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和解决幼儿的说谎问题

  • 来源:学问
  • 关键字:幼儿,说谎,教育
  • 发布时间:2015-07-15 11:54

  诚实是一种美德。说谎则是人人都厌恶的一种不良品质。很多家长都向我反映孩子在家里撒谎,明明是他做错了事情,他却怎么也不肯承认,甚至找出种种理由为自己开脱。我们作为幼儿教师也深有同感,在教育教学中也经常会碰到一些撒谎的孩子,如:没有做手工作业的孩子偏说自己做了,忘在家里了;教室里的图书明明是某一孩子损坏的,可他却说不知道怎么坏的;两个孩子打架双方都说是对方先动的手……这些都是孩子在撒谎,撒谎的孩子比比皆是,当发现小孩子“说谎”,有些父母和老师总会很懊恼及难以接受。因为在他们的认知里,说谎就是“坏孩子”的具体表现。当我们在面对小孩子说谎的情形时,先不要着急处罚孩子,不妨静下心来仔细想想看孩子为什么会说谎?

  幼儿说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性质各不相同,与社会道德标准和风气,精神创伤,特别是家庭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有些家庭由于环境及教养因素不同,使有些幼儿可能从说谎中得到益处,他们就常采用说谎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与愿望;孩子做错了事为了避免受到惩罚不得已而说谎;也有的孩子是为了对抗父母的监视和干涉,保持自己的内心世界,常发生说谎行为。

  但有意思的是,无论家长如何教育孩子,他们迟早会说谎,特别是婴幼儿阶段的孩子。因为谎言可分为无意义说谎和有意说谎两类。无意说谎多发生在3岁以下,这是由于孩子认知发展水平较低,逻辑思维欠缺,加上语言能力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想法,导致判别不了事实的真伪虚实,他们经常会把幻想与现实结合起来,在他们丰富的想像力和表现力的发展过程中,他们往往会即兴、随意地把自己听到的故事,看到的事物经过自己的想像加工后套用到现实的人或事上去,出现没有逻辑、不真实的“撒谎”。但是他们的这种撒谎没有明确的目的性,属于幻想型撒谎。

  幼儿时期,心理发育尚未健全,感知事物的能力和成人还有一定的差别。有时,幼儿常会把希望得到的东西当成已经得到的。这是由于孩子的心理活动和思维发展尚不完善,因而产生了“幻想”,并非真在说谎。如有的孩子听到别的小朋友说他的爸爸带他去动物园玩了,自己明明没有去过,却不假思索地说:“我爸爸也带我去动物园玩了,我还见过大象呢,大象可大了。”可以看出,这种说谎恰恰反映了孩子盼望去动物园玩的愿望。他并非真想说谎骗人。做父母的不能加以责怪,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幼儿口中往往说的“我有”或“我已玩过”等等,常常不仅是在流露愿望,而且也是在掩饰愿望和克制愿望。

  有的幼儿由于健忘也有可能导致的“无意谎言”。婴幼儿的注意力都不会太集中,很容易被其他东西吸引并立即忘记刚才所发生的事情。当父母问孩子一些问题时,比如刚才是否已经吃过冰激凌了,孩子可能矢口否认。此时父母会以为孩子是在说谎、抵赖,其实这是孩子由于记忆的问题,真的是遗忘了。如果因此责备孩子,孩子会感觉很委屈,不知自己究竟做错了什么。还有些宝宝语言表达能力欠佳,在叙述上有出入,也会造成无意说谎。

  无意谎言是孩子生理和心理发展的一个过程,到3-4岁以后,孩子进入幼儿园等半开放社会,其说谎通常都是有意识的了。造成孩子有意谎言的原因有很多种:

  1 父母的原因

  1.1 父母不恰当的教育方式造成孩子撒谎

  在家庭中,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使他们对孩子要求过高,可是有时候,父母会以强迫或者惩罚的方式来强制性的让幼儿完成他的要求。孩子在父母一再强烈的要求下内心紧张而产生恐惧心理,害怕受到父母的训斥和打骂,而不知不觉地开始说谎。

  1.2 父母的不良行为诱导孩子撒谎

  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他们对外部的一切都感到好奇,什么都想尝试。在生活中孩子与父母的接触最多,父母就是孩子的榜样。父母的说谎就等于给孩子做了一个示范,孩子也会学父母,模仿父母的行为。

