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室制”模式下高职艺术设计教学模式探讨

  • 来源:知识文库
  • 关键字:工作室制,高职,艺术设计
  • 发布时间:2015-03-20 08:11

  艺术设计专业如何摆脱传统教学的模式,使其教学能有效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满足社会需求,这是近年来高职艺术类教育教学改革极力要突破的瓶颈。通过对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探讨,构思工作室的组建、运行、教学与管理方式,提出艺术设计类教学课程革新与发展思路,创新高职艺术设计类教学产学发展与企业合作的新模式。

  由于我国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由于起步较晚,部分高职院校在教学形式上仍拘泥于传统的课堂教学,课程与课程之间比较孤立,实训室的建设上,项目设置单一,与课程之间不相连接,以上种种严重阻碍了该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质量。因此根据国家教育部门的指导意见,针对我国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并借鉴欧洲等职业院校开展工作室教学的成功经验,构建适合于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以工作室为主要载体的教学体系(包括课程体系的重构,工学结合课程的开发,教学方法改革,机制体制建设,教学效果评价等),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迫在眉睫。

  一、“工作室制”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的启示

  在当今社会发展与竞争的大背景下,培养技能型人才,有效解决学生的就业与社会适应能力问题,无疑是国内现代设计艺术教学改革的新目标。当前我国高职院校设计专业沿用的教学模式,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结合假想案例,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上的传授,忽视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只在最后阶段进行短期的实训实习,即将学生推向市场。这种教学模式与市场和行业发展严重脱节,并且存在教材质量良莠不齐,课程内容单一,课时设置不科学等问题。包豪斯三位一体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恰是针对高职教育对实践性教学环节和应用性教学环节的需求而设置的,能满足我国高职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它不仅改善学生学习的条件,还能使学校的培养模式与企业的需求更加一致,减轻了学生的就业压力,降低了企业的员工培训成本。因此将包豪斯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带入我国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中有其必要性。

  二、基于工作过程构建“工作室制”

  当前高职院校培养的毕业生不能令企业满意的一个主要问题是毕业生缺乏必要的工作能力和基本工作经验,学生毕业后还需要经过企业培训才能上岗,因此根据企业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应具备一定的工作能力和基本工作经验,其前提是在校期间系统化地完成过一些典型的工作任务并让学生在尽量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学习和工作,专业课程也只能是从一个个具体的工作领域转化,最终用于各学习领域。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是以对应工作岗位的典型任务设计学习情境的,而学习目标和任务的实现又是以企业真实的项目任务为载体完成的,因此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推行适合其专业特点的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必须通过校企共建工作室等形式,以企业典型的设计项目为载体,搭建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平台,把实施设计项目作为目标任务来引领课程教学,在完成典型设计项目过程中实现课程目标。

  三、教学环境及条件的建设

  教学环境与条件是实施教学改革的支撑与保障,针对高主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其主要包括校企合作工作室的建设及其运行机制体制的改革。

  3.1工作室的建设

  通过与行业企业合作,以共赢、共建、共享、共生为原则建立工作室管理机构以此保障校企合作的有效运行,管理机构由院校、企业、行业三方代表共同组成,共同商讨工作室规章制度、整体规划、教学实训计划、企业培训等重要事宜,机构下设秘书处负责具体事宜。

  在校企合作共建的工作室中,学生在校企双导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一个个具体的工作任务,体验从明确任务、制定计划、实施检查到评价反馈的全过程,获得工作过程知识,取得特定的工作成果,并学习到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获得必要的工作经验。

  3.2建立工作室教学考评机制

  由学校、企业双方共同研发工作室教学管理系统,建立工作室教学积分奖励机制,并以企业化的运营管理模式将积分制在校内各工作室实行。

  管理系统包含了进入工作室学习、实训的学生人员基本信息,企业、学校双导师基本信息,工作室实习、实训的基本规章制度,工作室仪器设备的使用要求与记录,与企业项目对接课程的简介及教学方案设计等,企业项目任务内容、项目任务书及根据企业项目任务的实训指导书等内容。通过管理系统,学生可在进入工作室之前了解课程的目标定位、教学内容,熟悉企业项目的设计规范、流程等信息,并随时可了解自己在工作室实训的时间、效果评价等信息。

  四、结论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强调准确、高效和具体的实践,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的诟病,它的优势体现在教学环境的真实性、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教学安排的灵活性、教学角色的多样性、教学过程的互动性、教学效果的综合性、教学评价的客观性、教材、资料、调研的综合性等。有效解决了以下问题: ( 1) 过重的学科体系痕迹; ( 2) 计划教育模式; ( 3) 设计与工艺技术、与市场需求相分离; ( 4) 脱离实践的程序化设计或模拟式设计; ( 5) 较为单一的实践教学途径;( 6) 课程与课程之间相对孤立; ( 7) 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不强。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行工作室制教学模式,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是我国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改革的必然。但要注意的是,西方国家的艺术人才培养模式虽然健全且发展完善,但我们不能照搬照套,而应该结合各校实际办学情况,走有高职院校自身特色的 “工作室制”之路。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高职高专教育改革与建设2001-2002年高职高专教育文件资料汇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9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6

  [3]历泉恩.高等职业艺术设计教育六大问题析谈[J];现代教育科学;2009年05期

  作者简介:杨洁(1986-)女,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助教,本科

  (作者单位: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文/杨洁、朱佳维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