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信烧钱超30亿 中移动首战IM失利
- 来源:投资者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飞信,中移动,IM,移动互联网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2-06-11 13:50
面对大举兴起的微信、手机QQ等移动IM9(即时通讯)产品的包围,飞信终于做出了改变。
5月上旬,中国移动飞信开放注册壁垒,其竞争对手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的用户,也可以通过注册飞信使用其服务。
负责飞信业务的中国移动互联网基地近日接受《投资者报》采访时表示,在其推出新版本后的一月间,联通电信用户注册量已经超百万。
飞信业务是中国移动于2007年推出的即时通讯工具产品,因与其短信业务打通广受关注,其公司高层曾表示要做“IM领域的老大”,据艾瑞咨询数据,时至今日,飞信用户量虽已跻身即时通讯前三,但与排名第一的腾讯QQ相比,覆盖用户不足后者五分之一,月均使用时间不足后者的四十五分之一。
而本报记者初步统计,仅2009年~2011年最近3年,中国移动支付给飞信业务研发和运维外包公司神州泰岳的费用高达15.4亿元人民币,如果加上2012年签约中的6亿封顶的费用,并且2007年和2008年以8亿计算(神州泰岳2009年上市,其在此前两年的飞信业务收入未能查到),神州泰岳的飞信外包费高达30亿。而这些还并不包括中国移动负责该业务的互联网基地的相关费用和飞信推广费用。
“一般的互联网创业公司,投入不到两亿元都可以做到上市的规模了。”艾媒咨询CEO张毅对本报记者表示,相比飞信业务的投入之巨,其市场表现很难称得上乐观。“电信是寡头垄断行业,而互联网是一个市场竞争非常充分的行业,中国移动以传统电信运营商的思维做互联网产品,决策速度和市场需要跟进都太慢了。”
被移动互联网冲击的飞信
2007年中国移动推出飞信产品后,即有业内人士推测,飞信将在IM领域超过腾讯QQ。而此前中国移动相关高层曾在内部工作会议上表示,其IM工作的整体目标是“打造中移动综合的IM品牌,做IM领域的老大”。
其时,中国移动的飞信业务是想走QQ的路,通过短信免费化,来获取用户,作为社区等其他产品的入口。但是还未站稳脚跟,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及其带动的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起来,这让中国移动始料未及。
越来越多地人使用手机QQ等移动IM产品进行聊天。2011年以来,新型移动IM产品正将互联网厂商同电信运营商在垂直领域推向更为残酷的竞争。2011年1月,小米科技的“米聊”、腾讯的“微信”先后上线,后者的用户数仅用了433天就突破1亿。
而这些企业的宣传焦点无一例外的都指向“不收费、省流量”。集图片、文字、语音于一体的便捷应用给运营商的短信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据分析机构Ovum最新预测报告显示,消费者越来越多的利用智能手机使用基于IP的社交网络通信服务,使电信运营商短信收入损失巨大:2010年达87亿美元,而2011年损失已增至了139亿美元。随着通信应用程序的继续普及,短信收入的降幅仍将急需扩大。
中国移动最新发布的2011年财报也显示,短信及彩信业务收入不管是从收入占比(2011年8.8%、2010年9.7%)还是收入总额(2011年为464.62亿元、2010年为468.89亿元)上都出现下滑趋势,这已经是连续几年收入下滑,其势态已难改变。
而与此同时,2011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用户及市场规模均有比较良性的增长。易观国际发布的报告显示,2011年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达4.3亿,市场规模达到851亿。
面对压力,运营商选择了积极跟进。中国移动推出了“飞聊”,中国联通的“沃友”、中国电信的“翼聊”。
但是中国移动的飞信和飞聊,距离最初的市场目标尚有很大距离。据中国移动互联网基地给本报提供的数据,目前飞信用户量已经超过2.7亿,对方没有透露飞聊的用户数量。而根据艾瑞咨询今年年初发布的报告,飞信2011年月均覆盖人数7879万人,覆盖用户不足位居首位的腾讯QQ的五分之一,月均使用时间不足后者的四十五分之一,仍有绝对差距。
张毅认为飞信可替代性强,是它难以扩大用户量的一个关键原因:“手机QQ、微信、微博私信等功能,都可以替代短信功能,而飞信也并非一个不可替代的产品。它不像当年的短信只有有限的几家可以选择。QQ的手机端、微信、米聊,所有这些产品,包括语音、图片等内容的传送。”
封闭运营与开放注册的两难
