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回顾与展望

  • 来源:银行家
  • 关键字:商品,市场,回顾
  • 发布时间:2011-01-20 14:51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在经历了2008年暴跌后,2009年和2010年在震荡中逐步回升,2010年5月初开始明显上升。但是在二季度以后,由于欧元区的风险加大带来金融市场波动性增强,导致大宗商品价格不断下降。不过,在近几个月,大宗商品价格有所回升,其中,食品和农作物价格上升较快,主要是由于恶劣的天气状况和一些主要粮食出口国自然灾害导致产量较预期锐减,推高了粮食价格。金属价格在近几个月回升势头较好,已经超过5月峰值,而原油价格虽然有所上升,但是仍未达到5月峰值时的价格水平。

  从中期来看,大宗商品价格仍然会保持高位,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导致全球商品需求的持续提升,需求的上涨和供给的相对疲软会维持商品价格的上涨趋势。未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走势主要取决于全球经济复苏的速度和强度,其中新兴经济体的表现尤为重要。因为新兴经济体承担了大部分商品需求,尤其是中国,在国际大宗商品需求中的份额越来越大。

  此外,金融市场和货币市场的波动也会蔓延到商品市场,影响大宗商品价格的稳定性。近年来,黄金、石油、有色金属和农产品等大宗商品金融属性越来越强,成为重要的保值避险工具,加上这些大宗商品大多以美元来计价,美元的走势对大宗商品价格影响日益明显。

  经济危机以来,各国为刺激经济增长普遍实行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带来了全球流动性过剩,通货膨胀压力大。目前,美欧各国经济增长疲软,欧洲央行宣布将把当前的非常规长期流动性招标措施延长至2011年第一季度末。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也表示,在完成现有的6000亿美元的二次量化措施后,还可能继续扩大国债收购。持续的超宽松的货币政策,将给商品价格走高提供动力。

  国际原油市场

  国际原油价格从2008年7月的峰值147美元一桶急速下跌到年末最低谷33美元一桶,在2009年伴随经济复苏,价格逐步回升。总的来说,2010年石油价格还是保持在每桶70~85美元之间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主要是由于发展中国家在危机过后需求强劲增长。而且,针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需求增长以及保持合理水平的剩余产能以应对一些特殊情况,一些石油开采投资项目已经开始进行。

  2009年随着经济的复苏,全球石油需求逐渐回升,但是2008年的暴跌使得一些石油生产者延迟了一些投资项目和开采计划,这可能会导致2009年石油供给略显不足,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石油价格的回升。2010年,随着石油价格回升,油价上涨预期强烈,一些非OPEC组织国成员加大了石油产量,缓和了全球石油需求上涨带来的压力,2010年上半年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随着世界经济复苏,石油需求不断上扬,导致2010年第三季度需求大于供给。

  OPEC原油储量占世界原油储量的79.6%,所以,原油价格走势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OPEC产量计划的影响。根据OPEC的报告,目前有足够的资源用于满足预期的需求增长,世界原油存货也比较充裕。OPEC闲置生产力仍然较高,可以有效满足需求的突然上涨;而且技术的进步可以有效提高开采效率,增加石油产能。OPEC预计,非OPEC国家2010年总的石油供应量为5192万桶/天,同时预计2011年非OPEC国家总的石油供应量会增加到5227万桶/天。

  全球石油行业上游投资在经历2009年减少了22%以后也开始进入上升趋势,2010年预计会上升8%达到3530亿美元。比如在2009年开始的墨西哥湾深海的投资已经启动,能增加30万桶/天的总产量,在2010~2014年,将能够提供近60万桶/天的产能。这些投资计划可以使上游产量以每年1%的速度增长,这可以有效缓和新兴发展中经济体需求的上涨,而且还可以不用动用OPEC组织用于储备的剩余生产力。

  中国石油需求从2010年石油需求波动较大,但整体还是处于比较高的位置,预计2011年石油需求会趋于平稳,与2010年相比会有所减少,但是需求量仍然较大。

  经济复苏进度、美元汇率问题以及供需基本因素仍是影响2011年及未来国际原油价格走势的三大因素。就供需基本因素来看,由于全球经济活动的增强,石油的需求上涨,2010年上半年石油需求增长2.7%。这其中主要是新兴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复苏较快,需求回升主要来自非OECD国家和地区,特别是中国、印度和中东,其中中国经济的快速恢复带来石油需求增长14%,超过实际GDP增长3个百分点,对全球石油需求影响很大。但是,全球需求增长也受发达国家经济复苏缓慢的限制,如果2011年随着各国经济刺激计划的逐渐退出,经济增长还存在着不确定性。

  金属市场

  自2008年第三季度美国次贷危机恶化以来,国际金属市场的价格走势与金融市场,尤其是与全球股票市场的整体走势显示出了很强的一致性,反映了宏观经济对市场的普遍影响。2010年前几个季度,由于全球经济复苏的预期充满了不确定性,金属市场对此作出了强烈的回应,价格大幅度的震荡。但四季度以来,各国正面的宏观经济数据提振了经济复苏的预期,巩固了需求,加之铜、锡等金属供应缺口的继续拉大,库存的进一步下降,支撑金属价格强劲上涨。预计金属价格将维持高位,并且从中期来看这种趋势不会改变。

