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九贴敷

  • 来源:时尚育儿
  • 关键字:伏九贴敷,阴虚
  • 发布时间:2015-07-03 12:25

  [伏九贴敷]白话正解

  指在三伏天和三九天利用特制的中药膏贴敷于人体特定穴位上的一种中医外治疗法,包含“冬病夏治”与“冬病冬防”两个时间段的治疗。一般3年为一个治疗周期。

  何为“冬病”:因阳虚而引发的疾病

  从上述对“伏九贴敷”的白话正解中可以看出“伏九贴敷”主要治疗“冬病”。那么,究竟何为“冬病”呢?中医把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等冬季多发的疾病称为“冬病”。但需要指出的是,不是所有的慢性咳嗽、哮喘和呼吸道感染都是“冬病”。

  孩子是否患“冬病”,关键是看,除了有这些病兆外,孩子的体质是否属于中医辨证的“阳虚为主或寒热错杂、以寒为主”的体质,简单说来,就是“火气差”的孩子。这类孩子除了一些疾病易在秋冬复发外,还表现在天气一转凉,就常手脚冰凉、大便糖稀,比常人更畏寒怕冷等情况。

  孩子是“纯阳之体”,理应无论什么季节,手脚都应是温热的,如果天气一转凉,孩子就手脚冰凉,则说明孩子体内阳气不足,寒湿较重。这类体质的孩子,在换季时节,由于体内产热不足,易遭寒邪入侵而引发各种疾病。

  所以,在为孩子选择“伏九贴敷”的疗法前,先要摸清孩子的体质,这样才能真正的“对症治疗”。

  “伏九贴敷”养阳驱寒

  “伏九贴敷疗法”是依据中医“天人相应”理论,顺应四时气候特点的一种“内病外治”的传统疗法。在特定的时间,在人体的穴位上进行药物贴敷,以鼓舞正气,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三伏天”养阳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意思是,四时阴阳的变化是万物生长收藏的根本。人也必须遵循四季转化的规律,在春夏季节保养阳气。

  而“三伏天”贴敷则主要是针对“夏季养阳”的原则,在一年中最炎热、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采用温里散寒的药物穴位敷贴给药,激发经气,使药物通过皮肤渗透吸收,调理脏腑功能,促使经络畅通、气血调和,使之达到阴平阳秘,提高机体免疫力,从而减少或避免天气转寒后,外邪入侵虚寒的机会。

  “三九天”驱寒

  《黄帝内经》道:“冬三月,此谓闭藏……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温,无泻皮肤……逆之则伤肾。”简单说来,就是冬季严寒,人体阳气敛藏,要注意避寒,否则易引起人体气血不畅,导致肾阳亏虚。

  “三九天”贴敷,就旨在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以辛温药物贴敷在特定穴位,益肺理气,从而达到宣肺豁痰、健脾温肾、驱散寒邪的目的。

  Tips 阴虚性小儿不适合“伏九贴敷”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阴虚性体质的小儿并不适合“伏九贴敷”。因为“伏九贴敷”旨在通过刺激相应穴位,培补阳气、驱寒去湿,从而增加机体抵御寒邪的力量。

  而阴虚性体质的小儿原本就内热较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火气大”,即便冬季也常面色潮红、手足心热、心烦易怒、口燥咽干等,而“伏九贴敷”使用的药物都具有辛温的特性,容易伤津耗液,导致内热更盛。建议此类患儿可采取中医辨证开具汤药等其他疗法,而非只是“养阳驱寒”。

  “伏九贴敷”注意事项

  (1)敷药时,注意药物对肌肤的刺激

  药物贴敷后,可能对肌肤造成一定的刺激,如出现麻木、温、热、痒、针刺及疼痛等感觉,也有部分患者无明显感觉,这些均属于药物吸收的正常反应。如果小儿感觉特别剧烈,哭闹不止,则应及时取下药物,用清水冲洗局部。切不要搓、抓、挠,也不要用洗浴用品及其他止痒药品,防止对局部皮肤的进一步刺激。

  (2)注意药物的吸收

  贴敷药物期间,应减少运动,避免出汗,尽量避免电扇、空调直吹,以利于药物吸收;应尽量避免食用寒凉、过咸等可能减弱药效的食物;同时进食避免海味及辛辣、牛羊肉等食物,以免出现发疱现象。

  (3)有水疱时,注意防感染

  如背部有红、肿、刺、痒等症状,或背部贴药处出现针尖至小米大小的水疱,属药物贴敷后的正常反应,仅需保持背部干燥即可或外涂湿润烧伤膏以减轻不适感;若出现大的水疱,应到医院就诊,消毒处理,以防感染。

  TIPS

  “伏九贴敷”的其他禁忌证

  肺炎及多种感染性疾病急发期 禁做

  从中医辨证的角度,这些疾病属于实热证,使用“伏九贴敷”疗法容易助火热之邪加重,不利于疾病的康复。

  糖尿病患儿 禁做

  糖尿病患儿,血糖控制不好,皮肤的血液循环不佳,使用“伏九贴敷”疗法容易导致皮肤破溃,愈合困难。

  皮肤易过敏的患儿 禁做

  “伏九贴敷”属穴位贴敷的疗法,对肌肤有一定刺激,皮肤易过敏的患儿,容易引起肌肤破溃、感染,不适合做。

  采访、编辑|平燕婷 美编|劳秋勤 受访专家|黄立搜(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主治医师)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