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需求视角的养老机构服务体系现状与发展研究

  ——以佛山市为例

  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佛山市养老机构在发展中遇到许多问题。通过调研发现,佛山的养老机构存在政府管理不到位、人员队伍专业水平偏低、基本医疗服务衔接不畅顺、文化娱乐服务种类少、心理咨询辅导不健全等问题,严重制约着机构的发展。为此,笔者分析了相关原因,并提出了完善优惠性政策、加大财政投入,规范养老机构的监督管理,加大对民办养老机构扶持力度,全方位加快养老机构的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中高端养老机构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养老机构;服务;需求

  近年来,随着佛山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养老事业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养老机构的数量、床位和服务水平也有了较大的提升。为了更好地促进佛山养老事业的发展,笔者进行了专题调研,收集了大量一手资料,从社会需求的角度对佛山养老机构的服务现状、问题作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一、佛山市老年人口及养老服务机构现状

  2014年底,佛山市共有60岁以及以上老年常住人口65万人左右,占佛山市常住总人口的9%左右。根据佛山市老年常住人口增长率,预测到2015年,全市户籍老年人口将达到67万人,2020年将超过80万人,平均每年以3.5%以上的速度增长,占常住人口总数的19%左右,远高于10%的老龄化社会标准。

  至2014年底,佛山共有各类福利养老机构63间,其中公办的社会福利院7间,敬老院福利机构48间,民办社会福利机构8间,共有养老床位共10423张。其中公办养老机构55间,养老床位8762张;民办养老机构8间,床位1661张。2012年,佛山市户籍老人有59.43万,养老床位只有10179张,平均每千名老人仅有17.12张。这个数据低于当年全国20.5张的水平。至2014年上半年,我市养老床位增加至18000张左右,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入住养老机构的需要。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入住养老机构愿望的老年人占8%左右;入住养老机构愿望较为迫切的老年人占5%。按5%计算,养老床位应增加到3万张左右才能解决燃眉之急。

  二、佛山市养老机构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笔者对佛山市养老机构进行了深入的调研,通过实地访谈和调查问卷法,对养老机构、居住在养老机构的老年人、非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进行了广泛调查。在佛山五区对612位非居住在养老机构的老年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对五区38间养老机构的200位老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38间机构(30间公办、8间民办)的负责人进行了访谈。调查反映的主要问题和原因有:

  1.传统养老观念根深蒂固

  调查发现,有71%的被访者首选的养老方式是“子孙照顾”,首选入住养老机构的只占12%左右。反映出大多数老年人的养老观念传统意识根深蒂固,不太愿意选择机构养老,与养老服务社会化的发展理念相差甚远。

  2.政府支持性政策不多,执行力度不强

  佛山市政府规定,2015年实现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42张;各区政府要按照省政府要求,切实落实每张新增床位不低于50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并对已建成开业的养老机构给予一定的运营补贴。但在调查发现,政府的政策扶持,特别是对于民营机构的政策扶持少,落实不到位,大大影响了养老服务社会化的发展。目前,有五成左右的民办机构处于亏损状态。政府的补贴政策到目前为止并没有落实。目前,佛山养老机构收费标准为全自理老人800—1500元/月,半护理老人为1000—2000元/月,全护理老人为1200—2300元/月。大部分养老机构按照此收费标准只能勉强维持养老机构生活的基本支出,运营成本高,利润极少,甚至造成亏本运营。

  3.养老机构中的护理工作问题较多

  调查发现,多数机构中的护理人员每天工作时间超过十小时,服务对象至少10个老人以上。机构中80岁以上的老人占30%左右,能完全自理的仅占32%左右,多数患有慢性疾病,生活依赖程度高。导致少护理工作量大。目前,护理人员平均工资在2000—3000元/月(其中公为1500元——2000元,民办2000—3500元/月),工资待遇偏低,且护理人员年龄较大(一般在45到55岁左右),男女比例也严重失衡,专业的护理人员极少,社会对职业还存在偏见,人员流动大,行业岗位竞争力低。

  4.基本医疗服务体系衔接不畅顺

  在养老服务机构中,老年人的基本医疗服务主要方依赖于与周边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但相关的体系衔接并不畅顺,手续繁杂。

  一是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缺少政府支持。政府在对养老机构基本医疗服务方面没有较为完整的优惠政策,也没有形成鼓励和引导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服务的机制和财政政策,使得基本医疗服务体系的发展停滞不前。二是养老机构医疗服务体系队伍缺乏稳定性。由于服务对象是老人,发病率比较高,医疗人员服务风险高,职业压力也很大,待遇不高,导致医护人员不愿意到养老机构工作。三是机构自身服务能力不足。由于资金、人员、场地、资质等原因,机构自身提供相关医疗服务暂还难以做到。四是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未能有效衔接。由于各自的管理部门不同,各职能部门的政策联通与养老服务不能有效衔接,养老与医疗服务各自为政,无法较好解决机构老人的“一站式”服务。

