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6年在银行同业拆借市场率先实现利率市场化以来,我国一直致力于积极稳妥地推进利率的市场化改革,逐步放开存贷款利率限制,不断扩大存贷款利率的波动区间,至2013年7月,贷款利率下限管制的全面放开,标志着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已基本实现。利率市场化的实现将有利于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增强银行业整体竞争力,但在短期却可能会给银行业带来盈利空间缩小,信贷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扩大,甚至由于过度竞争而大量破产倒闭等风险。因此,我们应该积极谋划,做好应对利率市场化的战略布局,以减少利率市场化对银行业的冲击。
2014年,金融行业喜忧掺半。一方面,监管机构加强了与影子银行有关业务的监管,监管工作全面升级。银监会连续发文强化对信托公司和基金的监管;央行、银监会等五部门联合下发《关于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的通知》,严格约束银行借助理财产品变相融资。11月21日,央行果断出手采取非对称降息的办法,进一步压缩银行利润空间以让利于企业。另一方面,央行两次实施“定向降准”,加大对“三农”、小微融资定向支持力度。
(一)让创新成为银行发展的新引擎
在新常态下,银行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增长动力正发生着深刻变化,银行业面临利率市场化、资产不良化、金融科技化、资本瓶颈化的“四化”挑战,唯有加快创新步伐才能突围出同质化竞争格局,形成自身的特色和比较优势。银行业应借助大数据和互联网,银行保险、证券等,实现向“超级市场”的转变,其前提是三项配套措施完善:有效利率传导机制,即加强基准利率培育和科学的利率传导机制建设,积极探索利率市场化定价机制;要打破刚性“兑付”,即在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前提下,允许一些违约事件发生,有利于提高投资者的风险意识;要加强对互联网的监管。而银行业要加快创新,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引领组织创新。各商业银行应坚持价值导向策略,既要重视总量扩张,更要重视结构优化;既要重视效益类指标,更要突出效率类指标。摒弃原有单纯靠“铺摊子、上规模”的传统经营模式,走出一条以“结构优化、效能提升、质态改善”为特征的内涵式发展之路。积极推动组织模式和体制机制创新,探索事业部制的管理模式,不断激发经营活力。
2.加快产品创新。一方面要加强传统信贷领域的创新,提升整体竞争力。积极研究借鉴国外成功的存款创新产品;大力发展小额、便捷的消费贷款;探索个人信贷资产证券化,盘活存量,提高资金周转效率;积极开展互联网金融创新,借助直销银行、即时通信平台等渠道,提高营销和服务效率。另一方面加强流程创新,提高产品创新效率。要打破“部门墙”,打造灵活的产品创新体系,实现产品的快速反应、快速研发、快速推广和精细化评价。
(二)让改革成为银行开拓的新动力
在存贷利差收窄,利息收入减少的状况下,要提高银行业的利润空间,必须提高资源管理效率、降低经营成本,在如下几个方面重点做好改革:
1.适时进行事业部改革,实行业务专业化、集约化经营,形成新的利润增长极。
目标:提高经营效率、有效控制风险、降低成本;
政策支持:对特殊业务,如小企业金融给予专项政策、专门经营、专业管理、专家团队、专署服务,不断扩大对专营机构业务的转授权,改进和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盈利模式:风险定价与交叉销售并举;
营销模式:从单户开发到成片开发、批量开发;
风控模式:兼顾个体风控与批量风控的模式;
业务团队:培育和建设优秀的专业人才梯队。
(未完待续)
文 张毅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