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金融创新的屏南经验

  • 来源:银行家
  • 关键字:金融,创新,经验
  • 发布时间:2011-01-20 15:59
  福建省屏南县隶属宁德市,土地总面积1485平方公里,辖4镇7乡,是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全县有林地面积151万亩,森林覆盖率75.6%。屏南县利用小额信贷促进会发挥“三农综合服务信息平台”的资源和组织优势,为银行推介符合条件的贷款户,缓解了银行贷前调查的压力和人手不足的矛盾,提高银行审贷效率和风险防范水平,让农户体验到了“短信一发,贷款到家”的便捷,贷款的覆盖面大大提高。截至2010年6月末,全县农户贷款金额5.37亿元,是2006年的2.76倍,与金融机构建立信贷关系的农户数达21252户,贷款覆盖面为53.27%,比2006年提高29.5个百分点,形成罕见的贷差。产生这一奇迹的基础是屏南县农村金融创新平台的建设,本文将着重这一话题展开分析。

  探索农村金融创新的历程

  2007年,中国人民银行宁德中心支行按照总行、福州中心支行的要求,以“人行引导,农信社操作”的原则,进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通过征集农户信用档案、开展农户信用评价,开发农户信用信息管理系统等,促进了农户融资和当地信用环境建设。

  2008年底,宁德中心支行在原来的基础上开展农村金融创新,形成 “政府推动、人行引导、各方参与、中介操作”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思路,经过在屏南县的实践,发现原有的做法存在三个问题:农户信用信息由农信社采集并使用,相关部门和涉农金融机构都无法共享;信息数量大,征集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后期数据更新难以持续;迫切需要政府支持与政府相关部门建立联动机制。

  2009年平台建设进入实质性攻坚阶段,并形成了现有平台的雏形,屏南县被列为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重点试点县。

  政府搭台——主动整合政府资源

  屏南县政府一是强调政府牵头办事业单位,以满足农村金融创新和发展的公共产品服务需求,政府授权成立小额信贷促进会。二是主张农村服务机制创新试点工作“基础在村,作为在乡,龙头在县”,为此就必需搭建县、乡、村三级联动服务平台,整合各类服务力量和资源为农村提供公共服务。三是对原有的县社会服务联动中心进行改造和提升,并与县农办合并,成立县三农服务联动中心,协调农业、科技、民政、土地、供销、畜牧、水产、农机、林业、水利等“三农”部门技术力量,参与“三农”服务,提升服务质量。重点对农业、林业、水利、畜牧、水产、农机、供销等各类涉农服务资源、涉农服务人员、涉农服务的内容进行有效整合,建立统一协调、调度制度。

  屏南县三农服务联动中心是“三农”工作的枢纽站和调度室,乡镇三农服务联动中心是具体运作平台。每个乡镇都设有综合服务窗口,主要职责是落实县三农服务联动中心和各试点项目实施单位确定的服务计划,组织并落实本乡镇农村服务各项具体任务;收集、整理、发布各类服务信息;统一调度本乡镇技术人员、乡村干部开展技术示范推广、生产指导和服务等,组织农业专家举办技术讲座、开展重点技术攻关;组织协调由各级下派的科技特派员、流通助理员等各类人员开展服务,并进行实绩评估,完善考评、淘汰机制。

  屏南县农村金融创新平台建设结构图的分析解释

  政府推动和人行引导,搭建农村金融创新平台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单纯依靠个别金融机构力量很难完成,因此需要人民银行屏南县支行、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及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互相配合。

  屏南县作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试点,县委、县政府发起成立了农村金融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县长担任组长,各涉农金融机构负责人、相关的政府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人民银行屏南县支行,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和实施方案,明确各涉农金融机构和县直部门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任务分工以及职责,强调政府引导,增强了小额贷款促进会的动员能力,形成了农户信用体系建设的有效合力。

  乡镇一级政府和村级行政力量(行政村联络员)在平台运转过程中扮演者举足轻重的角色:村一级行政力量是熟人社会的主要力量,他们居住在本村,非常熟悉村里每家每户的信息,几乎不用花费太多时间和精力就可以提供非常准确的个人信用信息情况;乡镇一级政府则从较高一个层面可以实现对村一级的行政人员进行激励和管理。

  计生局、林业局、农业局、民政局和扶贫办等行政部门积极配合小额贷款促进会的工作需要,为其提供详细而真实的贷前农户信息,大大节约了信息搜集成本,而这些相关行政部门也并未因此而投入过多的人力物力,属于其本部门的职能工作。

