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站队”:你如何接招

  • 来源:人力资源
  • 关键字:职场,站队,应对
  • 发布时间:2011-09-01 10:31
  张先生是某公司新聘的行政总监,他在加入公司不久后,就发现公司两位副总的关系十分微妙,虽然彼此表面上说话还算客气,但在日常工作中互不服气,甚至还常常在公司会议上争得面红耳赤。更糟糕的是,两位副总似乎都有自己的“小山头”,都在公司内部潜伏着很多亲信。

  在张先生通过试用期正式担任行政总监后,两位副总纷纷示好、传递善意,并明确表达了“紧密”之意。张先生明白,他们是在“拉山头”、“立帮派”,希望自己“入伙”,成为他们的“党羽”。可是,面对同时伸出的“两只手”,他,究竟该牵谁的手?抑或是全部拒绝,做一个“中间派”?张先生陷入了苦恼与矛盾之中:如果“站队”,就会得罪另一方;如果“不站队”,自己似乎缺少“靠山”,可能还会因得罪双方而受“夹板气”,在工作中亦很难做到游刃有余。

  其实,张先生的遭遇并不是特例,很多企业里都存在这种问题——公司政治。对于公司政治,可以这样理解:在企业内部,有的部门(团队)或具有某种文化联系的群体,为争得各自的利益,而采用各种手段结成特定关系,这种关系体现为——派系。但是,这种关系并不是企业所要求的,却可以影响或试图影响组织中利益分配的活动。正如管理大师查德瑞提和史蒂夫利维在《公司政治》一书中提出的观点:“公司政治是规章制度等显规则背后的隐规则,这种规则是不成文的、说不出来的,却是一些约定俗成的日常事务处理法则,是一种谁也无法忽略的、更为隐秘的、也更容易发挥决定性作用的隐形力量。”

  在这种存在复杂派系纷争的企业中,有些人惶恐,也有些人从容,还有些人困惑,更有些人无奈。其结果是要么选择退出企业,要么成为公司政治斗争中的一员。如果想在派系纷争中生存下来,甚至获得成功确实不易,但也绝非不可能。有一则故事:人们把土豆、石头、咖啡豆一起放在锅里煮的时候,土豆一会儿就煮熟了,石头则纹丝不动,又硬又没有味道,而咖啡豆,则既可以保持一定的硬度,又可以散发出诱人的清香,熬出醇美的咖啡汁。用土豆、石头、咖啡豆来形容面对公司政治的三种基本态度:“石头”型的员工,一般很难生存,这种类型的人往往比较顽固,容易与潜规则“触网”,被人排斥,最后只好离开;“土豆”型的员工,比较遵从潜规则,但是,容易变得过于世故,被企业

  潜规则同化,难以有发展后劲;“咖啡豆型”的员工则非常受欢迎,能够在“潜规则”的浸淫下保持自己的风格和理念,同时还可以为企业带来一些积极的改变。

  “站队”是一种机会主义

  “站队”,或主动为之,或被动从之,主要源于三种背景:

  第一,被拉拢“入队”。在企业里,越是关键岗位的人才,往往越是容易成为被拉拢的对象。另外,有相似文化背景与职业背景的人,也容易向一起聚集、抱团。比如案例中的赵总是转业军人,他往往会拉拢那些转业后来公司工作的员工,也更容易与他们打成一片;而科班出身的王总则更看好那些学院派风格的员工,与他们有共同语言。这就是公司政治背后的文化因素,也可称之为“文化同源”。

  第二,被迫“站队”。在很多时候,站不站队由不得自己。尤其在工作遭遇困难或危机时,逼迫你必须做出抉择。那些无助、软弱或无意志的人,很容易上了派系的“贼船”。另外,有的员工还可能会遭遇高层领导的“威胁”,为了能够在企业工作顺利,只好加入到派系之中。

  第三,主动“站队”。有些心计比较重的员工喜欢在企业里找一个有一定地位与能力的高层领导作为自己的“靠山”,于是,便会耍小聪明对未来进行判断与思考,即锁定某位具有实力与潜力的领导。同时,想尽各种办法、利用一切机会,去讨好、巴结高层领导,希望得到庇护与提拔。这种投怀送抱行为,容易得到高层领导的接纳而成为其派系的一分子。

  身处职场中的你,无论是否选择“站队”,都可能会面临着艰难的抉择。在很多时候,如果站错队会“混”得很难,甚至会“死”得很惨,成为公司政治的“牺牲品”。道理很简单,一旦“敌对方”得势,自己可能就会被扫地出门。即便不被“开”了,继续干下去也将是“活受罪”。如果己方得势,或许可以“活”得滋润些,但这种滋润却也未必能够长久。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各派系之间的纷争难分胜负,导致“站队”后也未必一帆风顺。虽然有人“罩着”,但也往往会因“站队”而受到来自其他派系的打击与折磨,在工作中被“设障”。

  实际上,“站队”与否本身就是一项机会性抉择,但是,选择“站队”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将是错误的抉择。所以,这个抉择本身就具有机会成本与风险,选择对了未必风顺万里,选择错了则一定会输得很惨。

