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等于动力吗
- 来源:人力资源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压力,动力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1-09-01 12:38
“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人就像弹簧一样,外界给他的压力越大,就越能激发他的斗志和潜能”。这些常挂在管理者嘴边的话,果真如此吗?
对于那些性格坚韧,勇于承担风险和愿意从事挑战性工作的人,或许能把压力变成工作的动力。相反,那些喜欢循规蹈矩、性格脆弱的人,压力可能会成为他们的灾难。
我们经常看到或听到这样的事情:
某企业的青年工人,由于不堪工作重负,跳楼自杀……
某机关秘书,由于连夜加班赶写翌日的汇报材料,突发脑溢血……
某高校刚入学的大学生,由于不适应学校的环境,和同宿舍的同学关系紧张,主动退学……
其实,这都是由于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有限,无法抵御和缓解压力造成的。
相反,有的人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种种压力,能够应对自如、游刃有余,不仅能缓解自己的压力,而且,还能把压力变成激励自己积极向上的动力,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也屡见不鲜。
难道这些人,天生就不怕压力,或许他们骨子里与生俱来就有抵御压力的免疫力?
其实不然,世间的万事、万物从发生、发展到消亡,都有其原因、条件和内在的规律性。如果我们能掌握其规律性,用正确的方法减压,压力是可以变成动力的。
正视压力源
工作中的压力,虽然林林总总,但如果归类的话,主要来源于四个方面:
时间性压力源:这种压力,通常是由于我们要做的事太多,而时间却很少,时间无法保证我们完成目标和任务,这是管理者经常面对的最寻常和最普遍的压力源。
遭遇性压力源:这种压力往往是由人际交往而产生的,通常有三种情况:一是来自角色冲突,在这种情况下,团队成员担任的角色不相容;二是来自问题冲突,在团队中,对如何完成或解决问题意见不一;三是来自交往冲突,个体由于相互的对抗而不能很好相处。
情境性压力源:这种压力产生于个体活动的环境或周围的环境。比如,不适的工作环境、条件,长时间的紧张工作,以及和同事、领导的隔离等。
预期性压力源:这种压力,它包括受到潜在的,令人不愉快的事件有可能发生的威胁(令人不快的事情还没有发生,但可能会发生)。比如,由于公司缩编、合并,使员工预期到潜在的工作变化、裁员或新的技术要求等。
如何应对压力源
管理者应对压力源最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就是找出压力源,对症下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药方一:通过有效的时间管理消除时间性压力源。
消除时间性压力源,应遵循八个原则。
1.列出一张今天要完成的任务清单。关注你想完成的事情,而不是你想做的事情,事先应列出全天工作计划,写在笔记本或台历上。
2.为每件事情安排一个位置,并让每件事各就其位。同时,要区分轻重缓急,排列有序。
3.确定出首要任务。管理者每天应首先致力于重要任务,然后再处理紧急任务,像非你莫属的重要任务,你必须亲自去解决,别人也能完成的紧急任务,就交给别人完成。
4.每天为自己保留一些时间,可以不受他人干扰。将这些时间用于重要不紧急的工作,或进行思考。诸如,构思和思考企业发展战略和企业愿景;规划个人职业生涯等。
5.将大的项目分割处理。这将帮助你避免产生被大的、重要的、紧急的任务压垮的感觉。
6.确定出所有任务中最关键的20%。帕累托法则说明20%的工作,产生80%的结果。因此,分析哪些任务是最重要的20%,然后将大多数的时间花在上面。
7.从不拖延。要养成今日事,今日毕,不要养成“我将晚一些时候处理它”的习惯。
8.确定最后期限。这有助于提高你的时间使用效率,如果你不制定最后的期限,任务总是超出它应该被完成的时间底限。
药方二:通过合作和人际能力消除遭遇性压力源。
首先,自己要融入一个相对稳定的、联系紧密的团队或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只要当人们感到自己是群体的一部分,或者被其他人所接纳,压力就会得到释放。
其次,建立个人情感银行账户。这个账户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建立的信任或安全感,在情感银行账户中的“储蓄”越多,关系就越牢固和持久。相反,从账户中过多地“支出”,将削弱关系,也会破坏信任、安全和信心。
再次,要发展自己的情绪智力。这是一个人应具备管理自己情绪和管理与他人关系的基本能力。这种能力包括四个方面。
其一,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情绪对什么最敏感,时时刻刻认识和理解自己内心的感受,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讨厌什么。
其二,自我控制或自我情绪的管理。在遇到某些事件而产生正面情绪(兴奋或入迷)和负面情绪(易怒、忧郁或焦虑)时,自己知道如何进行情绪控制或平衡自己。
其三,共情,或认识到其他人的情绪。自己能站在对方的角度,寻找与人合作的共同点,并包容对方的情绪,和对方情投意合融为一体。
其四,人际能力,或有效处理与其他人关系的能力。自己能准确地觉察和管理其他人的情绪,并能与其他人友好相处,建立友谊。
总之,通过提高情绪智力,不仅可以有效地消除遭遇性压力源,而且我们将减少冲突,与我们交往的人将更加合作,与同事的关系更融洽。
药方三:通过工作再设计消除情境性压力源。
消除情境性压力源,应从改善情境入手,重新审视工作安排是否合理?工作条件是否具备?
