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从合格开始

  • 来源:人力资源
  • 关键字:优秀,合格
  • 发布时间:2011-09-01 10:14
  现在国内教育培训领域中,最流行的就是“成功学”教义和“精英主义”思潮,仿佛人人都可以成功,人人都能成为精英。显然,这是根本不现实的,成功者永远是少数人。这些年,国内很多家长因不满意于国内的教育环境,而纷纷把孩子送到国外接受各种教育,期待孩子能够脱颖而出、衣锦还乡。但如果不了解国外教育的真谛,没有脚踏实地的想法和做法,那种不切实际的期待只能有害无益、大失所望。在孩子成长和人才培养方面,我们应该说:优秀固然可喜,合格同样可贵;而优秀必然从合格开始。

  成功者的素质

  很自然地,每个人都渴望自己能拥有成功的人生,不但事业成功,而且婚姻和家庭也都能成功,然而,这种成功是需要很多素质和能力的,甚至还常常需要一些运气和机遇。史蒂夫·尼兰博士是一位资深的企业心理学家,拥有几十年人才评估与培训方面的经验,他认为,成功者应具备十二项基本素质,具体包括:1.目标明确;2.有组织能力;3.勇于进取;4.有智慧;5.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6. 有沟通能力;7.有领导才能;8.热爱工作;9.有闯劲;10.敢于面对挫折;11.不断充实自我;12.安心工作。如果说这12项能力构成了一个成功者的全部素质,那么其中至少有一半以上的能力项(比如第3、5、6、8、10、11、12等)也是做一个幸福的普通公民所需要的。而这些能力除了跟先天遗传有一些关联之外,更多的是需要通过后天的教育培养才能一点一滴形成的。所以,在当今社会里,教育越来越重要,这不仅对于培育精英人才来说是如此,对于培养普通大众也是如此。

  中外教育之根本差异

  所有的教育都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让人们学会做人和处事。“知识”和“能力”本是同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是应该和谐统一的,不能分开和对立起来。由于东西方对于知识和能力不同的理解,以及所实行的完全不同的教育过程,造成了国内教育和国外教育的根本差异。国内教育的目标都宣称要培养出最优秀的精英人才,结果是把一些人培养成了不合格的废才;而国外各类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出合格的社会公民,结果却会很自然地从中冒出一些优秀的人才。国内教育只传授知识,却并不培养能力;而国外教育却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重视能力的培养;即中国重视知识和文凭,而西方更重视能力和资质。在笔者看来,不能转化为能力的知识是没有用的知识,没有知识支撑的能力是靠不住的能力;而“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也要辩证地去看待和理解。

  人生最重要的两种能力

  能力有很多种,优秀人才也需要具备多项能力,但有两种能力可能是最基本或最重要的,无论是作为一个合格的公民还是优秀人才都是需要的。这两种能力既是我们教育的立足之本,也是我们需要借助出国留学来重点培养和提升的。

  第一,自立能力,即自我生存的能力。读书上学也是为了生存和生存的更好,但是现在不少国内学生的独立生存能力或者说自立能力都非常差,不仅一代比一代差,而且比起日韩或欧美的同龄学生更是差得令人无地自容。这当然不能简单地怪罪学生了,而是我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大环境的产物。自立能力又可以详细分解为一个人独处的能力、抗挫折抗干扰的能力、自己动手的能力、社会实践的能力、自我管理的能力,等等。俄国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没有完全的独立,就没有完全的幸福”;日本明治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及教育家富泽渝吉也曾说过,“没有独立精神的人,一定依赖别人;依赖别人的人一定怕人;怕人的人一定阿谀谄媚。”中国孩子从小

  到大,身边总是有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亲人的陪伴、照顾,除了负责学习和被要求成绩好之外,几乎什么都不需要去做甚至也不让去做,久而久之,孩子什么都不会也不想或不屑去做,别说这样也不一定学习就好,即使学习好了将来又能怎样?教育孩子有句名言: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的赐予,其它一切都要通过劳动获得。劳动比学习更重要,热爱劳动的人才会有幸福感。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朱棣文从少年时代就喜欢下厨,他指出,拿冰箱里仅有的材料下厨是一种在有限资源中求变的经验和能力。他认为,正是学生时代在下厨中培养的这种能力,对解决他日后遇到的工作中的难题产生了很大的帮助,因此,他主张应让孩子从小学会下厨。朱棣文在选拔人才的时候,曾淘汰了一些成绩优秀的学生,他的解释是:“这些只会念书的孩子,连煎蛋、煮蛋都不会,怎么可能懂实验?”他认为动手的经历使双手更灵巧,也使物理知识更丰富。在美国,培养孩子成为一个自食其力并富有开拓精神的人,是家庭教育的基本出发点。美国的父母从孩子小时候就让他们认识劳动的价值,让孩子自己动手修理、装配摩托车,到外边参加劳动。即使是富家子弟,也要自谋生路。美国的中学生有句口号:“要花钱,自己挣!”

  第二,融合能力,就是参与和合作的能力。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独生子女成为学生主体,对孩子的教育难上加难,一个就是难以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另一个就是孩子缺少参与意识和合作能力。而现代社会,单靠个人能力做出事业上重大突破的可能性已经越来越小,更多的创新成果依靠集体智慧。因此,个体在具备必要的自身能力之外,还必须具备与他人合作的协作能力。中国学生在长期各自为战的排名竞争中,严重缺乏群体合作意识及合作能力,与国外学生相比,这一能力缺陷显得格外突出。

  国内孩子之所以在参与合作性活动时不知如何进行合作,主要是平时难得参与有合作内容的活动,即因缺少与他人合作的机会而缺乏合作意识、缺乏团队精神,并普遍表现为协作能力低。另外,应试教育、各自为战的竞争意味着,任何他人的优势都将构成对自己的威胁,由此必然带来人际间的互相排斥、互相嫉妒、互相拆台、互不信任等,这不论对个人成长还是社会进步,都有巨大的危害。国外教育除了知识教学外,非常重视各种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比如,美国就是一个重视体育、全民健身的国家,美国学校十分重视体育,主要是由于体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而美国家长也比中国家长更注重于鼓励孩子参加各种体育锻炼,他们认为通过体育活动或各种实践类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而且可以培养他们的拼搏精神。在美国,体育的含义早已超越了锻炼身体本身,体育活动被美国人视作是一种社交活动,由此可以考察一个人在团队中的交往能力、合作精神和参与意识,而体育同时也需要参与者具有勇敢的精神和竞争意识,这些都是一个人进入社会后很重要的品质。

  总之,所有人都希望自己能够变得优秀、在将来取得成功,但一定要知道如何从一个合格的社会公民做起,如何能够养成和具备成功者的素质和能力,特别是最重要的自立能力和融合能力。

  文/田生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