱操作的手法运用其中。只是一味的觉得,只要有能力、有实力就不会被淘汰。殊不知不论是在是企业亦或是团队中,人情大于制度与法制的事例比比皆是,往往很难根治和杜绝。在企业管理中,如果也存在象动物这种情况,则末位淘汰的管理也就真的失去意义了。
末位淘汰不合实情
末位淘汰在西方发达国家比较流行,一是由于他们经过数百年的发展的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完善,被解雇后依靠社会保障可以较好的生存,再找其他工作。二是公司和雇员的社会地位基本对等,法律制度比较完善,公司可以炒雇员,雇员也可以炒老板。三是公司保障制度也比较完善,国家给于适当的税收等优惠政策,保证企业在支付员工足够的收入加三险后,还可得到相应的盈利。
而在中国,社会保障不够完善,许多公司和员工的地位不对等,员工处于弱势群体,话语权不多,利益容易被侵害;企业负担很重,不但要承担较高的税赋,还要按社会工资水平承担各种员工保险及费用(许多企业员工的平均工资远低于社会平均工资),还要承担就业、残疾人救济、生老病死等社会职能,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投资挣不着钱,就会破产。
末位淘汰之“利”
1、末位淘汰制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并被视为有效法宝,主要是因为它把外部的竞争引进到企业内部,使组织处于一种激活的状态,使员工间产生“鲶鱼”效应,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使员工有了危机感、使命感、紧迫感,进而提高工作的效率和部门效益。以此,企业的竞争力似乎得到了强化,一定形式上促进了企业发展。
2、企业在人员过剩的情况下不免会有“人浮于事”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精简机构、有效分流,并且较好地克服了好老人思想,从而利于减少管理成本。
3、在企业逐渐认识到员工自觉干和被动干所产生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时候,势必重视培训,重视提高员工的能力。此阶段的企业如果制定类似“末位淘汰”这类的员工激励制度,出台不同的考评办法,可以“净化”和“精化”员工队伍,通过末位淘汰制而留下相对优秀的员工。
(未完待续)
作者:王运启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