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中国概念股”的蜕变

  • 来源:银行家
  • 关键字:巴菲特,概念股,蜕变
  • 发布时间:2011-01-20 15:32
  中国股票市场素有浮躁的炒作之风,一些股票因为各种原因被赋予某种特别内涵,概念股应运而生。从2003年买入中国石油的股票以来,被誉为“股神”的巴菲特与中国投资者产生了真实的交集。此后,一些与巴菲特发生直接或间接联系的中国股票受到投资者不同程度的关注,这种现象被媒体称为“巴菲特效应”。

  “巴菲特中国概念股”的定义

  本文把“巴菲特中国概念股”界定为与巴菲特发生直接或间接联系并得到投资者特别关注的中国上市公司的股票。该定义中,“与巴菲特发生直接或间接联系”并不是一个客观且界限清晰的范畴,但这些股票的共性一定要被大多数投资者感知乃至认同,具体表现为股价相对于大盘走势的异动,即所谓的“巴菲特效应”;“中国上市公司”则覆盖了在大陆或香港上市的企业,这是中国上市公司融资格局的历史与现状决定的。

  根据股票与巴菲特发生联系的程度,本文把“巴菲特中国概念股”划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巴菲特及其控制的企业真实购买的股票。如在香港上市的中国石油和比亚迪,它们是与巴菲特联系最为真实与密切的股票。

  第二类是因特定的人物或事件与巴菲特发生联系的股票。如在香港上市的物美商业和在大陆上市的大杨创世,它们与巴菲特所发生的联系虽不密切,但真实性还算确凿,而且通过媒体的报道被广大投资者了解。

  第三类是虽然未与巴菲特发生直接联系、但却和他的具体投资行为产生共振并被投资者感知的股票。比如,2009年11月3日,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公告溢价收购美国第二大铁路运营公司北伯林顿铁路公司,引发了中国铁路相关股票的一轮上涨。

  表1中列出的股票都满足“与巴菲特发生直接或间接联系并得到投资者特别关注”的条件,可以视作“巴菲特中国概念股”。其中,第一类和第二类的四只股票与巴菲特发生了各种形式的联系,并被媒体不同程度地报道,可以明确地认定;第三类本应包括与铁路相关的所有股票,但本文此处只选取在中国大陆和香港同时上市的四只,涵盖了铁路建设、运营和设备制造三大领域,便于做两个市场的比较。

  “巴菲特中国概念股”价格走势分析

  一般而言,概念股总是带有较多的投机色彩,有较强的时效性。因此,一只股票是否真正存在某种概念或该种概念的强弱应该能够在股价异动中体现出来。而且,由于巴菲特是投资者竞相效仿的“股神”,所以他所赋予的相关概念股的走势应该是一种强于同期大盘的异动,这正是“巴菲特效应”所在。为了测量这种效应,本文引入了偏离率指标。

  表2中的上涨周期一般以某只股票成为“巴菲特中国概念股”的特定事件为起始日,此后的最高价位为终止日。由于某些事件仅以公开媒体的报道为据,故起始日存在不精确性。如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对中国石油分步建仓,公告滞后,但由于该股上涨周期很长,起始日的偏差对价格走势的分析影响不大;再如,赵丹阳在2009年6月24日与巴菲特聚餐前便多次提及有意向巴菲特推荐物美商业,且物美商业自2009年4月起便有数波凌厉上涨,但从事件的确凿性考虑,还是选取聚餐时间2009年6月24日作为起始日。

  从涨幅看,所有的“巴菲特中国概念股”都明显领先大盘,偏离率最高的比亚迪达到10818.76%,偏离率最低的中国铁建A亦有37.62%,绝大多数的偏离率都超过100%。如此显著的偏离率足以说明“股神”巴菲特作为核心元素给予这些概念股充分的助涨动力。

  从涨速看,涨幅最大的中国石油和比亚迪都经历了较长的上涨周期,长周期摊低了它们的涨速。涨速超过中国石油的有大杨创世、中国铁建H、中国中铁H和广深铁路H,其中大杨创世和广深铁路H的涨速还超过了比亚迪。

  所以,单从股价走势看,所有的“巴菲特中国概念股”都或多或少地强于同期大盘走势,并且与巴菲特的投资周期比较匹配。虽然本文尚不能将巴菲特以外的影响因素剔除掉,但还是可以认为“巴菲特效应”是真实存在的,“巴菲特中国概念股”也是一个客观存在的股票集合。

  从价值投资向概念炒作的蜕变?

