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挑战凭什么火

  • 来源:37°女人
  • 关键字:微笑挑战,朋友圈,单身
  • 发布时间:2015-02-10 12:05

  目前,朋友圈的微笑挑战击败了晒娃和“鸡汤”党,成为刷屏冠军,不禁想起了之前的满屏侧颜以及更早之前的满屏冰桶。为什么在朋友圈里齐刷刷晒微笑突然就红了?

  点名游戏,你还记得吗

  大约是在2004年左右,博客热潮席卷全球,一种名为“The Interview Game”的游戏逐渐兴起,并最终成为跨国界的社交方式。

  这个游戏的规则,简单来说就是由一名博客用户选择他的一位好友,并对后者提出5个问题,比如“你最讨厌哪一部电影”“你是否单身”等,被选择的用户则需要逐一回答问题,并继续选择自己的一位好友,附上请他回答的5个新问题。

  到了中国,当时正火的QQ空间成为这个游戏的主要承接户。用户们根据这个游戏的特点贴切地称它为“点名游戏”。

  有意思的是,“点名游戏”本身会引发另外的心理效应。就拿“冰桶挑战”来说,对这个游戏感兴趣的人会面临两个尴尬,一是不被点名,会传达出一种暗示:你这人不被人重视,没人关注你。所以当时许多互联网公司的公关部门都开始忙活起来,一边试图说服领导做出身体上的牺牲,参加“冰桶挑战”,一边设法让领导名字出现在点名名单里。

  而另一个尴尬是,如果被点名的对象都不回应,那发出者会觉得很没有面子。

  这其实无可厚非。美国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有一个“戏剧化理论”,即把社会中的人看作是舞台上表演的演员,利用各种道具来展示自己的形象,并努力获取好的效果——在社交媒体上我们更是如此吧,人性所致。

  自我表露有益身心健康

  从本质上讲,所有这些点名游戏不管内容是什么,其实都是在向他人传递自己的信息。心理学家将这种行为称为“自我表露”。

  人们似乎天生就热衷于将自己的信息展示给别人,无论在网上还是线下都是如此。据统计,在我们每天说的话里,有30%~40%是关于自己的;在网上,这个比例可以增长到80%以上。

  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自我表露可能是一种进化而来的本能,它可以为我们带来一些生存优势,比如拉近和其他人的关系,或是获得一些自己的反馈,让我们可以改进自己的表现。

  我们在展示与自己有关的信息时,还可以从中获得一种自发的快感。美国哈佛大学的一项神经科学研究发现,当人们表达自己的想法,或描述自己的性格时,会激活大脑中名叫伏隔核和腹侧被盖区的区域。

  这块区域是愉悦系统的一部分。当一个行动产生愉悦的时候,例如当人们从食物或性中获得快感时,能够刺激这块区域;在心理学中,当人做出某一决策后,如果被证实正确并产生了好的结果,大脑会向这块区域发送“奖赏”信号,促进人的认知能力进一步提升,形成良性循环,这被称作“奖赏效应”。

  研究表明,为了有机会获得自我表露后的这种快感,研究中的被试者甚至愿意放弃更多的金钱报酬。可见,自我表露与食物和性类似,都是一种本能的需求,并且在需求得到满足后会给人带来正面影响。

  点名游戏之所以在网络上这么火,是因为社交网络平台极大地提高了信息的传播效率,放大了自我表露的心理快感,从而吸引更多人加入进来。

  现实中的微笑链

  美国《科学》杂志的网站曾刊登了一项研究,55名志愿者观看影片,影片中有社会地位高的人,也有社会地位较低的人。当角色在影片中微笑时,研究者们记录下志愿者们微笑肌的肌电活动。

  研究结果证实,自我感觉强大的志愿者会回应地位低者的微笑,而那些自我感觉弱小的志愿者,会情不自禁地回应所有影片角色的微笑。

  这就是现实中的微笑链。弱小者会在无意识中觉得我应该在车里,不应该在车底,于是看到养眼又强大的对方微笑,自己也会莫名模仿,以这种策略来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

  当这股微笑链挪到朋友圈,其实里面也有相似的道理。你看到一个养眼的人在微笑,自己说不定也会模仿起来。

  这也印证了1890年心理学家塔尔德提出的模仿法则:人与人的距离愈近,模仿性愈强;而且下层人物喜欢模仿上层人物,农民喜欢模仿贵族,小城镇和农村喜欢模仿城市风潮。

  现在可以加上一句新时代的模仿法则:无论养眼的人还是路人,都喜欢模仿微笑起来好看的人。

  张小羁 董苏豪

  (摘自凤凰网)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