  2 孩子自身原因

  2.1 自尊心、虚荣心比较强

  幼儿的思维方式与成人不同,他们头脑简单,遇到事情不会从多角度考虑,在他们看来孩子就不能做错事,做错事就不是好孩子了。当孩子做了错事后,他们会坚决不承认,因为他们认为只要他们承认了大人就会把他们当成坏孩子看待,不在喜欢他了。这样他们感到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他们宁愿以说谎来维护自己的自尊心。有些虚荣心强的宝宝有意编造谎话掩盖自认为不体面的事实,或脱离实际地夸耀自己的能力或优势,以获得别人的羡慕,满足虚荣心。

  2.2 希望引起别人注意而说谎。

  孩子由于能力的问题,都希望得到别人的注意,从而来肯定自己的存在。而当家长对孩子忽视较多的时候,无法引起大人的关注时,孩子会采用说谎的方式来达到吸引父母关注和注意的。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如果经常发生类似的情况,孩子往往会伴随安全感不足的情况,否则孩子将采取更极端的方式来吸引家长的关注。另外,在孩子间也存在通过夸大事实的方法,来吸引其他孩子对自己的注意,借此来发展和巩固自己在同伴关系中的地位。

  2.3 受周围人的暗示而说谎。

  幼儿有时会因受到周围人的暗示,而说一些与事实不符的话,特别是父母采取严厉地二选一式的问话方式。这种强烈的暗示性的提问口气,使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在成人身上,而忽视问题本身,在紧张和焦虑中往往按照习惯选择“否定”。比如问“玩具是不是你弄坏的?”。所以,家长应该多使用开放性问题来了解情况。另外,有时候孩子会为了某种理由,或达到自己的目的,也会受到周围人的暗示主动性地“说谎”。如孩子不愿走路要父母抱,父母就问孩子“是不是脚疼了?”,孩子自然是顺水推舟。

  2.4 期望得到赞赏而说谎。

  一般情况下,如果一个人过度期望获得别人的赞赏,是其虚荣心和较强的自卑心理导致。孩子和大人一样,也都喜欢听到赞赏,但幼儿和成人略有区别,出于虚荣心和自卑的较少,往往只是希望得到表扬,以满足其成长过程中期望做“好孩子”的心态,这是每个孩子的必经之路。

  2.5 为了逃避某些事情而说谎。

  孩子为了逃避或不愿意做某些事情,用说谎来达到目的。比如孩子不想吃某种菜的时候,可能会说“我有点儿肚子疼”。对孩子说的这类话,与其说谎言,还不如说是借口更恰当一点。

  2.6 为了自己的愿望而说谎。

  这和孩子的心理活动和思维发展尚不完善有关,多是压力较大、安全感缺失的孩子容易出现,他们由于各种原因,对自己目前的状态不满意,希望有一种更好的环境和生活,也就是说把希望得到的东西当成已经得到的。比如家长经常责骂孩子,而孩子就可能对外人说他的父母非常温柔、和蔼。

  3 其他原因

  幼儿接触社会的其他成员或事情时,难免会看到或遇到一些不诚实的表现。幼儿因为喜欢模仿,他们就会去模仿、学习那些不好的行为,从而给孩子带来不利的影响,使他们学会说谎。在孩子和其他小伙伴一起玩耍时,有的孩子可能有说谎的行为,这样就会在同伴中造成不良的影响。孩子的亲戚朋友间相处时有可能会有说谎的行为,不管他们的谎言是否是善意的,都会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影响。还有在一些公共场合中发生的不诚实的现象,一些书籍、电视、广播等各种媒体的说谎现象都是造成幼儿说谎的原因。

  撒谎是一种恶习,一个从小不会撒谎的孩子,长大了很少会撒慌;而一个从小喜欢撒谎的孩子,长大了很难让他不撒谎。所以,对孩子撒谎问题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当孩子经常把撒谎作为一种逃避自己责任的方法时,在他的大脑里会慢慢地建立起一条方便之路。之后,一旦他感到责任和压力,或者想去获得什么时,他就自然而然地去走那条方便之路。同时,会为自己找许多理由来说服自己和别人。一旦这种坏习惯养成了,就非常难以更改。总而言之,孩子撒谎的危害很大,老师和家长要急时帮助幼儿改掉这种坏习惯,而解决问题的根本,在于如何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教育。

  孩子欺骗他人的行为往往不是目的,反而是说谎的背后,可能藏着一颗恐惧或希望受到重视的心。所以一旦小孩子说了谎,父母和老师必须先冷静的面对他说谎的事实,然后客观的处理,千万别把情绪加诸在孩子身上,这会造成孩子在幼小的心灵上受到伤害!因此我们在处理孩子的说谎行为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善于发现孩子说谎的行为。每个孩子在最初说谎时,无论处于什么动机,总是比较紧张的,怕被家长识破而遭到训斥,但也有抱着一种侥幸心理,他感觉家长不在意他的话,会相信他的。如果几次说谎,没有被家长识破,孩子就会独自暗喜,以后说谎的次数越来越多,甚至形成习惯;如果被家长识破而遭到批评,以后也就不会轻易说谎了。