  中介机构操作,遵循市场化运作模式

  农户信用信息采集、评价、更新和应用工作量很大,单纯依靠行政手段很难实现可持续,提供的信息很难与金融机构的需求相对接。为此,屏南县支行提出人行引导、政府协助、专业中介机构具体操作的市场化模式,通过整合政府支持的社团组织、农业担保公司、行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社会中介组织资源,将农户信用信息的征集、评价、更新、推介、担保等工作交由中介机构具体负责完成,并同时接受人行的业务指导和监督。具有很强的可持续性。

  屏南县最终将中介组织确定在当地的小额贷款促进会(简称促进会),负责推动全县农户小额信贷活动,协调指导中介担保组织,开展农户信息征集,农户信用等级评定。促进会挂靠县扶贫办以推介的身份与农信社、农行、邮储银行建立了小额贷款服务合作关系,负责完成信用信息征集、评价工作,结合林权抵押、村骨干担保、大户能人担保、农户联保、合作社担保、公职人员担保等多种形式,协助金融机构做好贷前调查,集中推介、贷后回访及催收贷款等工作。此外,政府还投入了100万元专项资金设立小额信贷风险基金,与农业担保公司合作共同承担推介贷款和担保等服务。通过近两年的实践,这种市场化的运作能有效降低银行授信的信息成本,并结合移动公司为农户贷款提供便利,更为关键是市场化运作模式步入良性循环后,整个地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呈现持续完善、增长的趋势。

  与县移动公司合作开发信息系统平台,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宁德市移动公司发挥其科技力量优势通过投入技术、人员、资金、设备等重点服务屏南县移动公司,开发了基于短信、无线应用协议(WAP)的农户信用信息征集系统——“三农综合服务信息平台”,作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软件支撑平台。

  2007年县移动公司与小额信贷促进会合作研发了这样一个平台,2008年底正式运行。一期的名称为“小额信贷服务信息平台”,之后改为“金融综合服务信息平台”,目前称为“三农综合服务信息平台”。建立该平台最初的想法很简单,即由促进会提出构建一个平台来方便群发短信,后在移动公司的帮助下认为构建一个信息化平台可行,随之发展起来,现在该平台运行状况良好。该平台的建立,将贷款流程缩短至3个工作日以内,农户通过短信向平台申请贷款,1~2个工作日就可通过短信回复通知是否可以获得贷款,然后会通知到邻近的金融机构(通常是农信社)去办理贷款手续拿到贷款。

  屏南县移动公司为该平台的建立提供主要的技术支撑。目前用户有5万多人,电信的用户1.5万人,联通的用户有6000多人。县移动公司最初参与该项目的建设主要是为了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因为县人民银行是其集团客户,觉得为客户提供量身订做的服务也是情理之中的,所以将之作为一个创新项目向总部申报以获得5万元的专项基金来运作的;在项目的运作过程中,与当地的政府部门、小额信贷促进会逐渐融合,觉得可以将之作为公司的一个业务拓展项目来做,如果运作成功,可以帮助公司在今后占领广大的农村市场,这也是公司未来发展的战略之一,为此,公司又连续分别申请了25万、15万元的专项基金来开发这个平台。截至目前,移动公司已通过专项基金的方式投入50万元左右用于平台的建设和维护,并对贷款申请的短信发送免费,由总公司进行补贴。通过平台的建设,希望能够获得移动公司和当地金融基金发展的双赢。

  移动公司为该项目主要开发一个核心数据库——客户关系管理(CRM)数据库;一个系统——地理信息管理系统;三类终端——农村信息机、STK卡及客户端软件;三大平台——短信平台,WAP平台,WEB平台,通过各种技术及移动代理服务器(MAS)的融合,借助中国移动的服务及网络优势,为当地广大农户提供技术、资金及信息服务。县移动公司负责对采集的信息进行了处理,对于重名现象进行处理,运用多条件进行人工筛选和判断,做了大量的工作,用最简单的人工处理最复杂的工作,为金融部门提供信息。该系统具有收集、整理农户信用信息和短信收发功能,设有“客户管理”、“服务管理”、“信贷管理”、“文件管理”、“资产管理”、“收入管理”、“信息查询”、“档案管理”、“字典管理”、“菜单管理”、“权限管理”、“短信管理”12个模块。系统的主要特征包括多种信息采集模式和互动的信息交互模式等。

