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夹击 新兴经济体通胀压力加大

  • 来源:银行家
  • 关键字:经济,通胀,压力
  • 发布时间:2011-01-20 14:28
  2010年12月1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11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5.1%,环比上涨1.1%,继上月上涨4.4%创24个月最大涨幅后同比上涨幅度再创28个月以来新高。与此同时,中国10月的当月新增外汇占款5190.47亿元人民币,也刷新30个月以来的最高纪录;10月外汇储备增加不能由贸易盈余和外国直接投资解释的部分,继9月达到2008年以来的最高值180亿美元后剧增140%,进一步攀升到428亿美元的高位。环顾全球,持续增长的通胀压力早已不是中国独有,巴西、俄罗斯、印度等新兴经济体CPI涨幅均大大超过有关国家预设的通胀目标,其中巴西2010年11个月CPI累计增幅已达到5.25%,2010年以来俄罗斯CPI也已上涨7.2%,而2010年9月以来印度产业工人CPI同比上涨9.8%。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后,各国均采取了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挽救全球经济于危难之际。在相关政策的刺激下,加之本身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相对较小,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率先步入复苏通道,但宽松货币政策的副作用也逐渐显现。同时,相对于新兴经济体较快步入复苏通道,美日欧等发达经济体经济复苏的过程则一波三折,失业率仍然居高不下,实体经济复苏前景面临较大不确定性。在此情况下,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在前期已将基准利率维持在极低水平并通过注资、购买金融资产等形式注入大量流动性的条件下再次启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进一步加剧全球流动性泛滥。

  在国内宽松货币政策副作用逐渐显现的情况下,发达国家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通过内外两个路径进一步推高新兴经济体的通胀压力。其一,受全球流动性泛滥及美元贬值压力的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并将长期延续,因此全球生产资料的价格将进一步抬高,并最终通过PPI传导至CPI,为新兴经济体带来较大的“输入型”通胀压力;其二,在全球流动性泛滥的预期下,由于美日欧等发达经济体均面临经济复苏乏力的局面,而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速度相对较快,企业盈利前景较为正面,国内宽松货币政策副作用逐渐显现、输入型通胀压力不断增大的背景下相关国家股票、房地产等资产价格的上升前景也较为稳定,因此全球资本加速流入新兴经济体,进一步推高房地产等资产价格,并最终通过内部各种渠道影响物价总水平,加大各国的通胀压力。

  面对持续高涨的通胀压力,主要新兴经济体相继高举“反通胀”的大旗,通过提高基准利率、跨境资本流动管制、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等各种手段回收过剩流动性、稳定通胀预期。与此相反,面对失业率居高不下、消费需求仍显疲弱的局面,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可能尚需时日,在此之前相关国家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规模甚至可能进一步扩大(以美国为例,伯南克认为失业率回落到5.5%才算经济恢复正常,而这可能需要2~3年或更长的时间,在此期间QE3、QE4推出的可能性并不能排除),因此,新兴经济体的反通胀进程仍将受制于将为不利的外部条件,中短期内的通胀压力将进一步增大,而这也将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决策者置于更大的政策困境之中。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