  巴菲特之所以被千万投资者仰慕,归根到底在于其师承格雷厄姆并不断自我发展的价值投资理念与方法。虽然“价值投资”本身是一个颇有争议的名词,但无论格雷厄姆还是巴菲特都对成功投资的关键做过直白的表露。比如巴菲特在其致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股东的公开信中称“成功投资的关键是在一家好企业的市场价格比固有的企业价值大打折扣时买入其股份”。那么“巴菲特中国概念股”都能够反映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吗?一般来说,股票的市场价格人人可见,对“固有的企业价值”的评估每个投资者都会有所不同。下面将分巴菲特真实购买和巴菲特并未购买的两类股票进行分析。

  巴菲特真实购买的概念股

  中国石油是巴菲特购买的第一家中国企业的股票,这也是一家典型的“中国概念股”。与中国石油前后赴海外上市融资的企业大都分布在能源、电信等垄断行业,给海外投资者带来了丰厚的回报。而且,在国内企业境外上市初期,股票大都处于较低价位,未能反映公司的真实价值。在这一背景下,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分步建仓中国石油的投资行为并不显得突兀。虽然我们无从得知巴菲特如何评估中国石油的固有价值,但哈撒韦公司于2007年10月中国石油股价远未见顶之前便果断清仓完毕,从侧面证明该项投资有着明确的价值准线。巴菲特在中国石油上获得的高额回报让中国投资者第一次切身感受到价值投资的魅力,特别是在巴菲特清仓后不久中国石油便进入长期下跌,更是强化了巴菲特的“股神”色彩。

  巴菲特对比亚迪的投资则显得有些违背常理。众所周知,巴菲特在20世纪90年代的网络股投资狂潮中岿然不动,明显跑输大盘,主要是因为看不懂那些高成长、高风险的网络概念。而如今他投入巨资的比亚迪是一只公认的新能源与新能源汽车概念股,其成长性和风险性与当年的网络股颇为相似。巴菲特是看中了比亚迪本身的内在价值,还是看中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良好成长性?这一点不得而知。从企业的内在价值看,在中美能源认购前后,比亚迪的市盈率只有2倍左右,可以认为股价已被严重低估。但从比亚迪所代表的新能源汽车概念看,投资比亚迪并不是一个稳健的选择,该公司的电池技术屡被业界质疑,其主要产品仍然盘桓于汽车市场的最低端,虽然近年来业绩有所成长,但绝难支撑股价飙涨。总之,比亚迪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较强,与巴菲特以往青睐的投资对象亦有明显差异。所以,投资比亚迪充其量算是有修正的价值投资。更为微妙的是,一向作为巴菲特幕后助手的哈撒韦公司副主席查理·芒格一反以往的低调,对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不吝赞美,称其为当代爱迪生。作为最终投资者,这已经不免有炒作之嫌。

  一项真实投资引发“羊群效应”的情况,在中国股票市场普遍存在(程希明等,2004),绝不仅仅巴菲特有这样的影响力,而且这种“巴菲特效应”也不仅存于中国市场。比如,2008年9月,在金融危机最为严重的时候,哈撒韦公司宣布购入50亿美元的高盛公司优先股,即刻带来高盛的股票连同各国金融股一度大幅上扬。这次对高盛的投资被公认具有“托市”的色彩。所以,虽然巴菲特秉承价值投资,但其具体行为总是带有不同程度的策略性,无论对于中国石油、比亚迪还是高盛公司。

  巴菲特并未购买的概念股

  除了中石油和比亚迪,其他“巴菲特中国概念股”都是巴菲特并没有真实购买的,但却也存在显著的“巴菲特效应”。这些股票又是从哪里获得了上涨的动力呢?

