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河西走廊区域发展的路径选择

  摘要:河西地区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由于其自然地理环境的相似性,决定了在其发展中更应该把该区域看作一个整体来谋划其发展的思路和路径。

  关键词:河西走廊;区域发展;发展路径;生态

  河西走廊是国家交通网与经济发展中的大动脉,是不可替代的重要通道。历史上,河西走廊因发源于祁连山的石羊河、黑河、疏勒河三大内陆河而繁衍生息,如今也因上游来水的减少、人口的增加等因素,使得经济发展受自然环境的约束也更加严峻。为此,如何在这样的现实中实现经济的科学、快速、可持续发展,寻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尤为重要。

  一、河西走廊区域发展的困境与优势

  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建设中,河西地区将迎来更多的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如何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培育优势特色产业、促进节能降耗减排、加快转变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等新的挑战。

  1.河西地区区域发展的困境

  首先,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重压力。

  当前,河西地区要承接优化开发区的一些产业转移,提升经济竞争力,同时还要承接一部分由优化开发区和限制开发区转移的人口。这些地区的建设面临着加快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重压力,如何在发展中不破坏生态是一个长久而艰巨的任务。同时,限制开发区本身就不适合进行大规模的开发,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限制开发区本身的发展就很落后,同样面临发展的问题,所以也存在着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矛盾。

  其次,缺少合理的政策体制支撑。

  区域发展是动态变化的,有些目前承载能力大的区域在一定时期后可能面临承载力下降的问题,而目前承载力小的区域在国家扶持下有可能提升承载能力。因此,必须对其发展要做出定期的调整,如果不定期调整,会引发区域利益矛盾与冲突,不利于区域管理,在进行区间协调与管理时,面临政策体制缺失。

  2.河西地区区域发展的优势

  首先,在新的政策平台下,通过对主体功能区的建设,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对以农业农村为主的河西地区来说,是个前所未有的机会。广大的地区特别是农村享受到基本公共服务,势必会给河西地区公共服务和基础建设带来很大提高。这必然会提高当地的人民生活水平,并拉动相关经济产业的发展。

  其次,独特的资源优势。河西地区不仅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同时,天然的风力资源、地热、光热资源,都为河西地区在新时期发展新型高清能源打造了良好的基础。随着国家对主体功能区建设的推进,世界能源危机的凸显,科技水平的提升,河西走廊地区这些看似劣势的资源必然会引起国家和东部一些地区的重视,转化为新的产业优势,河西地区的自然资源蕴含着巨大的潜力。

  最后,在新的政策条件推动下,为河西走廊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契机。河西走廊有可能走出一条不同于东部地区的发展道路。在主体功能区的视角下,河西大部分地区都为粮食主产区和生态功能区,这就要求当地政府在进行产业选择及建设时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不能再走高污染高耗能的老路了,在工业化初期就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来进行,这是一条崭新发展道路。

  二、新视角下河西地区区域发展的整体思路

  1.全面推行生态文明建设

  河西地区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加强生态建设与生态经济的发展。河西应建立生态保护协调机制,在生态保护与涵养工作方面做到统一性,同时还应根据不同区域荒漠化的特点与生态退化问题,采取分类指导的荒漠化治理措施。从河西目前发展现状来看,生态环境是河西地区发展最首要的制约因素,没有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保障,一切的发展都是空谈。区域经济发展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涉及到经济、社会、自然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的系统工程。更值得注意的是,河西地区的生态环境还直接影响到甘肃本省的乃至全国的生态保障线的建设。因此,河西走廊的发展必须以生态建设为基础,以生态涵养为保障。

