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是传统文化,而文化与管理息息相关。财务管理者学习国学就是学习传统文化,而且财务管理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财务管理者有自己的价值观、信仰、工具和语言,应该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当然财务管理者应该从传统国学中汲取正能量,不去“黑厚学”里淘金。要多学国学中中华民族数千年美德与智慧。它能够给财务管理者提供价值观指引,提供伦理规范,提高文字表达能力,使人更加懂得人文关怀。国学能够让财务管理者提高自身修养水平,“不怨天,不尤人”,遇事从自身查找原因,这有利于财务管理者进步、成长。国学“内圣外王”思想,强调修身,不修身难以进行管理。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说管理必须从修身开始。现在讲管理要注重社会责任,其实国学在几千年前就论述过了。孔子的“修己安人”思想,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充满了社会责任感。
财务管理者可以从国学中学习管理智慧。财务管理如何才能和谐,我们可以从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中和”里汲取营养。“中和”即中正和谐。“中庸之道”是我国几千年相传的治世之道。司马光讲:“君子守中和之心,养中和之气,既得其乐,又得其寿,夫复何求哉?”财务管理者要以“中和”思维进行管理,用这样的管理智慧进行管理就容易实现和谐财务管理目标。我国国学中“无为而治”思想是道家的发明,具有独特性,也具有极高的智慧。在老子看来,无为是为了有为,所谓“无为而治”、“无为无不为”明确地表达了无为中有为的智慧。道家的“无为”是在坚持管理“大道”前提下的无为,财务管理者依“大道”而为就可以实现“无为而治”、“无为无不为”。我国国学的“权变”思想为我国财务管理者更好地实现“刚柔相济”财务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所谓“权变”就是“通权达变”、“随机应变”。财务管理要根据具体情况,权衡轻重缓急而采取变化、变通的对策,财务管理是需要“刚柔相济”的。权变思维是智谋、智慧,财务管理者需要这样的智慧。
财务管理者还应该从国学“研几”思想中汲取智慧。“研几”源于《周易》,是指研判隐微、关注细节。曾国藩说:“研几工夫最要紧。”孙中山曾书对联:“穷理于事物始生之处;研几于心意初动之时。”“研几”思维是十分重要的思维方式,“研几”是洞察力、分析力、判断力的综合,是人的智慧表现,财务管理者要“知微知彰”,防微杜渐,要以小见大,以近知远。财务管理者还可以从国学“象类”思维中汲取营养。“象类”思维是人们通过观察、认识某种客观事物的形象及其内在规律,通过综合、分析、类比等推理手段得出其他事物也具有相同或相近的特征的一种思维方式。象类思维是我国国学中普遍的思维方法,有利于财务管理者通过观物取象、类比推理,得到无穷的财务管理智慧。比如对知识分子的财务管理就要有别于对工人的财务管理,对高管的财务管理也要有别于普通员工,以此类推。
国学中的“五行学术思想”以金、木、水、火、土五行为基本要素,用阴阳五行的盛衰变化和相生相克关系来解释自然、社会、人事的种种变化。对财务管理者而言,学习“五行学术思想”有利于针对不同的个体采用不同的财务管理方法,使得财务管理系统始终处于和谐平衡状态。比如有的部门资金过剩,浪费严重,对这种部门就要采取抑制、掣肘方法加以调节控制;有的部门资金不足,但勤俭节约,对这样的部门就要采取扶助、资生方法加以支持。还可以利用相生相克原理加强内部控制,使得系统和谐美满,富有效率。“过”和“不及”是常见现象。“过”可能导致管理越位,“不及”则可能导致工作缺位。财务管理的越位和缺位,必然影响财务管理效率,导致财务管理人力资源浪费。按照五行学术思想进行校正,“过”者弱之,“不及”者强之,最后达到中庸、平衡状态,使财务管理效率达到最佳。当然国学内容博大精深,还有许多内容值得财务管理者深入挖掘、学习。
(未完待续)
文 王棣华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