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六任基金经理 中海能源策略基金欲破魔咒

  在2006-2007年大牛市中,以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长袖善舞。然而,伴随着股市潮涨潮落,专业机构投资者最后却和散户一样在裸泳,颇受诟病,2007年3月成立的中海能源策略就是在这种争议中成长的基金缩影。

  业绩表现不佳

  公开资料显示,中海能源策略2007年3月13日成立,首发募集97亿份,在股市的推动下,三个月内该基金曾一度份额冲上178亿份,并以单位净值1.61元的高位在2007年完美收官。然而,2008年伴随着金融海啸来袭,该基金业绩急转直下,此后几度变更基金经理,该基金表现却始终差强人意,规模也大幅缩水。

  wind数据显示,中海能源策略最近三年的累积回报率为-31.95%,同类121只基金排名119位,最近两年的回报率为-36.25%,同类129只基金中倒数第二,从最近一年的数据来看,该基金同样以-4.19%的回报率落后于同类基金。

  相对于中海基金旗下其他偏股型产品,该基金也是业绩最不理想的一只,似乎已经成了一个无法突破的魔咒。

  实际上,该基金自2007年成立以来,国内大市场和传统能源行业股票表现欠佳。业内人士指出,过去三年,正处于中国经济转型期,中石油、中石化等能源股的估值高高在上。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速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消费方式;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发生,全球经济都出现了问题,中国经济开始转型,在此历史背景下,能源股股价存在恢复估值的需求,传统能源的成长性与投资机会渐渐消失。

  “传统能源行业与国际局势密切关联,国际上能源本身不是稀缺品种,传统能源无论是石油还是天然气,都具有大宗商品的特点,价格波动较大,必然对相关主题基金业绩有一定影响。”分析人士如是表示。

  投资风格备受争议

  伴随长期以来表现欠佳的业绩,该基金与投资主题不符的投资风格也颇受诟病,资料显示,中海能源策略的投资目标是“在世界能源短缺和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向节约型转变的背景下,以能源为投资主题,重点关注具备能源竞争优势的行业和企业,精选个股,并结合积极的权重配置,谋求基金资产的长期稳定增值。”但是实际上,通过查看三年以来该基金的行业配置以及重仓股,不难发现与能源有关的行业、股票的配置比例似乎都难与该投资主题相符,中海能源策略2012年四个季度季报显示,四个季度其投资与能源有关的电力与煤气行业、石油化学行业股票市值之和占投资股票总市值分别为:6.77%、5.58%、1.71%、2.61%,而同期制造业股票市值占投资股票总市值分别为:27.25%、51.83%、43.99%、38.52%,从重仓股来看,2012年上半年仅有永泰能源作为唯一一只传统能源股而被重仓持有,三季度更换为广汇能源、四季度重仓股行列增加了包钢稀土、攀钢钒钛。

  面对颇受诟病的“挂羊头卖狗肉”的投资风格,中海基金内部人士表示,“我们契约中所指的能源行业,是广义上的,其中除传统能源资源行业外,节能、低能耗产业,如食品、金融等等行业也包含在内。但出于公司对传统资源性能源行业的关注,我们配置了有成长性的企业,比如永泰能源,目前仍是中海能源基金的重仓股之一。而像中石油这样的个股,其股价从最初的48元一直跌到目前的10元左右,如果当时中海能源配置这类股票,基民损失会更大。”

  记者注意到,该基金发行前曾对媒体表示“中海能源策略基金从独特的能源视角出发,将A股所有行业重新划分,并根据能源产业链上下游的供求关系,从中找出具有能源竞争优势的行业,进行组合投资。同时中海能源策略基金根据能源价格变化调整资产配置。通过对能源价格走势的提前判断,在能源价格上升或下降的不同趋势下,选择相应受惠行业,并对基金资产灵活配置。”这意味着该基金投资范围界定并不十分清晰。同时中海能源成立至今,投资环境不断变化,在能源行业机会不多的情况下,中海基金试图从其他行业角度考虑投资范围似乎也无可非议,但是该基金发行之初曾以国内第一只“能源”主题投资基金为噱头,因此面对诸多质疑也只能自食苦果。

  有分析师指出,真正的主题类基金由于其专攻某一行业或几个行业的股票,行业配置集中度高,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特征。应当正确对待主题类基金,理性分析判断。

  频繁更换基金经理

  2013年2月8日,中海能源策略基金发布了增聘基金经理公告,该公告显示中海能源策略将增聘王巍先生为该基金经理,据记者统计,2007年该基金成立6年的时间里,已五次变更基金经理,其中任期最长基金经理是该基金首任基金经理朱晓明,任期1年8个月,李延刚、施恒新、陶林健任期1年半左右,而目前与王巍共同执掌该基金的基金经理许定晴则是2011年12月上任的。

  2007年3月成立的中海能源策略,在首任基金经理朱晓明掌管下曾迎来为时一年的短暂辉煌。2008年初,李延刚进驻,与朱晓明共同执管,可是业绩不升反跌,业绩与份额急转直下。此后,施恒新接替朱晓明,李延刚离开,陶林健接替施恒新,几经易主,接替者却始终业绩平淡,在2011年全年净值下跌37.39%,在同类基金排名中倒数第二。2012年许定晴走马上任也不见起色。直至2013年2月,王巍任中海能源策略基金经理。

  对于不断更换基金经理的原因,该基金公司内部人士表示,“中海基金一直在国内国际局势不断变化的背景下,不断改进工作。调整基金经理,这也是中海基金试图改善中海能源业绩的手段之一,而且目前已初见成效。”

  第六任基金经理欲翻身

  资料显示,中海能源策略基金现任基金经理王巍先生有多年投资经验,业绩一直十分优秀。王巍自2012年4月加盟中海基金,2012年7月11日掌管中海蓝筹基金。据Wind数据统计,自7月11日以来,截至2013年3月1日,中海蓝筹净值增长率达到16.61%,在所有143只同类偏股混合型基金中排名第6;2013年2月,王巍任中海能源策略基金经理,根据银河证券数据统计,截至2013年3月1日,中海能源策略基金过去一周净值涨幅3.00%。

  分析人士表示,正常的人员流动是新兴行业成长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现象,但过度频繁的离职会使得基金风格变动风险加大,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操作风格与业绩的稳定。

  今年3月13日恰好是中海能源策略基金成立六周年的日子,对于第六任基金经理王巍来说,必须尽快扭转颓势,打破该基金的业绩魔咒,毕竟持有人留给他的耐心真的不多。

  本刊记者 田磊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