  2构建生态型产业体系

  河西地区应对区域的进行整体规划,逐步实现区域内产业合理布局与优化。河西地区自古以来在经济、社会就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区域发展一体化的大环境下,河西地区应加强区域内部资源整合进而带动河西整体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在明确河西地区各区域的优势和发展潜力的基础上,在经济发展规划中就区域经济一体化及区域间的重大能源、交通、通信、金融、供水、信息服务等发展提出建设方案和措施,从而达到协调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空间布局的作用,避免重复建设和产业重构。加快对工业结构升级及农业产业优化布局,创建区域品牌,创新核心价值,提升河西地区整体产业发展的竞争力,以生态建设为前提,逐步构建生态型产业体系。

  三、主体功能区框架下河西地区区域发展的路径探析

  河西走廊具有生态、经济和交通等重要战略意义,而生态文明的建设是未来发展不可动摇的基础。生态环境脆弱己经成为制约河西地区发展的瓶颈,没有了基本的生态环境的保障,任何发展都无从谈起。因此,河西地区区域发展路径必须以生态涵养和生态经济的发展为突破口,通过构建生态型生产体系来实现。

  1.推进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

  河西走廊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农业在河西地区的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巩固完善农业优势产业是河西地区经济提升的基础。河西地区地处半干旱半荒漠、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内陆地区,发展生态农业,促进生态农业产业化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生态农业建设打基础,产业化链条来延伸,市场化经营来牵动,实现农业生产的高产、高效、优质和可持续发展。河西地区面临严峻的生态问题,依靠科技,发展生态农业可以调和农业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矛盾,为河西地区的农业发展提出了适宜的发展之路,主体功能区的提出也为河西地区生态农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提供了有利条件。根据河西地表结构与地域分异的特点和因地制宜的要求,河西可选择不同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首先应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具体来说,应定位在发展具有各地特色的林果业;大田反季节蔬菜种植及其加工销售业;酿酒葡萄栽培及葡萄酒酿造业;草畜业及畜产品加工业,形成种植、饲料、养殖、加工相结合的农产业体系。

  在此基础上,依据各地的产业特点与优势,建设生态农业产业园区,形成较完善的农牧业的产业加工链条,逐步形成农业产业集群,发展集约经济,创建区域品牌,提高品牌效益,提升农产品竞争力。努力开发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大力发展可持续农业。

  其次,发展畜草产业,逐步形成草业基地和草食畜牧业基地,并形成草畜产品深加工体系,将区域的资源优势和区域的比较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确立河西地区在全国草畜产业中的地位,并以此带动河西地区区域发展和生态恢复。整个河西地区要相互协调,优势互补,整合资源,减少区域内的相互竞争,提升整个区域与外界的竞争力。

  最后,利用资源优势发展生态产业。河西地区荒漠和沙漠面积广大,发展沙产业可将环境保护、沙漠治理和区域发展结合起来。河西要立足当地的水土光热资源,充分应用科技手段,开展植树造林、建设绿色屏障,发展、温室大棚农业,利用沙区阳光充足的条件,采用先进的灌溉技术和栽培工艺,种植粮棉和瓜果蔬菜。还应积极依托荒漠旅游资源,有选择的发展旅游观光农业和生态体闲农业,提高当地农民收入,带动广大河西地区基础设施的完善。

  2.构建生态工业园区

  河西地区的嘉峪关、玉门及金昌等地,都是工业基础较好的地区,这些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对河西整个地区都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但是嘉峪关、金昌这些正处在资源“鼎盛期”的矿业资源城市也面临资源医乏之忧。这将意味着凭借矿产资源优势的河西地区面临着经济持续发展何去何从的困惑,而发展循环经济是协调经济发展与资源矛盾的最佳途径。在新的发展视角下,这些地区势必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道路。积极构建生态工业园区的形成,以生态工业园区为试点,逐步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首先,应优化产业布局。河西地区存在众多中小型企业,这些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劳动生产率低,市场竞争力差;行业之间相互封闭,缺乏合作,重复引进,盲目发展,使资源不能合理流动,技术不能共享造成地区产业结构趋同化,地区经济的互补性差。这种经济模式不仅降低了河西地区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也造成了西部口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所以,为提高这些地区资源利用率,合理保护土地及水资源,应优化产业布局,立足本地资源和特色,避免城市间产业过度重复投资。建议建立河西地区统筹协调部门,搞好地区之间的横向经济联合和协作,加强河西地区区域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河西地区经济合理布局和健康发展。

