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人生,到底由什么决定?2014年2月,曾执导过《007之黑日危机》等多部好莱坞大片的英国导演迈克尔·艾普特,用他连续跟踪拍摄了半个世纪的系列纪录片《7岁》,震撼人心地追问着这个答案……
人生到底由什么决定
迈克尔·艾普特是土生土长的英国人。“我希望你能成为一个社会学家。”这是艾普特7岁生日宴会上,妈妈给他定的人生目标。7岁的孩子或许有着自己的人生梦想,比如艾普特当时的梦想是成为一个编剧或导演,而他暗恋的7岁女孩儿珍妮,则梦想当快餐店的服务员。
这两个7岁孩子的人生走向,不能由着他们的性子来。14岁那年,艾普特终于答应父母将来做社会学家的要求,变成了一个爱学习的好孩子。与此同时,14岁的珍妮却一步步接近她的梦想,她辍学了,在亲戚家开的咖啡馆洗杯碟,并如愿成为快餐店的服务员。
17岁时珍妮生下了她和厨师男友的双胞胎女儿,从此过上了艰辛忙碌的生活,后来男友的不告而别,让独自抚养一对女儿的珍妮变得尖酸、易怒;艾普特则以优异的成绩考进剑桥大学,攻读该校的热门专业“法律与历史”。
1963年,艾普特大学毕业前夕,珍妮嫁给了一个旅行家,因为那个男人被她做的小土豆煎饼和亲手调制的咖啡迷住了。珍妮带着孩子们搬到繁华的伦敦,住进了别墅,她也变身成为优雅、动人的女人。
珍妮的人生转变,让艾普特陷入沉思:“每个人一步步的人生,到底是怎么被决定的?”
探究“7岁定终生”
艾普特决定改变自己,他向电视台发了应聘简历。很快,电视台向艾普特发出了邀请函。他的另外3个想进电视台的同班同学,在校表现特别出色,却因为肤色和出身而被拒之门外。人生真的由所谓的阶层决定吗?7岁的梦想真的能定终生?艾普特突然萌生了这样一个想法——通过走访或者拍摄,来一探人生怎样被决定。
1964年夏天,电视台开始拍摄纪录片《7岁》。他们花了1个月,从英国各地选择了14个7岁孩子,这些孩子来自不同的阶层。约翰、安德鲁读的是肯辛顿的高级寄宿学校,在被问到阅读习惯时,安德鲁说他读《金融时报》,约翰看的则是《观察家报》和《泰晤士报》,同时,他们会用拉丁文唱歌,并笃信自己将来的职业是律师;而对出身东伦敦贫民窟的托尼来说,将来能做个赛马骑手这一理想就已令他兴奋不已了;在慈善儿童中心长大的西蒙,完全没有约翰他们的开阔眼界,更未曾规划过自己的将来。
这部最终以黑白胶片呈现出来,仅仅40分钟的纪录片,播出后并未引起太大反响。1971年夏天,艾普特又找到7年前那14个孩子进行拍摄。那些孩子都已经步入青春期,7年时间并没有怎么改变孩子们。
你的人生,由你来决定
时光转眼又流逝了14年,1985年,已经是好莱坞著名导演的艾普特,再次回到英国执导“7岁”系列的《28岁》。这14个人的人生,在艾普特看来有趣又寒心。
出生于利物浦中层家庭的内尔,曾经想考牛津大学,却因为考试失败,自暴自弃,一直过着流离失所的生活,他甚至要为每一天的生计操心;那两个来自精英阶层的孩子,人生相对光鲜,事业看好婚姻幸福;几个来自中产家庭的女孩儿生活平淡满足,而且都嫁得不错。同是女性,来自东伦敦底层的林、苏和杰姬则命运坎坷,两个在儿童机构长大的孩子,一个成了卡车司机,另一个则在养老院当护工;梦想要当赛马骑手的托尼成了出租车司机……
转眼,又一个7年过去。利物浦中产阶级的后代,曾言辞激烈抨击撒切尔教育政策的彼得,被迫离开教师职位后过了几年醉生梦死的生活,前不久却做了梦寐以求的公务员;而内尔依然在英国各地流浪,做搬运工,常常食不果腹……
1999年,拍摄《42岁》时,当艾普特看着穿着破旧风衣、拎着两只旧皮箱站在公路上搭便车的内尔时,几乎要怀疑他的人生会就此完蛋。可是当7年过去,艾普特再见到内尔时,他已经成为了一名地区议会的议员。内尔告诉艾普特:“我没忘记7岁时的自己,那个阳光、开朗、梦想未来有一番作为的少年,总是不时跳出来对我说:‘别忘了你7岁时的梦想。’”
2013年,71岁的艾普特执导了“7岁”系列纪录片《56岁》,有一个人因病离世,还有两个人因为重病无法参与拍摄。49年前那群7岁的孩子,如今已经是56岁的老人。除了两个人得了罕见病外,其他人都健康、幸福,这难道不是每个人最大的梦想人生吗?回望过去49年,每隔7年看到的他们,一直在改变、前进,从未将人生付诸于所谓的命运。
如此看来,不同的出身和阶层,或许能决定某个阶段的人生位置,却决定不了你长久的人生。你的人生,完全由你自己来决定。
东小西
(阿政摘自《知音·海外版》2014年5月下)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