  整合部门信息,全方位征集农户信息

  征集的农户信息主要包括农户基本信息、住房信息、生产资料信息、信贷信息以及附加信息等五大类。以部门信息为主,调查员信息为补充,建立完善的核对体系。以涉农部门信息为主体。在县政府的协调和人民银行的推动下,相关政府部门将自己的信息按照标准的格式提供出来,通过导入功能导到“三农综合信息平台”。以联络员调查信息为补充。促进会在乡镇设立办事处,村级设置信贷协管员,负责各种信息的搜集、调查及反馈,对农户发放扶贫卡。建立了信息整理体系。农户信息以各行政村为单位,以姓名为主键进行系统自动匹配,整合成系统的农户信用信息;不匹配的信息经县信用促进会设在各乡镇、各行政村的联络员核实确认后,再手工添加到数据库中的每条记录中,整合后形成较为完整的农户信息。

  平台建设促进了金融基础设施的完善

  建成了完备的农户信用基础数据库

  在县政府的推动和人民银行的协助下,相关政府部门将自己的信息按照标准的格式提供给信息平台。计生部门整合提供了全县15.84万人口、4.04万多户农户的人口信息(家庭成员、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等);林业部门提供了21367户、94280条林权信息(面积、林种、承包年限、评估价);农业局整合提供了28941条粮食直补信息(土地面积、补助金额);民政局提供了2253条低保信息(姓名、补助金额、困难原因);县扶贫办整理出5874条贫困户信息(姓名、家庭成员、困难原因);各村委提供了外出劳务信息1786条(姓名、务工地点、工种)。各类农户信息经整合后形成较为完整的农户信息基础数据库。

  形成了“331”金融服务网络

  一是县、乡、村三级联动服务网络。县级以县小额信贷促进会为龙头,乡镇以三农服务联动中心为纽带,村级以“三农”服务站、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网代理员(依托移动农村服务站)为基础,构成了三级联动服务机制。二是农信社、农行、邮储银行3家涉农金融机构,联手为农村提供金融支持。三是以县小额信贷促进会为服务纽带,信贷机构、保险机构、担保机构、相关部门等多方参与、市场化运作的“一站式”服务。即通过信息平台,为农户提供信息咨询、银行选择、信用评定、保险服务、林权抵押、担保选择、转账支付等便捷、低成本的服务。

  平台的可持续性分析

  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信用体系建设至关重要,而参与各方能否从中获益,是推动此项工作持续发展的持久动力。屏南县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能有效地兼顾各方利益,各取所需,因此具备旺盛的生命力。

  政府部门:通过该平台的建设,虽然有少量财政投入,但明显发挥了财政的杠杆作用,在解决农民融资难的同时,极大的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农民增收,政府发展经济、服务“三农”的目标得以实现。同时为在全国开展农村金融创新提供了有力的实践参考。

  涉农金融机构:通过与中介机构合作,由中介机构提供借款农户的信用信息和担保,节约了大量人工成本,大幅度降低了信贷风险,涉农金融机构在降低涉农融资风险的同时,大大提高了支农融资的力度,无论自身的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都得到了有力体现。

  移动公司:通过参与开发农村信用体系支撑软件平台,为农户提供增值服务,牢牢地抓住了农村庞大的客户群,占据了农村市场的绝对份额,经济上并没有损失,并为移动公司开拓农村市场业务提供了实践经验,从长期发展战略来看,能够实现小投入大回报。

  农户:农户通过该平台可以第一时间获取贷款,从中经营获取福利、增加收入,并且在此过程中增加了信用意识,使得金融的可得性大大增加,并为以后享受更多的金融服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在短时期来看,农户避开了抵押品欠缺的困境,有效的生产性融资使得农户获取了劳动收益之外的资本收益,提高了市场参与度,市场地位进一步提升。

  中介机构:中介组织通过担保推介与金融机构合作,中介机构为金融机构提供贷前信息服务、客户筛选和贷后风险化解,金融机构通过让利使得中介组织不但覆盖了其自身运行的成本还获取了平均利润,与此同时也没有额外增加农户的负担。

  平台的建设兼顾到参与各方利益,实现了利益共享、共赢。参与各方形成一个长期的纳什均衡。参与主体在博弈中都实现了各自利益的帕累托改进,在其他各主体不改变行动的前提下,任何一个主体都没有改变现在行动的意愿,参与各方的行为选择构成了纳什均衡解,因此体现了平台的可持续性。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