首先,要整合任务。当个体能够完成整个项目及各种相关的任务,而不是被限于完成一个重复的任务或一个任务的组成部分时,他们会有更高的满意度和投入度。此时,他们能够运用更高的技能来完成目标,并拥有自豪感。
其次,建立明确的工作单元。当把从事相关任务的个体组成团队时,把他们的任务进行结合与协调,并且有事大家商量,共同研究解决,这种团结协作,可以大大缓解个体重复工作带来的紧张感和压力。例如,日本一些汽车生产厂家,他们把工人组建成团队,采用这种自然工作单元的组建模式,从头到尾负责整辆汽车的生产、装配,而不是各自在分离的生产线上工作,工人通过工作轮换,互相学习其他人的工作经验,并且直接看到自己的工作成果,由此体验到一种成就感。
再次,健全激励机制。管理者要把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结合起来。给予先进模范人物奖金、加薪等固然能重要,但精神激励如委以重任、参与管理等,能使激励效果更能产生持续、强化的作用。
药方四:通过目标设定、小量成功消除预期性压力源。
增强自信心是消除预期性压力源的关键。
第一,要设定科学合理的目标。建立短期计划来完成这个目标,将注意力集中在完成当前的目标上,而不是担忧将来的事情上。通过体验完成这个目标所带来的成功喜悦,来消除预期性压力源。
第二,关注自己的优点。在纸上列出自己的优点,无论工作怎么变化,无论从事什么活动,想想这些优点,并告诉自己有什么优点,这叫做“自信的蔓延效应”。
第三,扬长避短。在学习、生活、工作中,抓住机会展现自己的优势、特长,来获取小量成功体验,同时注意弥补自己的不足。
第四,做好充分准备。从事某项活动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只有准备充分,才能胸有成竹,遇事不慌。
第五,增强心理弹性。我们常说,人要拿得起,放得下。所谓“放得下”,是指人的心理状态,就是遇到“千金重担压心头”时,能把心理上的重压卸掉,使之轻松自如,这样心理才有弹性,否则,如果“放不下”,人将产生心理疲劳,乃至发展为心理障碍。英国科学家贝弗里奇曾说:“疲劳过度的人是在追逐死亡”。
古人云:“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这才是人生的大智慧啊!
文/李曙光
……
对于那些性格坚韧,勇于承担风险和愿意从事挑战性工作的人,或许能把压力变成工作的动力。相反,那些喜欢循规蹈矩、性格脆弱的人,压力可能会成为他们的灾难。
我们经常看到或听到这样的事情:
某企业的青年工人,由于不堪工作重负,跳楼自杀……
某机关秘书,由于连夜加班赶写翌日的汇报材料,突发脑溢血……
某高校刚入学的大学生,由于不适应学校的环境,和同宿舍的同学关系紧张,主动退学……
其实,这都是由于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有限,无法抵御和缓解压力造成的。
相反,有的人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种种压力,能够应对自如、游刃有余,不仅能缓解自己的压力,而且,还能把压力变成激励自己积极向上的动力,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也屡见不鲜。
难道这些人,天生就不怕压力,或许他们骨子里与生俱来就有抵御压力的免疫力?
