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创造性教育思想初探

  • 来源:知识文库
  • 关键字:陶行知,教育
  • 发布时间:2015-03-20 08:03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自1985年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和中国陶行知基金会成立以来,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研究进入了黄金时期。陶行知研究从学术类型上说属于人物研究,如何定位人物的历史地位,采取什么样的坐标系很重要。人的思想产生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学术研究的第一步是还原法,要把他的思想还原到那个时代、那个空间。他的思想为什么产生,解决了什么问题,他比前人提供了哪些更进步的内容,后来的历史发展有没有证明他的思想是正确的,要通过这些路径来解释说明。

  本文将对陶行知的创造思想进行还原,通过把这一思想还原到那个时空,究其根源,探其成果,并与前后人的思想加以比较分析,在“知”的基础上思考和借鉴“行”的方法,探究其在现代教育中的运用之道。

  二、陶行知创造性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陶行知1917年从美国留学回国以后,以振兴中华教育为己任,成为改革旧教育,提倡新教育的杰出代表。他的创造教育思想是在对传统旧教育的批判中萌发起来的。他认为要改造中国的旧教育,提倡新教育,就必须反对教育上的保守与模仿,提倡发明与创造。他率先把“创造”引入教育,他是中国创造教育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开拓者和先驱。

  (一)对创造教育重要性的论述

  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是对中国传统教育中不适合中国实际的陈腐落后部分的剖析和批判。他抨击了传统教育对青少年、对人才幼苗的摧残,对中华民族生存力的消灭。他说:“教育是什么?教人变!教人变好的是好教育,教人变坏的是坏教育。活教育教人变活,死教育教人变死。”对于教育在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上,陶行知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培养全面发展和具有创造性的人才上,这体现出他创造教育思想闪烁的光芒。

  (二)陶行知的创造教学观

  1919年2月,陶行知在《教学合一》一文中批判当时的教育是:“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受教,好像是学的事体,都被教的事体打消掉了。论起名字来,居然是学校;‘讲’起实在来,却又像教校。这都是因为重教太过,所以不知不觉的就将他和学分离了”。陶行知认为“教学两者,实在是不能分离的,实在是应当合一的”。因此,他出了自己的三个理由:(1) 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2)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3)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并须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络起来。他还进一步说,做先生的,应该一面教一面学,并不是贩买些知识来,就可以终身卖不尽的。④陶行知针对中国传统应试教育只重视教,不重视学和做的弊端,他强调不但要传授知识给学生,更要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当然,他讲的“做”包含了丰富的内涵,包括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培养,他提出对学生实行“六大解放”的主张,就是要开启学生智慧的天窗,从小培养学生“做”的能力,而不是造出一大批高分低能的“半个人才”。

  三、如何行,如何实践

  事实上,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普遍缺乏创造性的教育,究其原因,主要是教育者缺乏教育的思想。针对我国当前的教育现状,我们如何进行创造性的教育呢?

  首先,要提倡学校环境的创造性,主要包括校长的指导思想、学校管理、环境布置。教学评估体系及班级气氛等多种学校因素。创造型教师和学生在教育环境中的经历是极其复杂的。学校本是发现、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场所,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大多数学校太注重学业而排斥了其他方面,这样就压制了教师和学生创造性才能的发挥。因此,优化学校环境的创造性是促进受教育者创造力发展的必要条件。只要稍加注意,我们就会发现,我国的绝大部分的大中小学的校舍却是像部队营房一样,火柴合般的一排排过去,这种建筑模式过于严肃和呆板,丝毫没有体现出育人环境应具有的特点。

  其次,要有创造型的老师,就是指那些善于吸收最新教育科学成果,将其积极应用于教学中,并且有独特见解,能够发现行之有效教学方法的教师。主要包括教师的创造性教育观、知识结构、个性特征、教学艺术和管理艺术。特别是教学方法,这是能否培养和造就创造性人才的关键之一。事实表明,教师们往往倾向于喜欢高智商的学生而不是高创造力的学生。那些安分守已,循规蹈矩,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常常获得教师的赏识和关注,相反那些较为活跃,凡事另辟蹊跷的学生则不受教师的欢迎。因为这些学生经常给老师制造一些令他(她)“头痛”的问题。因此,研究教师的创造力教育观、个性特征、知识结构、教学艺术及管理艺术对于培养和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此外,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习惯。“学习有两种,一种是重复性学习,另一种是创造性学习。”“创造性学习就是不拘泥,不守旧,打破框,敢于创新。……创造性应看作是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四、结语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近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一生是不断实践和探索的一生。在他的伟大实践中,留下了一系列丰富的教育理论,如生活教育理论、教师论、教育论、学校管理论、创造教育理论……这些理论不但没有过时,相反,对我们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仍有看重要的启发作用和指导意义。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当继承和发展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不断丰富陶行知教育理论,在教育实践中灵活运用陶行知理论,使行知理论不断发扬光大。在工作中以陶行知先生为楷模,兢兢业业,为培养创造性人才,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徐明聪,《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金林祥,《二十世纪陶行知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版

  [3]余文森,《教师专业发展》,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作者简介:王建萍(1990-) 女,职称:小学一级,本科,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育

  (作者单位:乐清市虹桥镇第二小学)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