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真性课堂构建策略谈

  • 来源:知识文库
  • 关键字:小学数学,真性课堂
  • 发布时间:2015-03-20 08:28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学到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人们在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追求教学模式的变化和教学形式的完美。业已达到一定理想的目的,但不能否认的是,一些形式上的打造致使学生得不到真正意义上的思维。窃以为数学课堂还应当多一点本真,作为教师必须多在真性课堂上做出认真的思考和努力。

  一、小学数学真性课堂构建需求学生比较独立地学习

  在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的展示和研究中,笔者与同仁的感觉可谓相似,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总是缺失学生学习应有的独立性。形成如此原因的是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是那么相信学生,生怕学生在数学学习上摔跤,生怕学生对数学思想因不能嚼碎而噎着。由于这样的顾虑,学生学习时就显得不是那么颇有独立性,尤其是那些学有问题的学生,则更不具有学习的独立性。课堂教学的实践让我们感到,一些比较具体而又生动的课堂气氛,是不太利于学生去比较独立地思考数学问题的。虽然某些活动可以给不少学生带来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奇效,但往往影响学生自主独立思维,解决数学问题形成数学思想的自主独立探究的积极性。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学生数学学习的缺乏独立,那学生的学习总体现不出愉悦,体现不出愉悦的学习,学生也终究获取不到学习的幸福。虽然一些教学活动,其表面学生也是那样的“笑天哈地”的,但那种愉悦总是暂时的,不可能形成学生永久的幸福。新教育积极倡导者朱永新教授曾经阐述过如此理想的教育:“应该超越知识,走向智慧,激发创造,健全人格,为学生将来拥有终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坚实的知识能力基础。”从先生所提倡的我们应当受到这样的启发:我们所接触的虽然是小学生,但其独立的欲望还是相当强烈的,他们谁也都不愿意在老师的指手画脚下从事自己的学习,他们往往会因自己独立解决数学问题感到十分的欣慰,且能够由此派生出继续探究的强烈欲望。特别是那些学有问题的学生,他们能够独立起来,其脸面更为红润,心情更为敞亮。当这些学生能够去独立解决数学问题,那整个班级学生将会是一个十分独立学习的整体,那才是我们数学课堂教学所必须着力塑造的学习群体形象。这样的群体将会是人人昂首挺胸于学习课堂,且人人都能够学到有价值数学的群体,也是真性课堂构建的必需和真谛所在。

  二、小学数学真性课堂构建需求学生比较活跃地学习

  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学生以活跃的姿态投身于学习的活动。但平时的教学我们总不难发现,学生的活跃往往不体现于学习的过程,而多半出现在学习获取的结果时。应当说这不能算是完全意义上的活跃,这只能是浅表意义上的活跃。笔者对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总有这样的感觉,如果让学生比较活跃地体验数学问题探究和解决的全过程,那数学教学的课堂才是比较体现其真性的课堂。小学数学的教学并不是让学生去探究奥数的,不宜让学生去多钻那些莫须有的牛角尖,因为我们所教学的对象只是一般意义上的小学生,他们还不具备所谓“神童”的探究或者创新解决数学问题的潜能。对此,我们只能用一般的眼光去看待学生,我们也只能以一般的数学问题去让学生解决,切切不要好高骛远,致使多数学生永远都摘取不到那高树上的桃子。所以,数学教学课堂其真性应当体现在所有学生都可以去经历活跃性的探究过程,让所有学生都真实意义上享受到探究的幸福。

  三、小学数学真性课堂构建需求学生比较创新地学习

  小学数学教学从一定意义上讲,要想达到人人学到有价值的数学,且人人都能够获取真实意义上发展之目的,不仅仅就建立在认知上,还必须带有学生创新创造性的成分。但我们必须看到的现实是,小学生毕竟还只能是小学生,他们还不可能在数学探究上获取惊人的创造。这就需要我们既把学生看着是孩童,又要看到小学生是有创造天赋的。其关键应当是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激发出学生的创新创造。从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看,只要我们紧紧依靠学生,发挥一个个小学生创新创造性的正能量,小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形成数学思想的具体过程中是完全具备创新活力的。还以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为例,让学生自主观察后,笔者让学生去展开想象,学生则能够在丰富想象的基础上探究出“面”的具体特征来。小学生虽然还比较小,但笔者力图让学生突破面、棱、顶点的三个要素的传统设计,学生则先去发现棱的特征,再从棱去涉及面,根据相对的棱长度相等进行推理性的想象。学生便颇具创新意义地由棱联想到了面。这样的探究过程,让我感到:学生学习数学应当体现其螺旋上升的过程,这样的认识过程即比较体现出一定的创新意义,学生也则完全凸显出创新的能力,也就在此过程中倡导创新的意味,享受到自身学习创造的幸福。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如果能够比较理想地穿越于具体的探究过程中,其创新的可能是比较大的。就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情形看,学生则完全可以从不完整入手,创新解决对一些空间观念的认识问题还是游刃有余的,尤其是学生还可以去得到一些就是我们自己也不可能得到的一些比较创新的发现。

  参考文献:

  [1]陈雨燕 尊重学生,让他们的思想飞起来 四川教育 2014.1

  [2]肖川 教育的使命与责任 岳麓书社 2007

  [3]教育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作者简介:马其龙(1976-),江苏阜宁县人,本科,小学中级职称,研究方向:数学教学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施庄中心小学)

  文/马其龙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