  其次,应积极转变发展观念,调整生产工艺。依据减量化原则,从生产的源头减少生产和消费流转的物质量。依靠科技创新,努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及高资源废弃物的回收率。通过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以大量消耗资源能源为特征的传统发展模式,以技术升级和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优先发展资源节约型、质量效益型、科技先导型产业,优化资源配置,发展规模经济、循环经济,推广清洁生产工艺,集中处理生态工业园区内的生产、生活垃圾,降低处理成本,提高回收利用率。

  再次,积极培育区域自主创新能力。通过建设创新环境、植入创新资源、拉动产学研结合、构筑产业升级的平台来加速产业升级换代。通过原始创新来掌握关键技术占据产业链的关键环节;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来提高产业发展基点;通过集成创新来形成产业核心竞争力。积极培育和扶持环境保护产业发展,集中科研力量,攻克重点污染治理技术、生态恢复技术和综合利用技术,发展性能先进、高效经济的污染治理设备、资源综合利用设备、节能和节水设备,形成环境保护支柱产业。同时,建立与资源、环境容量相适应的产业布局。

  最后,实施试点工程,发展循环经济。以园区内大型企业为核心,建设循环型生态产业链,逐步形成较完整产业链,逐步形成产业聚集,优化资源型产业发展,推进生态型产业体系的构建。于此同时,应依据以生态建设为前提,严格限制能耗高、资源消耗大、污染重的企业发展;在排除高污染高耗能的产业基础上,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业技术含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企业推行清洁生产,从生产源头和全过程充分利用资源,特别是在工业集中地区、经济开发区积极发展生态工业,实施生态工业园区试点,逐步推行的策略,实现区域的资源最有效利用。

  3.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

  河西地区很多地区生态环境相对脆弱,但却具有一定资源特色,因此,促进河西地区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步伐,特别是可以促进一些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和开发,走出一条与东部地区不同的工业化道路。

  河西走廊风能资源非常丰富,特别是酒泉市的瓜州县、玉门市荒漠地区及肃北马鬃山地区素有“世界风库”之称。整个河西走廊的风能资源储量也是非常丰富的,发展风电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综合优势。

  同时,河西地区蕴含丰富的太阳能,这些地区口照时间长、大气透明度高、地势平坦、太阳能资源丰富。尤其是河西荒漠地区太阳能资源储量大,开发潜力高。

  河西地区原本看似恶劣的自然条件,在新时期,却成为河西地区新的发展契机。丰富的自然资源,为河西地区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和前景,也为河西地区在新时期发展可再生能源打造了良好的基础。河西地区应积极筹划,统筹全局,积极寻求财政和技术支持,努力将新型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变成河西地区在资源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困境中重要的突破口。

  4.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推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推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不仅可以促进生态保护,还可以吸收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促进区域经济效益的提升。

  旅游业是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产业部。河西走廊地域辽阔,历史悠久,闻名中外的古“丝绸之路”贯穿全境,留下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具有资源富集、分布相对集中、特色突出、种类丰富、知名度高、开发利用价值大等特点。所以,河西地区可发展多层次、多样化的旅游项目和旅游活动。这不仅可以以此建设生态保护的基础设施,更可以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在主体功能区的框架下,河西走廊地区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同时,在困境的背后也暗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因此,应该审时度势,统领全局,即看到发展的不利因素,也要看到发展的机遇,要善于转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应解放思想,冲破原有的思维模式,认识到区域发展的长远性,整合河西地区区域资源,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构建生态产业体系,加强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整体规划与发展政策的制定,实现河西地区整体区域发展提升。

  (本文获甘肃省科学社会主义2015年年会论文评选一等奖)

  文/闫铭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