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士杉确认两产品清盘 拟将止损线提到8毛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常士杉,私募,风险控制
  • 发布时间:2012-04-23 15:33

  “没做好是我们水准有问题,失败了就不找任何借口。”4月19日晚7点,被清仓危机缠绕的南京世通资产董事长常士杉,对《投资者报》诚恳地表示。

  从4月初世通8期、9期因为跌破0.7元清盘线,而被中信信托强制清仓,距今已经一周多。其间,两只产品何去何从备受市场关注。在电话中,常士杉确认了两只产品已经在走清盘的法定程序,清盘已经成为事实。

  常士杉曾是2010年阳光私募业绩冠军,当年他管理的世通1期上涨了96.16%,成为私募界最闪耀的明星。

  然而,2011年高铁事故之后,重仓高铁板块的世通系业绩出现较大滑坡,不少产品濒临0.7元(如初始净值为100元,按相应比例折算)清盘线。

  常士杉表示,未来会把0.8元作为产品的清盘线,并在风险控制上制定更严格的标准。

  激进操作经历阵痛

  即将清盘的世通8期与世通9期,分别成立于2010年12月底与2011年1月底。在两只产品成立之初,常士杉与世通正处于巅峰状态中。

  常士杉曾提早判断高铁将是2011年的黑马板块,提早重仓让两只产品曾因此获利颇丰。2011年3月11日,这两只产品创出净值最高点。不过,2011年3月爆发高铁危机,常士杉有3个多月没有接受媒体采访。

  7月,他再度露面,对《投资者报》总结了高铁挫折的原因。“虽然对高铁板块的安全问题认真考虑过,但还是没想到会出这么严重的事故。投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黑天鹅’事件,尽管会有应急措施,但对突发事件难免措手不及。”

  当时常士杉给自己制定的解决方法,是把安全永远放在第一位,但也要更多从长远角度来对待自己的投资标的,不能因为突发事件来改变自己的看法。他也为这样的投资心态做好了经历阵痛的准备。

  2011年9月,两只产品跌到0.7元附近,大幅降低了仓位。随后常士杉曾努力挽回局面。如从2011年9月到2012年2月,基金净值回撤幅度很低,且一直保持在清盘线上,相比同期大盘10%以上的下跌,常士杉在风控上对两只基金做了较好的把握。

  今年2月3日,常士杉判断A股行情开始启动,逐步增加仓位。在2300点时,他判断指数将上涨到2600点,世通8、9期仓位加到了九成多,净值出现约10%的涨幅。

  但形势逆转直下。3月14日股指跳水,跌幅达2.6%。常士杉形容那一天净值损失比较大,产品净值也跌破了7毛的止损线。他说自己基本上竭尽全力,但底线还是被击穿了。

  “现在想想,当时净值已经7毛多,我完全可以放弃这波行情,我为什么没有,却重仓杀进去?我觉得阳光私募的本质是取得绝对收益,行情来了要尽量为投资者赚钱。”由于高位没有止盈,且预期的2600点没有实现,造成了后来的被动局面。

  常士杉坦言,期间自己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市场太艰难了。“我是一个性格激进的人,所以一不留神就出错了,最后功亏一篑。”

  为了表示对客户的歉意,他主动将自己在两只产品中“跟投”的430万份全部放弃,留给投资者做赔偿。

  常士杉反思风控不足

  在电话采访中,常士杉多次强调,“希望借《投资者报》的平台向投资者深深表示歉意。”

  不过,这并非目前常士杉管理最差的产品。世通5期、世通嫦娥奔月,成立以来分别亏损了-43.87%和-43.48%。

  本报还了解到,2011年四季度末,世通5期处于清仓状态,权益类资产比例为0%。不过随后仓位又增加,净值仍处于较低状态。

  作为私募基金经理中勤奋的代表,有人评价常士杉,不是在调研就是在去调研的路上。

  他透露,从去年到现在共去了60多家上市公司调研,报告看了300多份。团队在挖掘机会上竭尽全力,却暴露了风险控制能力不足的问题,这次失利也让常士杉有深刻的反思。

  “希望以后少发信托产品,一是保证其他产品的安全运作,严控风险,不能跌到止损线;二是总结经验教训,这次失利对我们打击很大,也更深刻反思自己的行为。”

  他说,止损是刚性的东西,投资一定要刚柔并济。“惨痛的教训会让我们对投资更加理性。投资毕竟是长期的事业,希望有一天世通东山再起,在风控、交易和投资理念上,都达到更高的境界。”

  受制于信托参与股指期货的要求,私募缺乏充分的对冲机制,增加了业绩的不确定性。常士杉说未来会更加注重股指期货的运用。

  “目前已经在人才结构上作出了应对,专门聘请了期货高手湘财期货投资部的老总加盟,招进几个海归人士。”常士杉说。

  他还透露,实际上很多投资者并不想清盘,但遗憾的是7毛的止损线是信托合同约定的,无法更改。他相信,在未来一年半到两年,业绩会有比较大的提升。不过,对于未来的行情,常士杉比较谨慎,认为转型期还看不到上市公司业绩有好的变化。

  濒临清盘私募增5倍

  在世通两只产品遭遇清仓的同时,女豪杰李雅非管理的红山投资的红山2期,也因为亏损太大被深国投强制清盘。近期清盘的私募,还包括王贵文、龙小波等前公募明星。

  由于大部分私募产品都在合同中规定,亏损30%时投资者有权终止合同提出清盘,所以0.7元一直是私募业内的清盘“警戒线”。

  濒临清盘线的私募数量,还在大幅增加。本报统计发现,2011年上半年,在运作的阳光私募基金中有19只私募净值低于0.7元,其中7只低于0.5元。

  而截至2012年4月18日,正常运作的阳光私募基金中,91只净值低于0.7元,相比去年增加了近5倍。

  其原因之一,是在阳光私募信托基金运行初期,信托公司并没有明确规定产品止损要求,所以2009年之前成立的非结构化私募产品很少设定止损。

  但在近两年,银行逐渐成为私募主要的销售渠道,对私募管理人的风险控制要求越来越高,故止损线的设定开始出现在非结构化产品中。从目前已设置止损线的非结构化信托产品来看,止损的要求一般在0.5~0.8元之间。

  规定清盘线,是为了让私募基金对风险控制的要求更加严格,只有在获得较高的绝对收益时,基金经理才将仓位提升到很高的程度。但在赚取业绩与风险控制之间如何取得平衡,也给私募基金经理带来了较大考验。

  “假如市场持续低迷,在规模和业绩的双重打击下,2012年被提前清算的阳光私募数量或会更多。”私募排排网表示。

  《投资者报》研究员 尚志科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