  “不站队”则是生存主义

  在公司政治的博弈场上,“站队”的风险很大,所以很多成功人士都选择“不站队”、不拉帮结派,坚持自己的立场,如此得以生存并取得最后的成功,恰恰是“出淤泥而不染”。当然,不排除某些人通过“站队”获得了一些机会,甚至获得了成功。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种机会可能都是暂时的,并很难保持持久性的成功。

  当然,“不站队”也有不同的道路可走。只不过有的是“正路”,有的是“歪路”,未必都是可取的做法:

  第一种是“墙头草”型,哪边硬就向哪边倒。这类员工往往看谁得势就倾向于谁,甚至从一个派系跳到另一个派系,这是职场上最危险的做法。这类员工没有正义、没有信仰、没有意志力,混迹于职场,很难在工作中成就大事。并且,就如一个“叛徒”,任何一方都不会给予足够的信任或重用。

  第二种是固执己见型,我行我素。这类员工不加入任何一帮一派,保持关系上的中立,只唯工作为正义,却也容易拥有生存空间。不过如果过于极端和自我,不融合于任何一帮一派,或者独立成派,也是很危险的做法,容易遭受排挤与打击,甚至会成为公司政治斗争的“炮灰”。

  第三种是兼容型,左右逢源。这类员工善于整合企业内部各派系的工作,通过“和稀泥”使各方都能接受。同时,也使原本分歧的工作通过协调得以顺利执行。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在充当“中间派”、“老好人”,而是善于沟通、协调,以及将各派系工作之长进行整合,促进工作目标的实现。

  巧妙应对“站队”考验

  不可否认,“站队”常常是来自高层领导的压力与考验。作为员工,必须能够有效地识别来自上层领导的邀约信号,如:高层领导的个人宴请,尤其是其他被邀请的对象都是他的“嫡系”的情况;具有相同或相似职业背景的人聚会;领导单独宴请或者给予

  “好处”;上层领导在内部选举、评议或考核过程中,发出的暗示……很显然,装糊涂与回避都不是最好的办法,因为在工作中,高层领导的目光与触角无所不及,你能逃到哪里?

  还有一些情况,你必须做出抉择:面对企业内部不同派系的争论或争议的焦点问题时,要投出自己的一票;面对不同领导指派的工作,要考虑先去执行哪一位领导的指令;面对不同的工作机会,要选择跟随哪位领导去做事……

  其实,抉择很简单,为合理者投票,根据轻重缓急去安排工作任务,选择最容易发挥自己专长的工作,千万不要害怕自己的决定会带来恶果,要坚持这样一个基本原则:站在企业立场上,支持正确的事,做正确的事!

  简言之,就是要工作关系“站队”,个人关系“不站队”。工作关系“站队”,即是一切以企业利益为核心,在工作态度、立场、原则、方法等方面有所坚持,站在对企业有益的一方;个人关系“不站队”,则是强调只尊重工作关系而不惟个人关系,工作关系为大,个人关系为小。坚持此原则,让各派系都知道你究竟是什么人,而不是直接向他们说“不知道”,直接拒绝并不是理想的应对之道。这样做至少可以让各派系知道,你不是他们的敌人,并且在他们正确的时候还会获得支持与帮助。

  可以说,“不站队”的体验可能是很痛苦的,各派系可能会包容你,也可能都会打击你。而你唯一的选择就是坚强地撑住,咬紧牙关进行“修炼”:

  第一,静观其变。要意识到,各派系矛盾激化之日,可能就是问题解决之时。企业最高层领导不可能希望看到内部纷争的局面,因为,如果这样任由下去,受伤害最大的是企业,所以就一定会着手来解决这个问题。杰克·韦尔奇在自传中说:“我的长期职业目标是当CEO,所以为实现我的梦想,我就一定不能让运转中的‘风车’发生倾斜。”其实,企业里的最高统帅往往不会对公司政治熟视无睹,他会积极化解内部派系之争,除非没有察觉到“内斗”的存在。另外,内部派系之争到了一定程度也自然会见分晓,弱势一方有可能会主动或被动地退出。所以,完全可以咬紧牙关继续历练,静待拨云见日的一天。

  第二,夯实自我。对于个人来说,在企业内部的积累,不仅是工龄、经验与资历的积累,更是信誉、形象的积累。如果能兢兢业业,在工作上做出成绩,不但不容易被挑出毛病,还容易被企业核心领导人物看在眼里,这样容易建立并巩固自己在企业里的地位。只要自己努力,做得正,干得好,有潜力,就会不断为自己增加价值砝码,而不会为其他派系所轻易触碰。因为,最高决策者没发话,谁敢轻易拿一个关键岗位、关键人物“开刀”呢?所以,遇问题就躲,见困难就退,不是职场中的大智之举。相反,要尽力置身于内部纷争之外,让自己在不断积累中变得强大。

  第三,规范标准。在自己的工作职责范围内,要建章建制,建立起业务流程的“游戏规则”,并做到按规则办事。只要规则合理,并照章办事,当涉及到自己的工作时,即便各派系有所不满,自然也无话可说。诸如行政部门的车辆管理工作,只要在制度中明确使用车辆时需要“提前预约”,并按预约先后顺序派车,就不会因优先给谁派车而出现矛盾或心理上的不舒服。所以,规则往往是化解矛盾的“金钥匙”,同时也是最好的“护身符”!

  文/贾昌荣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