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吃过山东煎饼或北京春卷的外地人,大约想象不出台州食饼筒的滋味。食饼筒是台州人端午的主食。终年吃米,端午吃麦,这在南方滨海城市,风俗确实有些别致。
就算是吃过山东煎饼或者北京春卷的人,没有吃过食饼筒,也是难体会到这别致的滋味的。
有俗谚曰:“醉夏呒麦饼,白落(碌)做世人。”意谓立夏这天如果没有麦饼吃,做人也白做了,可见食饼筒在台州人心目中的地位。
做食饼筒可繁可简,全看自己的喜好。但最关键的就是必须要有卷食物的面皮,并且面皮的质量非常讲究,它要既薄又韧,如果韧性不够,一包上东西就容易破掉,如果皮太厚,吃起来直接影响口感。
饼皮有两种,一种是拭饼,另有一种麦饼或者麦油煎。
食饼筒早期称之为“拭饼”,1992年版《温岭县志》书中称拭饼是“先制成粉浆,再在平底锅中拭匀烙熟”,这种麦饼的做法是用面粉加水拌成面粉浆,摊拭饼时,拈一团鹅蛋大小又软又韧的面粉浆放在底部加热的平底鏊盘上,或顺时针或逆时针拭匀上一圈一面先烙定型,随即翻身烙另一面。不待饼黄就出锅,这样烙出的饼才软和,好卷。手艺好的摊成的拭饼饼皮雪白,不但皮薄、匀而无洞眼,且外周“滴括周圆”。
还有一种是麦油煎。用糯米粉加水拌匀成块,用麦饼卷(一种圆形的木棍,如小型擀面仗)擀成直径约25厘米的稍厚麦饼,再放到鏊盘中熬熟。这样出来的麦饼两面金黄,略厚但更具嚼劲。或者在做麦油煎的时候,用苎麻叶(当地的一种野生植物)捣成泥,掺进糯米粉里打匀,做好的饼皮是绿色的,更是清香扑鼻。这种做法的饼于市面上出售不多,多是在农村的老人自己动手做。做麦饼必要是苎叶。温岭人做麦饼所用的那种苎叶,翠绿心形叶片,巴掌大,叶背是白色的。如果是有人偷懒把菜叶子打成泥混进去做成麦饼的样子,一口咬下去吃出来没有嚼劲还粘牙,是要被人家笑话的。
现在一般市面上都有现成的食饼皮子供应,省却了许多麻烦。
饼皮置好了,就是馅头。
端午这天,家家不蒸米饭,但照常炒菜,且品种比往日还要多几样:土豆丝、绿豆芽、芹菜丝、洋葱丝、茭白丝、萝卜丝、红烧肉、鸡蛋丝、肚丝。其他的应时选择,多多益善,炒制成菜,最重要的还有咸菜炒米面,炒绿豆面之类。少则七八盆,多者十数,只要包得下。关于这馅头,石塘人则有说法,叫作“无鱼不鲜,无肉不油,无蛋不香,无绿豆芽不松”,可谓是深得其中三味。菜品越多,味道越好,大杂烩便是如此,菜一定要炒得淡淡的,不然整个就咸了,如果加入一两种小海鲜,味道就更上一层楼了。也不能有太多汤,不然汤水一多,饼皮容易破。
如何卷吃也有一定讲究。外来人可能不懂得怎么吃,特别是在招待客人时,他对这个吃法很好奇,一上来就跃跃欲试,拿起皮子就咬,惹得哄堂大笑。待主人手把手地教会他如何放菜,如何卷吃,他便边咂酒边品尝食饼筒,口颊生香。
把皮子平摊在桌面,用筷子把自己喜欢吃的小菜,一样又一样地挟来放在皮子上,一般米面要放在最下面的,然后像卷席子那样卷起来,卷至一半时,将一头折起来再卷,这样食饼筒在竖起来时,不至于流汤淋汁。卷一筒吃一筒,一般的可吃两三筒,多者可吃四五筒。然而,包食饼也是需要技术的。包得过大臃肿而笨拙,影响食欲。太小了又是一个尚未发育的豆牙菜,瘪哈哈的,个中菜料都未放够,干脆吃食饼皮了,味道肯定要差好多。
同时还要做到在吃的过程中立而不破,吃的时候另一只手扶着筒身,一只手托着封闭的底端,否则底部漏馅了就要手忙脚乱,捂着这边捂不了那边,狼吞虎咽,吃相极其狼狈,有“绿壳”(方言,即强盗)相。
卷时如果两头折角,卷好后从中间切成两段,即为半个。饭店里待客的食饼筒一般比较小,也是切成两半的半只,旁边配有一小碗专门调制的油汤,吃时将汤灌入食饼筒中,滋味更好。台州酒店都用食饼筒做招牌点心,招徕顾客。
拭饼筒在台州算是大菜,平日月节乃至客来,都拾掇出一桌来待客。久不至乡,甚是想念。
文/林小墨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