  其次,要引导孩子认识说谎的危害。有的家长发现孩子说谎后,轻易就下断言说孩子品德不好,事实并非如此,孩子撒谎的背后一定有着对他利益最大化的意义。所以发现孩子撒谎,不要轻易下断言,重要的是教育孩子,帮助他认识说谎的危害,当孩子明白了危害后,就会较容易的改掉撒谎的毛病。在孩子承认说谎不对表示今后改正后,家长应表示深信孩子日后会改正,成为一个大家欢迎的诚实的人,这样,孩子会受到鼓励,改掉说谎的毛病。

  再次,要改变教育方法。有的家长,在孩子承认错误后,采取打骂等惩罚,甚至要孩子写保证书,这种做法严重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往往会适得其反。所以我们要合理地改变教育方法:

  (1)先找出孩子说谎的原因

  当发现孩子说谎后,我们要运用奖赏与鼓励的方式,去诱发孩子说出实话,避免孩子一错再错或需要用更大的谎言,来掩饰自己所犯下的错误。如果孩子说出实情,我们一定要遵守诺言不给予处罚,反而赞赏他勇于认错的行为,让孩子明白我们对他的重视。如果孩子的错误确实应当受到惩罚,或者旧错重犯,还要想一想孩子是否承认了错误。如能主动承认,就应减轻惩罚,并说明之所以如此,是由于其主动承认错误的结果;如果不主动承认,还要蒙混过关,则要加重惩罚。

  (2)深入孩子的内心

  当我们弄清楚孩子撒谎的原因后,要有针对性的与孩子进行交流,深入孩子的内心。假如孩子是为了逃避某些事情,则需要先针对他不喜欢些什么,例如:他担心功课做不好,我们可以用奖励的方法,赞美孩子做得好的部份;或是改变学习活动让做功课变成是一件快乐的事,帮助孩子渐渐喜欢并面对它,就不用以说谎来逃避课业。我们与孩子要互相信赖,给孩子足够的爱,当儿童说出真相后,我们决不可凶神恶煞地马上加以训斥甚至处罚,相反我们还应该和气地与他们娓娓而谈,用爱去消除他们心中的疑虑,使他们明白说谎的危害,知道诚实的可贵,教育他们以后不再说谎。

  (3)多聆听并与孩子沟通

  有些孩子会因为跟父母的接触机会少,所以用说谎的方法去争取父母的关注。换句话说,父母平日应加强与孩子沟通互动,多了解孩子的想法,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关爱与注意。

  (4)给孩子足够的尊重

  一般来说,凡是受到家人的尊重,能够随意发泄自己的牢骚的孩子,一般都比较诚实;相反,在父母过分严格的管教下的孩子对父母有较少的亲近感,而有较多的恐惧感,他们常常为了逃避责骂而说谎欺骗。当发现孩子不诚实时,不一定非追问个水落石出不可,不一定非得让孩子承认自己说了谎,尤其是当着客人、孩子的同伴时更是如此,当着外人的面,非得让孩子承认自己说了谎,无非有两种结果:一是孩子“顽抗到底”,死不承认;再不就是孩子认了错,但自尊心大受伤害。如果发现孩子有说谎或欺骗行为,不要当众揭发他、批评他,可以把他悄悄地叫到一边,单独跟他谈话,一是指出他说谎了,大人已经知道了实情;二是告诉他这次给他一次改正的机会,不当众揭发批评,也不告诉会给他惩罚的家长或别人;三是阐明说谎和欺骗的危害性,同时警告他:下不为例;四是相信他今后一定能做得很好。

  (5)作一个好的榜样

  在这里特别提醒大家的是,对付孩子的谎言,不能以谎言来应对谎言。比如最常见的父母说法是,“说谎的孩子的鼻子会长”,或“再说谎就不要你了”,或“再说谎就把你舌头剪了”,这些用谎言来教导孩子不要撒谎,不仅没有任何作用,而且在不知不觉中教导孩子去撒谎。因此父母应该以身作则,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个好榜样,不要不经意地在孩子面前说出做不到的承诺,或骗人的话,孩子便可从中学习到好的行为。

  孩子撒谎,或者是因为无知,或者是因为害怕,或者是因为逃脱责任,这些都是孩子生理和心理的成长过程,其实只要我们反思自身,对症下药,孩子的撒谎问题并不可怕。

  李喆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