  5.养老机构文化娱乐服务体系不完善

  调查发现,养老机构的文化娱乐活动没有相关管理规定,开展的程度完全视机构自身工作而定,其他社会机构的介入也不多,因此,机构的文化娱乐服务种类少,活动缺乏创新,没有结合老年人实际的娱乐需求发展文化娱乐服务。

  一是老人的文化娱乐服务需求与现实存在加大差距。七成以上的老人对兴趣班、文体活动期望比较高,希望自己老年生活能够在物质与精神上都可以丰富充实,有“活到老,学到老”的积极心态。而只有四成左右的认为有自己喜欢的文化娱乐活动。二是养老机构可提供的文化娱乐活动种类少。由于没有管理规定,文体活动多数为传统的下棋、看包、打麻将、打扑克,而电脑、书法、跳舞、戏曲、歌咏等兴趣班极少,绘画、服装等没有。

  6.心理咨询与辅导服务欠缺

  调查可知,七成以上的机构没有心理咨询与辅导服务,只是开展一些简单的交流活动来开解他们日常生活中的烦恼等,服务的项目、内容没有明确性、具体性,缺乏相关的专业人员与服务设施。心理咨询与辅导服务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有正对性的专业服务几乎没有。

  三、完善养老机构服务体系的对策建议

  养老机构服务体系的发展不仅是机构自身的问题,政府作为机构的建设者、管理者与监督者,应该在政策引导、监督管理、完善体制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为机构发展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笔者认为主要应做好下列几项工作。

  1.完善优惠政策、加大财政投入

  一是完善配套政策。进一步完善土地供应政策,合理安排用地需求,将公益性用地调整为养老机构用地,优先对民营养老机构提供土地保障供应,大力推进民营养老机构的土地优惠政策,完善补贴政策、税费优惠、财政补助等方面的扶持政策。二是加大财政投入。将养老机构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加大养老服务项目的投入,增加对社会养老事业的扶持力度。尤其在护理、医疗方面的投入,增强行业竞争力和服务配套能力,加大对文化娱乐设施的投入等。

  2.规范养老机构的监督管理

  建立对养老机构服务质量考核的评估体系,制定关于养老机构护理人员专业资格的认证规章与环境体系、护理体系、心理咨询、辅导体系、基本医疗体系、娱乐服务体系的质量考核标准。同时建立以政府、养老机构、社会团体、老人及其家属为监督主体相结合的监督体系。公开、公正、规范地从环境质量、护理体系、心理咨询辅导体系、医疗体系、娱乐文化服务体系方面监督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定期向社会公开对佛山市各养老机构的考核、监督鉴定结果,根据考核成绩对养老机构进行等级的划分和奖惩。

  3.加大对民办养老机构的扶持力度

  进一步降低准入门槛、简化办理手续,落实好优惠、支持政策,如运营补贴、床位补助、土地、水电等各方面都给予优惠,同时完善民办养老机构补偿机制,帮助养老机构降低建设成本,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机构体系建设,提高民营养老机构的行业竞争力。

  4.全方位加快养老机构的服务体系建设

  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从护理体系、医疗服务、文化娱乐、心理咨询等方面开展一系列完善工作,促进养老服务事业新发展。

  一是护理体系建设。做好行业定位,提高护理队伍的专业水平与素质,吸引更多人才从事养老服务行业。二是基本医疗服务体建设。鼓励机构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医院合作,结为定点对口单位;规模较大的机构,符合条件的可内设门诊,先纳入“医保”定点单位;加快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的政策衔接。三是文化娱乐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宣传“娱乐养老”理念,开展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让老年人在健康养老,快乐养老。同时帮助老人转变传统养老观念、树立正确的、新的养老观念。四是心理咨询辅导服务体系建设。以人为本,切实了解老年人需求,构建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心理咨询与辅导服务体系,完善心理咨询队伍的人员配备,硬件、场地配备,结合老年人需求建立和完善心理咨询、辅导体系。

  5.大力促进中高端养老机构的发展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养老服务需求也日新月异,全方位满足老年人生理和心理需求,加大力度引领养老服务向高质量、高端化、人性化的方向发展。一是要做好机构发展的规划,根据人口结构和城乡布局,对中高端养老机构的合理统筹规划,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二是要重视人性化的养老环境设置。注重个性化的养老环境,以满足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需求。三是要加强与社工组织等社会机构的交流合作,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源为养老事业服务。

  参考文献:

  [1]苏振芳.人口与养老模式[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2]范西莹.政策性支持对我国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的推助作用分析[J].甘肃理论学刊,2013(188).

  [3]周云,陈明灼.我国养老机构的现状研究[J].人口学刊,2013,(4):19—24.

  [4]陈功.我国养老方式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30.

  李瑶 朱俊杰 范斯欣 欧子敏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