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狂飙的幕后推手

  • 来源:股市动态分析
  • 关键字:国五条,平安银行
  • 发布时间:2013-03-12 10:40

  银行板块周二集体飙升,板块指数大涨逾3%,龙头股平安银行(000001)强势涨停,连基金重仓第一股招商银行(600036)也上涨8.88%。周二公布的城商行首入围银行基金管理公司试点扩容只是导火索。RQFII双向扩容、新一批QFII牌照发放在即、养老金入市大幕将启、“热钱”大幅流入以及银行估值依旧偏低、基本面持续改善的背景下,银行股行情持续仍动力十足。

  本周除了房地产的“国五条”外,并没有其它明显的政策偏空信号,并且IPO上市尚未重启,因此从政策面角度看尚未看到中期见顶信号。外围股市更是一片歌舞升平,本周道指创1896年来新高,欧股创4年半新高。A股虽然落后,但有奋起直追的余地。

  大环境和行业基本面的支撑无不令人对银行股的未来走势遐想连篇,两会后,银行股会否重走去年的“金改”行情值得期待。

  事件:地产调控误伤,城商行入围试点意义重大

  地产调控误杀银行。本次地产调控对银行基面几乎没有影响。逻辑:①存量按揭贷资产质量无忧:贷款房价比(LTV)普遍低于70%,再考虑近年房价的上涨,至少可抵御房价30%的跌幅;②存量开发贷财务抗压能力增强:银行授信客户大多是地方龙头开发商,经过09年调控以来的战略调整和12年的销售改善,开发商资金链条更牢靠;③增量房贷需求的萎缩完全可被替代消化:经济回暖背景下,实体信贷需求较为旺盛,可有效替代房贷需求萎缩,且普通贷款比按揭贷款利率略高,周转也快。

  新国五条对经济影响会比预期小,一方面对中短期地产投资影响有限,同时预计政府会实质性增加土地供应和加大保障房建设,其他促进经济复苏的配套政策或会出台。心理影响造成银行股被误杀恰为银行再度崛起奠定了基础。

  银行基金管理公司试点扩容,城商行首入围。3月4日,银监会消息称,经国务院批准,银监会将与相关部门配合,进一步扩大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的试点范围,城商行首次进入试点范围。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在两会期间时强调,要提高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发展能力,坚定不移地推进商业银行发展转型。

  2005年,工行、建行、交行成为首批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的试点银行。2007年,监管部门扩大试点范围,截至目前,商业银行控股的基金管理公司已有8家,管理的基金资产规模近5000亿元,发展稳健。

  近几年,我国金融改革成效显著,商业银行在公司治理、内控制度方面取得长足发展,在总结前期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监管部门将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目前银监会已同意兴业银行(601166)、北京银行(601169)投资设立基金公司事宜,两家银行正在履行其他行政许可程序。其他城商行获批只是时间问题。市场化程度极高,又有渠道和客户优势的城商行一旦开展设立基金管理公司,对其经营无疑是如虎添翼。将极大激活其多元化经营。

  基本面:低估依旧,行业景气持续

  银行股严重低估提供足够安全边际。虽然银行目前股价已较去年12月初上涨了许多,但A股银行业6.22倍PE仍然是全球倒数第一、A股倒数第一,只有同类性质石油化行业的一半;1.09倍PB全球中游、A股倒数第二。(见图一、图二)

  而表明企业所有者权益的获利能力ROE指标却始终在全世界都位列前茅(见图三)。申万研究表示:预计中国银行业未来可较长时间维持15%-20%的ROE水平。ROE越强,投资带来的收益越高。因此,要与时俱进新思维重审视银行业前景。传统思维下市场对中国银行业未来前景过度悲观,因为大多数人只看到银行失去了什么,没看到银行得到什么。中国金融渗透率还很低,具备较大提升空间,在未来金融大变局中,银行依托资金、渠道和客户三大优势依然占主导地位。

  此外,基本面改善将是银行股的持久动力。基本面看各行披露的年报业绩快报基本符合市场之前预期,而一季度银行业绩存在超预期可能,长江证券上调一季度行业利润增速4.4%至5.4%。原因在于银行信贷资源依然偏紧,新增贷款定价好于之前判断。2月多家银行客户的信贷需求仍无法满足,信贷供不应求将强化银行的定价地位。12年末净息差2.75%,环比Q3下降2BP,主要由于同业资产规模大幅攀升所致,Q4总资产环比Q3增长5万亿,在规模扩张和贷款重定价之下息差小幅回落,可见银行贷款定价应较为稳定。

  银行业的景气程度在今年还将取决于不良贷款的增速,银监会数据显示:①12年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4929亿元,四季度单季增加141亿元,相较于二、三季度分别182亿、224亿元的增幅已明显收窄;12年末不良率0.95%,环比Q3持平,经济持续改善,13年资产质量将好于市场预期。

  资金:源头活水滚滚而来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就在股指处于上下两难之际,证监会再度半夜鸡叫,于3月6日半夜公布RQFII双向扩容,今后RQFII可100%投A股,同时,扩大试点机构类型。根据数据统计,目前RQFII仅面向香港市场,总投资额度已达2700亿元。截至目前,已有26家机构获得RQFII资格,共获批额度近700亿元,尚有近2000亿元RQFII额度可供使用。此外,台湾投资者开展RQFII业务事宜也将获得进展,操作细节正在研究之中。

  两会期间少不了提案的话题。目前,已有两名证监系统的代表委员准备的提案与养老金入市相关,而监管层近期的多方深入研究与表态,表明养老金与资本市场的有效对接正渐行渐近。此外,部分基金公司香港子公司近期或获得QFII牌照。据透露,该项审批已进入最后流程阶段,审批结果将很快公布。这是第二批基金公司香港子公司获得QFII资格。去年底,易方达基金旗下全资子公司易方达资产管理(香港)有限公司和嘉实基金旗下嘉实国际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首批获得QFII资格。随着基金公司香港子公司QFII资格的大面积获批,基金公司香港子公司引入境外资金投资A股市场的功能将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挖掘,将有助于为A股市场引入新的资金“活水”。另外一个已经看得见的活水是“热钱”大幅流入:外管局公布1月银行代客结售汇数据,9月银行代客结汇1818亿美元,售汇892亿美元,结售汇顺差926亿美元,顺差金额较上月提升了70.5个百分点,创下2001年以来结售汇顺差的新高。国内经济企稳向好迹象显著,我国今年经济走势有望好于去年,相对其他经济体而言,我国经济将持续保持较高经济增速,也有利于资金流入我国。一般而言,外汇占款的增减,被视为“热钱”流入流出中国的“晴雨表”。随着1月份外汇占款的激增,“热钱”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银行股经过2月份的调整,估值吸引力显现,安全边际提升。从资金规模和保值增值的重要性来看,银行等大盘蓝筹股将是首选。年报和一季报披露在即,目前的银行股价位进可攻、退可守。首推平安、民生、兴业、浦发、宁波。

  本刊研究员 陈斌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