其实不然,世间的万事、万物从发生、发展到消亡,都有其原因、条件和内在的规律性。如果我们能掌握其规律性,用正确的方法减压,压力是可以变成动力的。
正视压力源
工作中的压力,虽然林林总总,但如果归类的话,主要来源于四个方面:
时间性压力源:这种压力,通常是由于我们要做的事太多,而时间却很少,时间无法保证我们完成目标和任务,这是管理者经常面对的最寻常和最普遍的压力源。
遭遇性压力源:这种压力往往是由人际交往而产生的,通常有三种情况:一是来自角色冲突,在这种情况下,团队成员担任的角色不相容;二是来自问题冲突,在团队中,对如何完成或解决问题意见不一;三是来自交往冲突,个体由于相互的对抗而不能很好相处。
情境性压力源:这种压力产生于个体活动的环境或周围的环境。比如,不适的工作环境、条件,长时间的紧张工作,以及和同事、领导的隔离等。
预期性压力源:这种压力,它包括受到潜在的,令人不愉快的事件有可能发生的威胁(令人不快的事情还没有发生,但可能会发生)。比如,由于公司缩编、合并,使员工预期到潜在的工作变化、裁员或新的技术要求等。
如何应对压力源
管理者应对压力源最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就是找出压力源,对症下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药方一:通过有效的时间管理消除时间性压力源。
消除时间性压力源,应遵循八个原则。
1.列出一张今天要完成的任务清单。关注你想完成的事情,而不是你想做的事情,事先应列出全天工作计划,写在笔记本或台历上。
2.为每件事情安排一个位置,并让每件事各就其位。同时,要区分轻重缓急,排列有序。
3.确定出首要任务。管理者每天应首先致力于重要任务,然后再处理紧急任务,像非你莫属的重要任务,你必须亲自去解决,别人也能完成的紧急任务,就交给别人完成。
4.每天为自己保留一些时间,可以不受他人干扰。将这些时间用于重要不紧急的工作,或进行思考。诸如,构思和思考企业发展战略和企业愿景;规划个人职业生涯等。
5.将大的项目分割处理。这将帮助你避免产生被大的、重要的、紧急的任务压垮的感觉。
6.确定出所有任务中最关键的20%。帕累托法则说明20%的工作,产生80%的结果。因此,分析哪些任务是最重要的20%,然后将大多数的时间花在上面。
7.从不拖延。要养成今日事,今日毕,不要养成“我将晚一些时候处理它”的习惯。
8.确定最后期限。这有助于提高你的时间使用效率,如果你不制定最后的期限,任务总是超出它应该被完成的时间底限。
药方二:通过合作和人际能力消除遭遇性压力源。
首先,自己要融入一个相对稳定的、联系紧密的团队或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只要当人们感到自己是群体的一部分,或者被其他人所接纳,压力就会得到释放。
其次,建立个人情感银行账户。这个账户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建立的信任或安全感,在情感银行账户中的“储蓄”越多,关系就越牢固和持久。相反,从账户中过多地“支出”,将削弱关系,也会破坏信任、安全和信心。
再次,要发展自己的情绪智力。这是一个人应具备管理自己情绪和管理与他人关系的基本能力。这种能力包括四个方面。
其一,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情绪对什么最敏感,时时刻刻认识和理解自己内心的感受,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讨厌什么。
其二,自我控制或自我情绪的管理。在遇到某些事件而产生正面情绪(兴奋或入迷)和负面情绪(易怒、忧郁或焦虑)时,自己知道如何进行情绪控制或平衡自己。
其三,共情,或认识到其他人的情绪。自己能站在对方的角度,寻找与人合作的共同点,并包容对方的情绪,和对方情投意合融为一体。
其四,人际能力,或有效处理与其他人关系的能力。自己能准确地觉察和管理其他人的情绪,并能与其他人友好相处,建立友谊。
总之,通过提高情绪智力,不仅可以有效地消除遭遇性压力源,而且我们将减少冲突,与我们交往的人将更加合作,与同事的关系更融洽。
药方三:通过工作再设计消除情境性压力源。
消除情境性压力源,应从改善情境入手,重新审视工作安排是否合理?工作条件是否具备?
首先,要整合任务。当个体能够完成整个项目及各种相关的任务,而不是被限于完成一个重复的任务或一个任务的组成部分时,他们会有更高的满意度和投入度。此时,他们能够运用更高的技能来完成目标,并拥有自豪感。
其次,建立明确的工作单元。当把从事相关任务的个体组成团队时,把他们的任务进行结合与协调,并且有事大家商量,共同研究解决,这种团结协作,可以大大缓解个体重复工作带来的紧张感和压力。例如,日本一些汽车生产厂家,他们把工人组建成团队,采用这种自然工作单元的组建模式,从头到尾负责整辆汽车的生产、装配,而不是各自在分离的生产线上工作,工人通过工作轮换,互相学习其他人的工作经验,并且直接看到自己的工作成果,由此体验到一种成就感。
再次,健全激励机制。管理者要把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结合起来。给予先进模范人物奖金、加薪等固然能重要,但精神激励如委以重任、参与管理等,能使激励效果更能产生持续、强化的作用。
药方四:通过目标设定、小量成功消除预期性压力源。
增强自信心是消除预期性压力源的关键。
第一,要设定科学合理的目标。建立短期计划来完成这个目标,将注意力集中在完成当前的目标上,而不是担忧将来的事情上。通过体验完成这个目标所带来的成功喜悦,来消除预期性压力源。
第二,关注自己的优点。在纸上列出自己的优点,无论工作怎么变化,无论从事什么活动,想想这些优点,并告诉自己有什么优点,这叫做“自信的蔓延效应”。
第三,扬长避短。在学习、生活、工作中,抓住机会展现自己的优势、特长,来获取小量成功体验,同时注意弥补自己的不足。
第四,做好充分准备。从事某项活动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只有准备充分,才能胸有成竹,遇事不慌。
第五,增强心理弹性。我们常说,人要拿得起,放得下。所谓“放得下”,是指人的心理状态,就是遇到“千金重担压心头”时,能把心理上的重压卸掉,使之轻松自如,这样心理才有弹性,否则,如果“放不下”,人将产生心理疲劳,乃至发展为心理障碍。英国科学家贝弗里奇曾说:“疲劳过度的人是在追逐死亡”。
古人云:“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这才是人生的大智慧啊!
文/李曙光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