  新兴市场一直是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复苏的引擎,并且可能在今后几年中继续领跑全球经济,它们在基础原材料消费结构中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在过去十年里,中国在全球基本金属需求中的份额迅速增长,铁矿石、钢、铝、铜、镍等金属消费均越居世界第一,基本金属市场的前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中国需求量的预期。2009年在中国庞大的宏观经济刺激计划带动下,基础设施的投资的大幅增加,其中大量项目集中在能源、交通、汽车和家电这些金属大户上,有力地拉动了基本金属消费,目前中国对基本金属的需求基本稳定在一个高位。2010年11月,中国官方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55.2,较10月份上升0.5个百分点,且优于此前市场预估的54.7,连续第4个月回升,并创下了7个月的新高。可以预见到中短期内,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还将是需求增长的主要动力。但是随着经济刺激计划影响的弱化,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长速度会适当回调,需求的增速也将有所回落。

  发达经济体近期乐观的经济数据增强了市场对于全球性经济复苏的预期,一定程度上平衡了新兴经济体对需求的决定性作用。最新公布的美国2010年11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为56.6,美国经济显示出加速增长的信号;欧元区11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从10月的54.6上升到55.3,是4个月以来最快的回升,欧洲经济也有加快复苏的迹象;可以预见2011年发达经济体对基本金属的需求将有所回升。

  就近期来看,供给方并不是决定价格变动的主要因素,但从中长期来看,供给增长的放缓甚至绝对性地减少在决定市场供求和市场价格方面的影响将越来越大。目前铜矿和铁矿产量的问题最为严重,主要表现在发现的新矿数逐年减少,且老矿品位持续下降,同时由于矿开采特有的技术性限制,开采周期长,资源不可再生等因素的影响,铜、铁、镍等金属的供需缺口持续扩大。仅2010年1~9月份,全球铜市供应短缺11.2万吨,全球镍市供应短缺4.1万吨。同时,政府致力于减少金属冶炼(铅、铝)对环境的污染等政策管制也将成为阻碍某些金属供给增长的原因之一。

  2011年全球或将进入补库周期,也将对金属市场形成价格支撑。2010年上半年开始多种有色金属的全球库存开始下降,截至2010年10月初,全球铜库存下降了22%,创2004年以来最大跌幅,预计到2011年初全球铜库存将跌至历史新低,新一轮的补库周期将使一些金属的供需缺口进一步拉大(尤其是铜)。由此看来,2011年金属价格上涨的趋势将持续一段时间。考虑到若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实施不力,或中国大力控制通货膨胀,市场的乐观情绪将会受到打击。

  食品市场

  全球大宗商品市场上的食品价格在2010年前两个季度普遍下跌,但是从7月份开始,食品市场的价格连续5个月增长,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食品价格指数从6月份的163点飙升到11月份的205点,逼近2008年7月创造的最高点。与其他大宗商品(例如基本金属和能源)相比,食品价格对于全球经济复苏预期变化或者全球金融市场震荡的反应不太敏感,食品价格主要还是由国际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决定。此外,美元走势对大宗商品价格的普遍性影响以及投机性因素也会引起食品市场的价格波动。

  食品需求对于周期性因素的敏感度相对较低,多种农作物之间较强的替代性以及不同地区食品需求结构的差异使得多种力量相互抗衡。考虑到全球人口的增长和消费结构的变化,农产品市场上的食用需求和饲料用需求将适度增长。生物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等)产量的变化也是影响农产品需求的因素之一。2010年上半年能源市场价格的走低致使能源食品价格比下降,生物燃料产量增长放缓,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上半年农产品市场的需求和价格。但是这种放缓很有可能是暂时性的,因为能源市场价格的回升速度要快于粮食市场,同时低碳环保的要求也会给粮食市场需求带来政策性的影响。

  市场预期2010年和2011年全球粮食产量将大幅度下降,是造成2010年下半年全球食品市场交易价格大幅度走高的最主要原因。2010年下半年全球极端恶劣天气明显增多,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国俄罗斯、加拿大,以及欧盟等小麦主产区普遍大幅度减产;此外,乌克兰、哈萨克斯坦、澳大利亚等世界主要粮食产区也因为异常天气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减产。粮食减产使一些主要的粮食生产国开始限制粮食的出口,粮食供给紧张进一步加剧。近期,联合国粮农组织将2010年6月份预计的2010/2011年全球粮食产量上升1.2%,调整为下降2.1%,总量约为22.2亿吨。其中以小麦减产最为严重,预计产量将下降5.1个百分点,创近三年新低。

  总的来看,“供给冲击”是短期内推动粮食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考虑到全球谷物类粮食作物的库存还比较充足,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气候性因素导致的产量下降;粮食需求的增长也在正常的范围内,国际市场上进口增长主要集中在奶、油、糖等,谷物的贸易量变动不大,对国际粮食价格不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因此,预期2011年全球粮食供求偏紧,小麦、大豆、玉米等主要农产品还将维持高价,国际食品价格指数会维持小幅震荡走高的趋势。从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最近公布的2009~2010年市场交易者构成的变化来看,“非商业持仓者”比重大幅上升,即投机性因素成为2010年国际粮价上涨背后的重要推手。虽然从全球粮食供求关系来看,中短期内不存在再次爆发粮食危机的迹象,但是2011年末全球粮食库存将下降到历史性的低点,如果主要粮食作物产量回升受阻,加上投机资金的炒作,粮价还会存在大幅度波动的风险。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