  第一种动力来自企业自身的概念炒作,大杨创世的表现最为突出。2009年9月9日,在大连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大杨创世董事长李桂莲向媒体表示“巴菲特在大杨集团创建30周年之际,寄来一段DV视频表示祝贺并称要参与经营创世品牌”。这一消息立刻刺激了资金对大杨创世的疯狂炒作。随后公司发布公告,称巴菲特的视频仅为祝贺,并不涉及任何商业行为。但巴菲特青睐大杨创世的定制西装、邀请李贵莲参加哈撒韦公司股东大会等确定性的消息仍然使得股价维持了强于大盘的走势。一家默默无闻的上市公司,希望通过和巴菲特建立联系来提高知名度原本未可厚非,但如果因此误导了投资者,则难辞其咎。

  第二种动力来自主要投资者的策略行为,物美商业的表现最为突出。赵丹阳在2008年初曾因为公开宣布清仓A股而一度成为市场焦点,一段时间后他因为以211万美元竞得2009年与巴菲特聚餐的权利再次被市场关注。此后,作为新闻人物的赵丹阳,在不同场合以不同方式提及物美商业这只股票,并表示会向巴菲特推荐。香港联交所数据显示,从竞得午餐之前的2008年4月开始,赵丹阳就开始分步建仓物美商业,一度成为最大的流通股股东。从建仓伊始,物美商业的走势就强于大盘,并有多次阶段性拉升,2009年6月25日后,又有多轮强劲的上涨。从内在价值看,虽然物美商业2008年度至2009年一季度的业绩可圈可点,但恐怕尚不足以支持股价如此大幅的上涨。而且,物美商业的超额利润主要来源于通过低价托管亏损的国有商业网点,而非赵丹阳所说的优质商业模式。由于在物美商业股价上涨后赵丹阳并没有明显减持,所以质疑他操纵股价是难以证实的,但物美商业的股价走势与赵丹阳的策略言行以及巴菲特的影响力有着必然的联系。

  第三种动力来自广大投资者迷信股神的“集体无意识”,中国铁路股的异动较为典型。在2008年秋的一揽子经济刺激政策中,铁路投资是一个重点领域,所以此后铁路基建、运营和相关设备制造行业的股票几度活跃。时至一年后的2009年11月,国内扩大铁路投资的消息已经不能够刺激的投资者的兴趣了。哈撒韦公司溢价收购北柏林顿公司的公告为原已趋于沉寂的铁路股注入了新的上涨动力,与铁路相关的数十只中国股票几乎全面超越大盘,但大都没有持续性,可以视为一种短期炒作和跟风。从投资者的认知角度看,铁路股的上涨在中石油、比亚迪、物美商业和大杨创世的“巴菲特效应”发生之后,迷信巴菲特的“集体无意识”业已形成并强化,所以才会发生远隔汪洋大海的共振。比较大陆市场和香港市场,A股涨幅稍大,但周期较长,所以港股涨速较快,偏离率亦明显高于A股。两组股票的上涨源于同一事件,之所以出现这种差别,可能与涨跌幅制度、资金流动自由度以及整体估值有关,但“巴菲特效应”在两个市场上都是显著存在的。

  总结

  综上所述,通过计算个股价格走势偏离大盘指数的程度,我们发现,不同层次的“巴菲特中国概念股”在特定周期内都有着明显强于大盘的走势,这印证了“巴菲特效应”客观存在性。

  不管怎样,“巴菲特中国概念股”之所以能够被投资者关注,主要因为巴菲特的市场影响力。巴菲特真实购买的中国石油和比亚迪较多反映了他的价值投资准则,所以能够获得较长时间的持续上涨;而通过其他人物、事件与巴菲特直接或间接发生联系的股票,一般都只有较短时间的上涨,但涨速较快。推动后一类概念股上涨的动力可能来自上市企业自身、主要投资者和广大普通投资者,其股价上涨机制中较少体现价值投资的准则,概念炒作的色彩较重。其实,无论从投资的基本逻辑还是资金的稳健性考虑,价值投资理念都是比较容易被大多数投资者接受的,但浮躁的市场氛围又使得很少有人能够坚持这一理念,这就出现了贺显南(2004)所指出的价值投资异化为市场炒作的风险。在大多数情况下,“巴菲特中国概念股”就是以价值投资之名行概念炒作之实。

  由于中国的股票市场尚未完全对外开放,国内外的估值标准亦有颇多不均衡,所以短期内巴菲特等外国投资者不太可能大规模投资中国股票。但对巴菲特等股神的迷信已经根深蒂固,极易成为炒作者的噱头,使得背离价值投资标准的“巴菲特中国概念股”层出不穷,不仅扰乱市场秩序,也会伤害弱势参与者的利益。这一点值得投资者和监管部门重视。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