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教师职业心理品质及其培养

  • 来源:知识文库
  • 关键字:教师,职业心理品质
  • 发布时间:2015-03-20 08:52

  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因此教师的心理品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职业心理品质的培养 是非常必要的。教师的心理品质有敏锐的观察力、高尚的情感、丰富的创造力等等。在新课程环境下,培养教师良好心理品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教师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策略有认知冲突法、情感激励法、意志磨练法等。教师应加强自己心理品质的培养。

  一、教师心理品质的含义及必要性

  所谓心理品质,是指一个人在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两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本质特征。心理品质是后天形成的,是个体在实践活动中积累、概括而形成和发展的。人的实践活动必然伴随着各种心理活动,而人的心理活动的品质又是千差万别,各不相同的。例如对客观事物的感知观察,有的敏锐细致,有的粗糙肤浅;对问题的思考,有的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有的因抓不住关键而一筹莫展。可见人的心理品质有明显的差异。教师的心理品质对学生心灵的影响,是任何其他教育手段都无法替代的,它不仅表现为一种教育才能,而且作为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心灵。所以教师自身的心理教育,无论是对教师自我心理品质的提高,还是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都具有拓展现代教育的重大意义。

  二、教师应具备的心理品质

  1、敏锐的观察力。观察力是教师的认知素质之一,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必备的基本功。教师只有勤观察、善观察,才能了解学生那些容易被人忽略的言行细节,随时掌握学生思想脉搏的变化,从而给予疏导和教育,才能有力地影响学生课内外学习活动的效率和质量,并潜移默化地促使学生形成乐于观察、善于观察的好习惯,也才能找出某类学生共同具有的典型特点和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并能根据学生言谈举止和行为表现来了解学生的内心及其需求与困难所在,以便在观察中得知真情,及时给予关心帮助,更好地因材施教,从而鼓励学生健康成长。

  2、高尚的情感。教师高尚的情感集中体现在热爱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对学生进行成功教育的先决条件。它包括对学生的了解、信任和尊重,即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情育人。教师还可通过语言向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通过面部表情、体态表情、声音表情等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由于教师的情绪情感变化随时都处于被学生感知的过程中,并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所以,教师的情感是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催化剂。教师只有对学生充满了无限的爱,才能感染学生,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丰富的创造力。教师职业最本质的特点在于创造。因为教育工作不是千篇一律,教育条件不可能毫无差异地重复出现,而教育对象的年龄、水平、身心状态等方面本身就存在极大的个体差异,所以,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以便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熟练运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和手段,随机应变地处理课堂突发事件和教学难题,机智处理个别学生问题。从教学本身来讲,教师所使用的教材是有限的,但教学中使用教材发挥其创造力却是无限的。

  三、在新课程环境下,培养教师良好心理品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教师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策略有:

  1、认知冲突法。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必须以提高认知水平为基础。我们应通过组织教师学习和培训,使他们充分认识到,课程改革的目标设计最终落在人的培养目标上,突出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心理方面的发展。而教师的人格魅力、心理品质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巨大影响。同时,通过个人反思和内省,重新审视自我,寻找差距。这样,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新理念、新目标、新要求与自身修养的不平衡,引起教师认知上、心理上的冲突,从而激发自我发展和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2、情感激励法。因为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从事的职业就是播种爱、传播爱。从事教师工作比从事其他工作都更可以满足人的“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不断感染和激励教师,使教师从“爱的教育”中获得“自我实现”的高峰体验。如,可以让教师从教学的成功中获得成就感;从不断的进修中提高价值感;从自我和学生的发展中产生自豪感。由此通过强烈而积极的内心体验,充分调动和激发教师的情感和潜能,不断增强自我效能感,从而使个性心理品质逐步得到培养和提高。

  3、意志磨练法。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来源于教师在实践中的亲身感受和体验的结果。 教师在工作、生活中有压力难免会与学生、同事、领导、家人、朋友等产生矛盾。人际间的矛盾、冲突会使人伤心或气愤,若不及时消解,会导致过激的言行,使人际关系更加恶化,从而影响心态。教师这时应该有自控能力,不能将情绪带到课堂,教师意志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磨练教师的意志,一方面要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使他们能够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另一方面,要组织教师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在精心设计的各种层次的活动中逐步养成自制、刚毅、顽强、耐挫的意志品质,帮助他们克服工作中的困难、生活中的挫折、情感上的脆弱、心理上的不平衡,引导他们自觉地磨练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意志水平。

  时代呼唤高素质人才,高素质人才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教师则更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当代教师应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注意加强自我修养,增强现代意识,更新教育观念,塑造健全而良好的人格,不断提高心理素质,为培养更多更好的高素质人才而努力奋斗。

  参考资料:

  [1]《素质教育读本》河南大学出版社2007、3第一版

  [2]《心理素质教育论》开明出版社2008、10第二版

  作者简介:张丽萍(1982-)女,本科,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单位:石家庄科技职业学院)

  文/张丽萍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