“对目前的移动IM产品来说,用户基础的积累是最重要的。”艾瑞咨询分析师沈岁对本报记者表示。
而飞信此次推出的新版本“晨曦版”,其竞争对手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的用户也可以注册使用飞信,即被视为扩大用户群体,打造成开放式即时通信平台的信号。
中国移动方面表示:“飞信运营至今已经进入了第五个年头,开放一直贯彻的宗旨,此时打通开放注册主要有两个意义,一方面是要拓展现有用户的好友圈,让老用户通过飞信可以与使用联通、电信号码的好友即时联系。”
“另一方面开通开放注册主要是顺应现在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一的”开放“趋势,让联通电信的用户也可以使用飞信,便捷沟通。这一宗旨飞信一直在切实执行,从当初的邮箱注册到异网短信直至今天的开放注册,这种开放是对市场形式的判断和飞信自身发展战略的需要,并且是以后飞信发展的趋势。”
张毅认为这是一个进步:“移动互联网产品很糟糕的一个问题,就是封闭在自己的体系内做。现在的电信运营商最怕封闭,飞信用户的关系圈肯定不会全是移动的用户,如果非移动用户不能使用,极大地影响了用户体验。而如果有一个用户很差地评价,会抵消掉一百个用户的好评。”
不过记者发现,飞信虽然开放非移动用户注册,但非移动用户使用飞信受到较多限制。飞信最具特色的功能就是可以在好友飞信离线的状态下,用PC或移动客户端免费给好友发短信。据了解,目前联通、电信用户使用飞信向移动好友发送短信是每月50条免费。之后用户则需要通过积分换取短信包,以增加发送条数。而移动用户用飞信给联通和电信用户发短信则需要按标准收费。
此外,飞信目前对于联通和电信的设置的“障碍”还有不少,比如不支持获取短信随机密码。不支持更换手机号及绑定邮箱账号,邮箱用户不支持绑定联通、电信手机号码,无法享受增值服务,无法接受群内短信等等。
对此,中国移动方面解释说,这是因为目前在开放注册体验阶段,但其并未表达以后是否会放开对非移动用户的这些限制。
业内人士表示,这显示中国移动在发展即时通讯上处于两难的境地:完全放开担心对竞争对手联通和电信有利,而且冲击到自己的短信彩信业务,不放开却又难以跟微信等移动IM产品竞争。
“业内有一个说法,不开放是死路一条,开放也是死路一条。”张毅对本报记者说。
垄断企业跨界遭遇水土不服
事实上,一个反差很大的现象是,电信运营是寡头垄断市场,而互联网行业则几乎是中国市场最自由、竞争最激烈的领域。
与短信业务只有少数几家运营商提供不同,飞信面临的是互联网市场众多已经成功,并且会不断有新的竞争者出现的局面,可替代性非常强。
沈岁指出了运营商做即时通讯的另一个限制:“QQ对腾讯来说,是其最核心的产品,但是对运营商来说,即时通讯产品不会是最重要的产品。”
“垄断企业适合打大战役,游击战是不行的。而互联网企业是最擅长打游击战的。”张毅认为,作为一家庞大的电信运营商,中国移动在组织架构的灵活性、决策的速度、对市场需求变化的反应上,都比较迟钝,而这是造成飞信发展受限的一个重要原因。
飞信业务外包公司神州泰岳的一位工作人员向本报记者介绍:“飞信这项业务主要是由中国移动互联网基地负责,基地本身也有自己的运营室、产品室、品牌处之类的,和我们每个相关部门直接对口。他们会提需求,我们也会提出规划,移动基地是负责评估审是否可行,具体执行是我们来做。”
神州泰岳从2007年起就外包了飞信的研发和运维工作。根据该公司财报显示,2009~2011年神州泰岳按活跃用户数考核分成获得的飞信收入分别为4.4亿、4.9亿、6.1亿。
而在今年4月,神州泰岳与中移动就飞信业务续签《飞信系统技术实施与支撑合同》。其分成方式做了修改,由原先按照活跃用户数考核分成转化为按照工作量考核,封顶价格6亿元,合约改为一年一签。
如果2007年和2008年以8亿计算(神州泰岳2009年上市,此前两年飞信收入未能查到),中国移动6年来的飞信业务外包费高达30亿。而这并不包括中国移动负责该业务的互联网基地的相关费用和飞信推广费用。
张毅认为这个费用与市场化的互联网公司相比,相当昂贵。
“试想一下,绝大多数的互联网公司在创业阶段,通过两三轮融资,也很难融到飞信一年投入的钱。基本上互联网创业公司,在消耗不超过2亿的资金后,就可以发展到上市。实际上融资能达到两亿的已经很少,基本上都不可能有两个亿的投资。”
不过中国移动互联网基地对本报表示,中国移动对飞信并未采用盈利为单一指标进行考核,“飞信作为中国移动的重要战略级产品,未来将充分发挥基地模式在政策支持、资金实力、客户规模等方面的优势,并促进飞信与其他增值业务的互联互通,最终实现融合快速发展。”
不过中国移动虽然“不差钱”,并不能弥补其相较于互联网公司效率较低的问题。
中国移动互联网基地位于广东,而神州泰岳则在北京,增加了需求方和执行方的沟通难度。
“地域上有限制,所以常需要跑来跑去的,一个在广州,一个在北京。平时只能依靠电话或网络沟通,非常不方便。”上述神州泰岳工作人员说。
《投资者报》记者 吴培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