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改革的核心在于打破垄断走向市场
- 来源:财会信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价格改革,垄断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0-27 09:58
近期,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首次以国务院名义出台的专门针对价格改革的文件。
《意见》明确了6大重点领域价格改革方向,包括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加快推进能源价格市场化;完善环境服务价格政策;理顺医疗服务价格;健全交通运输价格机制;创新公用事业和公益性服务价格管理。文件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价格改革进行了总体部署,明确了改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意见》明确,到2017年,竞争性领域和环节价格基本放开,政府定价范围主要限定在重要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到2020年,市场决定价格机制基本完善,科学、规范、透明的价格监管制度和反垄断执法体系基本建立,价格调控机制基本健全。
价格改革是指从计划经济的价格体系和价格管理体制向市场经济的价格体系和价格管理体制的转换过程。价格改革的目的不是涨价,是为了完善现代市场体系。让市场决定价格,推动市场竞争,让要素合理流动,撬动社会资本投资。
而细数我国的历次价格改革,大多是越改越涨,越改越贵,尤其在涉及垄断的领域,以致百姓只要一听到价格改革,首先联想到的就是又要涨价了。
业界人士表示,面对重大价格改革,要找准市场与民生的平衡点,既要保证市场的良性运行,也要让百姓在市场竞争中享受到物美价廉的产品和服务。而目前从公共产品提供的价格改革角度来看,存在一种偏向,就是价格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被一些利益集团所左右。
实际上不单是公共产品的提供,包括一些垄断性企业提供的商品价格,也被利益集团所左右。这些产品有共同的特性:一是广大百姓生活所必需,或者说涉及群众切身利益较多,价格稍有波动对百姓生活影响较大;二是这些产品的提供大多被垄断部门所垄断;三是这些部门一直以市场化名义在大喊改革,结果越改垄断越严重,市场化程度越低,垄断部门攫取利益越多,百姓对这些产品的负担越重。从广义讲,教育、旅游、卫生医疗、水电煤气、石油、住房、公园等公共设施都包括在内,几乎涵盖了民生需求的所有领域。
有专家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有一些公共产品垄断行业,对改革本身并不很感兴趣,但是对于利用提价来获取利润的积极性很高,所以每一次讲改革,就以成本增加、企业亏损为理由,向政府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而由于政府在这一方面的信息不对称,造成每一次的价格改革,都变成了一轮新的提价,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就会涨价,价格改革成了提价的代名词,以至于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总体价格水平出现负增长的情况下,整个垄断行业,尤其是提供公共产品的行业,公共产品价格水平却不断上涨,成为群众的重大负担。
由此可见,价格改革的核心在于打破利益集团的藩篱和行业垄断,让市场洗尽铅华,还百姓一个公开透明的价格。
文 牛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